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卤味肠子概述与历史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中文名:卤煮小肠
主要食材:猪肠猪肉猪心猪肺
口味:北京小吃

目录

概述与历史
小肠陈传人
卤煮小肠(火烧)的制法
  1. 原料配方
  2. 制做方法
  3. 做好此菜的诀窍
  4. 营养保健指导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与历史

  卤煮火烧是老北京纯粹的东西,土生土长,比京剧还要纯粹。卤煮小肠又称卤煮火烧,已有百余年历史

陈记卤煮肠

[1]
了。这种食品起源于宫廷,后经改进,演化为卤煮小肠。清宫廷中有一道名为“苏造肉”的菜肴。据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的夫人嵯峨浩著的《食在宫廷》中介绍,乾隆45年(1780年)清高宗乾隆巡视南方,曾下榻于扬州安澜园陈元龙家中。陈府家厨张东官烹制的菜肴,乾隆十分喜爱,后张东官随乾隆入宫,曾任热河行宫主料御膳房事。张东官是苏州人,知乾隆喜爱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药料烹制出一道肉菜供膳。这九味香药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节气不同,用不同的数量配制,这种配制的香料煮成的肉汤,因张东官是苏州人,就称“苏造汤”,其肉就称“苏造肉”了,出售苏造肉的小贩,清晨在东华门外设摊,专为进入升平署的官员做早点。民国之后,什刹海一带的饭馆和东安市场的景泉居出售苏造肉最有名气。《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苏造肉的咏诗一首称,“苏造肥鲜饱志馋,火烧汤渍肉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衫”。并注说:“苏造肉者,以长条肥肉,酱汁炖之极烂,其味极厚,并将火烧同煮锅中,买者多以肉嵌火烧内食之”。那么这种苏造肉怎么演变为卤煮小肠(卤煮火烧)的呢?北京有无数家饭馆卖卤煮,但其中最有名的,是百年老号“小肠陈”。小肠陈最早经营的地界儿,在宣武门外南横街儿。

编辑本段小肠陈传人

  北京著名的“小肠陈”的传人陈玉田老师傅讲,在清光绪年间,京东三河县一位姓赵的农民和陈玉田的祖

左:小肠陈传人陈玉田

父陈兆恩在北京就卖苏造肉。旧社会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一般人吃不起,当时他们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价格更加低廉的猪下水煮制。经过陈玉田的父亲陈世荣及子承父业的陈玉田摸索,实践历经百年的继承和创新,终于创出了名闻京都的新品种--卤煮小肠(卤煮火烧)。陈玉田从小跟父亲学艺并从沿街叫卖发展到设固定摊出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卤煮小肠名声大振,陈玉田本人也荣获宾客们赠送的雅号“小肠陈。”
  陈师付讲起家里的卤煮绘声绘色。“解放前,北京的小吃很少有店面的,都是街边的小摊。那时候,我们家在老火车站就有个摊位。支几张小桌,铺上青布,挑盏汽灯,这就开张了。我堂兄小的时候就在那个摊儿帮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卤煮这项小吃都是路边的营生。“那时候,我们家这个摊挨着戏院子近,很多百姓看完戏都爱来这儿吃上一碗,梨园界曾有众多梨园名角儿来品尝,京剧大师梅兰芳就很喜爱,还有谭富英张君秋和后来的谭元寿。唱罢大戏后,来上一碗卤煮当夜宵作为美事。相声大师侯宝林老先生,原来也是这里的常客,由于他经常光顾,带的两个儿子耀华耀文也经常在那儿吃。很多名角都愿意来吃,下了戏,来一碗卤煮,然后热热乎乎地回家了。”从他的描述,可以想像出,当年那冒着热气的路边摊的热闹。
  陈师付制作的卤煮小肠(卤煮火烧)可谓一绝。他选料精心,悉心炖制,致使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故因此扬名。 “小肠陈”的雅号由此叫响。

小肠陈

[2]
公私合营后,陈师傅在南横街的燕新饭馆一干就是30多年。好吃这口儿的老北京都知道城南有个“小肠陈”。当时是晚上饭口才营业,可下午三、四点钟就有人拿着锅、盆到店门口排队。其中有四九城远道而来的的食客,也有附近的邻居百姓,那阵势成为了当时南城一景儿。
  改革开放后,78岁的陈师付在政府的支持下又领了营业执照,女儿陈秀芳(现小肠陈饭庄总经理)随老爷子在南横街中心亮出了“小肠陈”的招牌。年尽八旬的陈老先生依然精神抖擞,言传身教,每天坚持上灶两小时,手把手的教徒弟。一时间南横街卤煮店甚是红火。百姓闻声而至,不少人跑大老远的来吃这一口儿。其实来客中有的不单单是为了吃, 还想看看陈师傅和他的绝活手艺。您瞧,80来岁的人了,从滚烫的大锅里捞出主料,刀起刀落,片刻之间案板上已是片儿成片儿、块儿成块儿,既干净又齐整,随之以刀当铲儿装入碗中,再淋上醋蒜汁、辣椒油……一股香气直窜肺腑。那叫一个干脆利索。食客看着都过瘾,这手活儿简直就是一种表演。卤煮火烧为什么这么招人,为什么如此受人喜爱?为什么经久不衷?用老师傅的话说,祖上留下来的东西,要精心伺候,不能砸了牌子,要实心对待顾客不能对不起顾客,这也是小肠陈卤煮店的一贯指导思想。卤煮小肠主料是猪小肠和猪心、肝、肺、肚等猪下水,还有五花肉、油炸豆腐块和火烧。猪小肠进店后,要用盐、碱揉搓,反复洗净,去掉异味。然后将五花肉、猪小肠及各种下水切段切块放入锅内老汤中,(所谓卤煮就是用老汤,老汤用制造苏造汤的香料、药物配制,用时用纱布包起来,以防散入汤汁内,影响口感和外观。用香料煮成五花肉和猪小肠的汤汁,每次都要留些下来,待下次卤煮小肠时兑入,使肉汤更加香味浓郁。)用武火煮,随煮随用勺去浮末,然后把油豆腐块、绍酒、花椒、豆豉、大料、小茴香、葱、姜、蒜、醋、腐乳等调料放入锅内同煮。待肠、肉煮烂后,将自制的火烧放入锅的四周一起煮,出售时捞出火烧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肠、肺头剁小块,从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再来点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来,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火烧透而不黏,肥而不腻;嚼后满嘴脂香的白肉;入口筋道咀嚼硬脆的小肠;烂而不碎,香而不腥的肺块儿;浸透卤汁的火烧儿和炸豆腐再配上蒜汁与香菜段等佐料,所有这些在有些人眼中上不了台面的“下水货”,此时都汇于一锅之内,再经过一炖二闷三滚锅的烹调,好似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吃进的香儿,品出的味儿,回味悠长,其中味道最厚重的还是小肠,肠酥软,味厚而不腻,没有任何异味。偶尔吃到一片白肉更是满口脂香,那叫一个爽。 
  现在鸟枪换炮的北京“小肠陈”,正以全新的面貌,经历着发展的历程。在1997年12月举办的全国名小吃认定活动中,卤煮小肠以其色佳、味香而获得专家们的赞赏,并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此后不久又荣获原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证书”。获得这一殊荣后,卤煮小肠的传人表示,要让祖上留下的这份遗产发扬光大,为更多的顾客服务,为方便顾客就近用餐,“小肠陈饭庄”在崇文东城朝阳、宣武开了四家连锁经营店。
  这么多年了,陈老先生他们一直以诚信为本,服务周到,用他们的热心温暖着每一位来客。时至今日,还有不少老顾客都在惦念他们。小小一碗“卤煮小肠”,它不仅包含着北京浓浓的风土人情,也寄托着北京百姓的屡屡情思,还蕴含着“小肠陈”特色文化的历史渊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说卤煮火烧--施亮
老北京的那些念想儿 之三十六 卤煮火烧
吃在四九城(一) | 苏肉经年变卤煮
京城旧事:北京的小吃——卤煮火烧与炒肝
北京小吃卤煮火烧
卤煮相传百年,需要拿着锅和盆来等开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