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书上市!
userphoto

2023.06.06 广东

关注

小伙伴们,我的新书《买入银行股》终于上市了。咱们先上链接再介绍。

我这本书的初稿是在上海疫情期间写成的。20227月开始试读,吸收了数十位读者(在此向他们致谢)的宝贵意见之后,做了大改,9月定稿给出版社。然后10月份易会满主席就提出了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概念。我当时就想,这个题目不正是给我这本书量身定做的嘛,简直就是高考大作文透题了。

中特估的主力,是那些低估值、高分红、稳健经营、业务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央企。而这几个标签,无论你取哪一个来做筛选,最根正苗红的都得是银行股。甚至我可以下这样的断语:银行股的估值不修复到净资产附近,中特估就等于不成立。换句话说,中特估要是能成立,许多银行股都有翻倍的空间!

当然,事物并不总是沿着直线发展。在所有行业里,银行业的研究难度是最高的。从行情展开的进程看,其它业务逻辑更简单的标的很可能会先涨起来,银行股大概率会是压轴的。不过在我看来,压轴的才是最精彩的。为什么呢?很简单。哪里有最大的分歧,哪里才有最大的机会。

《买入银行股》的题目虽然直白,不过它的突出特点其实是视野宏大,结构扎实。笔者常有这样的幻想:也许十年、二十年后,还会有人在图书馆中偶然翻到这本书。而我今天的工作,必须对得起这些可能比我女儿还小的未来读者。模因(meme)的传播可能比基因(gene)更深远。

全书采用线性结构,以时间为主轴,从历史讲到现在,然后再推及未来。本书的研究方法讲究论从史出,大量使用事实和资料,而不拘泥于理论教条。这个方法是与时代转折期的大气候相适应的。同时本书强调知识性,也为读者进一步自行研究提供了基础和便利。

本书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从第一到第四章,我们从历史鸟瞰的视角,回顾了货币银行系统的进化,以及当代银行业创立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强调了银行业对于宏观经济的特殊重要性。最后讨论了中国宏观经济和银行业的发展前景。我们的判断总体是乐观的。

第五和第六章,我们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于主导过去十几年全球股市的成长风格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成因分析。然后讨论了美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一些关键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A股市场的风格特征。最终做出判断,周期性因素已经发展到了极致,从成长到价值的风格转换即将到来。

从第七到第十章,我们从正确看待银行股价值的投资视角入手,分析了银行股基本面与价格之间“龟兔赛跑”的特征及其背后成因。然后从坏账问题、模式问题和估值问题这三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解答了市场上对于银行股的常见质疑。

比如说,目前市场上普遍担心银行让利于实体经济,损毁自身价值。这其实是一个误解。

从历史数据上看,虽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随宏观经济同步变化,但是始终稳稳地跑赢名义GDP增速。今天的10%比十年前的15%还要难得。从这个角度讲,银行股的投资价值非但没有损毁,反而进一步凸显。这是摆事实。

从逻辑上看,虽然银行系统的年年让利,但是利润年年增长。类似地,国家财政也是年年补贴,而税收也是年年增长。这两者背后的原理都是放水养鱼,水多则鱼大。这是讲道理。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摆事实和讲道理,本书还从历史进程和世界潮流的高度进行分析。比如说,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企业,无论民营还是国有,都要面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

本书认为,符合时代潮流的处理原则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才是关键变量。大型甚至垄断民企难道可以不承担社会责任吗?仅仅因为国企属性就给予估值折价是不合理的。

这样的阳春白雪,书中还有很多。现在我们还是谈谈下里巴人。

下面这张图是工商银行(601398)的月K线。从中不难看出两次明显的上台阶过程,一次发生在2007年,一次发生在2015年,其中的间隔是8年。而从2015年到2023年,又是8年。2014年底,行情启动前的市盈率是4.1倍左右。今年初的市盈率也到过4.1倍左右。

除了上述数值上的巧合之外,对照上面这张图,我还想提三点判断。

首先,目前投资于银行股,属于价值投资而非成长投资。估值会有修复,但是不能无限提高。十年十倍是不可能的。以小博大,一夜暴富也是不可能的。抱有这种预期来买银行股,恐怕要失望而归。

其次,银行股的估值修复会是一个长期过程。2014年底涨起来,2015年下半年股灾,2016年融断,下半年重新涨起来,到2018年初又冲一个尖顶。整个过程跌跌撞撞走了三年多。所以中特估也好,银行股也好,它们都是长期逻辑。本季度不反应,下季度还可以讲。今年不反应,明年还可以讲。中间穿插各种短期逻辑,都不影响它的长期效果。毕其功于一役反而是小概率事件。

最后,行情展开的过程一定会非常曲折。上下20%30%左右的波折一定会有,而且不止一次。如果你对风险没有把握,又感觉下跌30%承受不了,那么就请降低仓位,五成不行就三成,一直降低到能够承受为止。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你知道投资中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吗?就是因为短期恐慌而错过自己长期看好的资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逻辑验证,趋势延续
银行行业半年度策略:逻辑重心切换 优选韧性良好标的
《看透银行》读后感:这是银行股投资必备之书! 这个五一假期,笔者正好收到了招商银行APP寄来的新书《...
银行业利润超过烟草石油 为何估值却是市场最低
守株待兔良久良久: 用市盈率衡量股票的估值(2) 本文写于2017年11月,当时有两位友人分享如何用...
拥抱银行股(二):浦发爆出775亿大案后,为什么还看多银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