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轻松学《易经》:论《周易》卦辞“元(X1)亨(X2)利(X3)贞(X4)”范式

【提要】

《周易》卦辞范式以“元亨利贞”为枢纽,卦辞结构函数为:卦辞=有孚+元(X1)(X2)(X3)(X4)+吉凶悔吝+无咎。有孚为主体神性,元亨利贞为群体神性,吉凶悔吝为世俗种性,无咎为人性。

“元亨利贞”四德范式源于河图四象,四德在三易的演变,《连山》四时,《归藏》四象,《周易》则升华为“元亨利贞”四德。孔子法四德作《春秋》,《周易》是公理象数演绎逻辑,《春秋》是历史归纳逻辑。《周易》四德范式失传于王弼。

“元亨”重在亨,“利贞”重在贞。“亨”是群体之神性,表示人天的畅通性,卦辞“贞”是“亨”的凝结,即禀性;爻辞“贞”是经验的总结,即习性,故“贞”代表人与物的各自属性。元,是和谐度,亨的广度,起始与大小。利,是稳定度,贞的区间,适宜与范围。

孚即《中庸》“诚”,无咎即《中庸》“诚之”。有孚,在卦辞可以开启元亨利贞。有孚又分为能孚、所孚、所所孚。元亨利贞可以下化为吉凶悔吝。无咎主要作用是补救“凶吝”。无咎也有可能开启有孚。

文章最后研究了“元亨利贞”的分布规律。自咸恒遯以后11卦不言“亨”,为无亨区,自夬姤之后的萃卦恢复常态。无亨,与人文脱离神文有关。然后以《尚书·洪范》贞悔之道研究“贞”的分布规律

【正文】

1.《周易》卦辞范式“元亨利贞”

《周易》卦辞范式以“元亨利贞”为枢纽,卦辞结构函数为:

卦辞=有孚+元亨利贞+吉凶悔吝

或为:

卦辞=有孚(主体神性)+元(X1)亨(X2)利(X3)贞(X4)(群体神性)+吉凶悔吝(世间情伪)+无咎(人性)

三千年前文王就有了类似数理学函数的公理化思维。

有孚为主体神性(诚意、转第七意识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元亨利贞为群体神性(正心、转第八意识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吉凶悔吝为世俗种性、世间情伪(格物致知、转眼耳鼻舌身五识为成所作智),无咎为人性、继之者善(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

有孚,是主体之神性,是以阳化阴、心能转物之德,《大学》《中庸》谓之“诚”,诚者,信也,“信为道源功德母”。有孚为修德

元亨利贞,是群体之神性,亨是心性之德,贞是心性之质,而元是德之量度,利是质之广度。元亨利贞为功德。卦辞“贞”是“亨”之固化。元,是和谐度,亨的广度,起始与大小。利,是稳定度,贞的区间,适宜与范围。

吉凶悔吝,是世俗种性、世间情伪,世俗社会的运行状态。无咎为人性、继之者善大过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上六才弱不足以济,故凶;然于义为杀身成仁,不可咎也。

有孚修德开启亨,亨之正固为贞,亨贞功德可化出吉凶悔吝之福德。无咎则是吉凶悔吝之补救有孚为“诚者”,无咎为“诚之者”。有孚为君子成圣人之阶梯,无咎为小人成君子之路径。

有孚是君子,元亨利贞是圣人,吉凶悔吝是百姓。有孚是罗汉,元亨利贞是佛菩萨,吉凶悔吝是凡夫

凡卦爻辞言“孚”或“亨”者,属神性、神文之卦爻。言“贞”者,属物性、成器之卦爻。言吉凶悔吝无咎者,属人性、人文之卦爻。神性、物性、人性三者,有纯用之,多杂用之。

亨与吉有天壤之别,人天通为亨,人通人为吉。由于易道荒废,后世对亨与吉的认识趋同,“亨”译为亨通,“吉”为顺利,遂不懂困“亨”之理。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困穷之时,似乎是不好的,而君子依然保持人天交感,守持正固,这是大人的吉祥,没有咎害。但是普通人认为困穷是不吉的,所以他们不会相信处于困境中君子的言论。

(1)“元亨利贞”四德范式源于河图四象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故“元亨利贞”谓之四德。

彖象决定于卦序,卦序决定于河洛。(详见《周易诠释》第1-1节 《周易》的公理化体系)故“元亨利贞”四德范式源于河图。

《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又说:“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河图即四象五行,四象即四季,五行即五季。四象取两两相耦,五行则立坐标中心与四方相对。四象是相对法,五行是主客一体。“元亨利贞”四德是四象在心性的体现,故谓之四德。四德是主体之性德,而主体则以卦主表示。

河图为天道,洛书为地道,三易为人道。河图始于北方一六水,而《周易》四德则始于东方元春,终于北方贞冬。《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序则是河图初变洛书,火金不易位,以河洛一六水、三八木、二七火、四九金,配后天八卦安置48卦,然后以河图五十土与先天八卦共同安置最后16卦。(详见《周易诠释》第6-2节 《周易》卦序的河洛法则)

河洛配后天八卦
《周易》36宫与河图

注:图中方框,紫色代表水,绿色代表木,红色代表火,灰色代表金,黄色代表土蓝色代表先天四正。

(2)四德在三易的演变

人不离三极,故有三易。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夏历寅正,《连山》主命,法于四时;商历丑正,《归藏》主生,法于阴阳;周历子正,《周易》主性,法于刚柔。

《易传》和《老子》中的“阴阳”一词是阴先阳后,而不是阳先阴后,这是《归藏》的习惯。阴阳,即坤乾。阴阳一词源于观象,是古人观察昼夜、阴晴、山南山北自然之象的抽象。《周易》则把阴阳之象升华为刚柔之德,“刚柔”,即乾坤。

四象,在《连山》时期为春夏秋冬“四时”;在《归藏》时期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周易》则把四时四象升华为“元亨利贞”四德。“元亨利贞”四德不是八卦之卦德,而是四象之象德

《连山》《归藏》主要是观象,到《周易》则由卦象升华为卦德,四象也升华为四德。

帛书《易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薄,八卦相错。”《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地山泽雷风水火,这是八卦的卦象。

《说卦传》第四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xuǎn]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雷风雨日,是卦象;艮兑乾坤,是卦德。殷商时期卦象向卦德转化。

《说卦传》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第七章:“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这是《周易》八卦之卦德。(详见《周易诠释》第5-1节:《说卦传》第一至六章)

(3)孔子法四德作《春秋》

人不离三极,故有三易。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夏历寅正,《连山》主命,法于四时;商历丑正,《归藏》主生,法于阴阳;周历子正,《周易》主性,法于刚柔。

《汉书·五行志上》:“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则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征,天人之道粲然著矣。”这是说孔子依据《周易》与《洪范》述《春秋》之义。

《春秋经·隐公六年》:

春,郑人来渝平。

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秋七月。

冬,宋人取长葛。

《公羊传·隐公六年》:

“秋七月”,此无事何以书?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首时过则何以书?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

《公羊传》自问自答,“秋七月”,这里无事记载,为什么书写时间?《春秋经》即使无事,一个季节过去了,就要记录。一个季节过去了为何要记录?《春秋经》是按纪年顺序编排的,四季齐备,然后才成为一年。

《春秋经》纪年共有鲁国十二君主,效法十二辰,《彖传》十二叹时之卦也。孔子作《春秋经》,效法文王64卦卦辞之范式,经文的“春夏秋冬”效法《周易》卦辞的“元亨利贞”。

《春秋经》义理依据在《周易》坤卦初六。《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引子夏曰:“《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以至矣。”《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春秋》,而不《夏冬》,春为少阳,秋为少阴,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春秋微言大义在其中矣。

司马迁曰:“《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严复《天演论》自序云:“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zhòu]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周易》是公理象数演绎逻辑,《春秋》是历史归纳逻辑。《周易》以天地人三极之道,演绎出心性数理方程式,《春秋》以二百四十二年史实见证心性之现行,从而“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以求“拨乱世反之正”。

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故马一浮说:自然科学可统于“易”,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可统于“春秋”。因“易”明天道,凡研究自然界一切现象者,皆属之。“春秋”明人事,凡研究人类社会一切组织形态者,皆属之。董生曰:“不明乎《易》,不能明《春秋》。”如今治社会科学者,亦需明自然科学,其理一也。(详见《周易诠释》第8-5节:《易》与《春秋》为孔子晚年最高成就)

(4)《周易》四德范式失传于王弼

现存于日本奈良兴福寺的六朝旧钞本残卷《讲周易疏论家义记》引王弼云:“彖言二象之材,而论四德之意。”彖即卦辞与《彖传》,“二象之材”言下卦与上卦之卦德,“四德之意”即元亨利贞,说的正是卦辞四德范式。这句话应该是王弼从先儒经师所得。

宋熙宁间蜀人房审权著《周易义海》一百卷,李衡因其芜杂重复,乃删掇精要,以成《周易义海撮要》。《撮要》卷十二引王弼《易论节》:“夫彖者何也?统其二象之材,以言乎卦断者也。”“四德之意”已遗失。

传世的王弼《周易注》与《周易略例》更无此语,《略例》云:“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也。”韩康伯注《系辞》云:“彖总一卦之义也。”“二象之材”部分亦然遗失!


2.《周易》“元亨利贞”本义

(1)释亨

亨、享、烹三字皆源自“亯”[xiǎng]字,《说文》:“亯,献也。《孝经》曰:“祭则鬼亯之。”

殷商甲骨文亯字,宗庙建在方台上,是祭地之所,《归藏》法坤也。西周的金文亯字,宗庙建在圆台上,是祭天之所,《周易》尊乾也。

烹煮食物曰“烹”,烹饪;献以祭神曰“享”,享献;祭祀可通于神明曰“亨”,亨通。

亨是天人之间的能量交通,始于烹,通过享,达到亨。

鼎卦彖曰:“以木巽火,亨(烹)饪也。圣人亨()以上帝……是以元。”

——是以始于烹,通过享,达到亨。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利贞。

彖曰:“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

——是以通过享,达到亨,利贞。

《左传·昭公四年》“先王务脩德音,以亨神人”,《左传正义》曰:《易·文言》云:“亨者,嘉之会也。”嘉会礼通谓之亨,是亨为通也。言治民事神,使人神通说,故云“以亨神人”也。

西周时期,享与亨的意义刚刚分离,故偶尔存在混用现象。

“亨”字在《周易》凡47见,卦辞40见(1处本义是享),爻辞7见(3处本义是享)。故“元亨利贞”之“亨”在卦辞凡39卦,“亨”在爻辞仅有4处。

萃卦: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萃,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李守力按:

卦辞文王作,萃卦第一个“亨”本义是享,故夫子《彖》曰“王假有庙,致孝享也”。

其他爻辞“亨”通“享”(祭享)皆为“亨于”句式,有3处: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子”,随卦上六“王用亨于西山”,升卦六四“王用亨于岐山”。

“亨”多出现于卦辞,在爻辞极少见,只有四处:否卦初六、六二,大畜卦上九,节卦六四。知几其神乎!夫子知微知彰,“亨”之密意“道”于斯可见:

否卦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否卦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节卦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否卦“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大畜卦“止健”,卦体封固故无亨,需借爻变以求体通,故爻辞言“亨”

节卦,卦主九五“刚得中”而能节,故卦辞言“亨”;上六柔失中而过节,故卦辞告诫“苦节不可贞”。节卦六四上承九五之道,故曰“安节,亨”

(2)释贞

《彖传》曰:“贞,正也。”

《说文》:“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

京房的观点被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证明是正确的。殷商时期贞鼎一字。“鼎”字分方鼎与圆鼎,殷商时期甲骨文鼎以四足方形为主,西周时期金文鼎以三足圆形为主。“贞”(鼑)字也出现有“卜”字置于鼎上,“鼑”字见证了《史记》所言“黄帝得宝鼎神蓍”之事。鼎,定也,正也。殷商时期贞鼎一字,故《周易》“贞”字训为正。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尸子》曰:

子贡问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也。”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战国佚书四种,其中《十六经·立命》明确记载着黄帝的奇特面貌:“昔者黄宗(帝)质始好信,作自为象(像),方四面,傅一心。四达自中……是以能为天下宗。”

人面方鼎

《国语·楚语》曰:
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黄帝是兼王与巫于一身,“巫”字甲骨文、金文写作
,象“方四面,傅一心”,正定之义。1959年湖南宁乡县黄材出土的商朝后期人面方鼎应该是“黄帝四面”的传承。《释名》:“贞,定也。精定不动惑也。”贞鼎一字,故训正定。“方四面”,即“齐肃衷正”,正也;“傅一心”即“精爽不携贰”,定也。贞正为贞之性也,贞问为贞之用也。故经典“贞”字多训正,而卜筮兼训问事之正。(详见《周易密钥》第3-19节:论“元亨利贞”近人之歧见)
《大象传》曰:“鼎,君子以正位凝命。”贞是本卦的信息凝结,最初始于鼎亨,通过筹算(宝鼎神蓍),得出法则(
,籒[zhòu]文则从鼎),守持正固,各正性命。亨者道也,贞者器也。道器合一,道器不二,无贞,则亨之道无以固守,故贞为道之种性。
物物一太极,故人与物各具其贞,卦与爻各具其贞。如坤卦利牝马之贞,否卦不利君子贞,师卦贞丈人吉,同人卦利君子贞,家人利女贞,困卦贞大人吉;恒卦六五贞妇人吉,履卦与归妹九二幽人贞,巽卦初六利武人之贞。
言“利”者皆为贞之范围。“利涉大川”,大同天下之贞也;“利建侯”,小康封建之贞也;“利西南”,众人之贞也;“不利东北”,径路之贞也。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帛书《二三子》子曰“圣人君子之贞也”;鼎卦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帛书《二三子》子曰“大人之贞也”;未济卦卦辞“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帛书《二三子》子曰“小人之贞也”。
“贞”在《周易》凡111见,卦辞35见,爻辞76见。《周易》“贞”字使用频率最多,可知“贞”为《周易》之本。而《系辞传》之贞,统“元亨利贞”四德也。《系辞下传》:“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王应麟《困学纪闻》引《韩非·解老》:“贞者,元之本。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可以发明贞固之说。” 周正建子,以子月为年首正月,冬至为周代一年之始,贞为冬。天一生水,即太一生水,太一即太极,礼本于太一,天地之本也,人道之本也。贞在植物为种子(冬藏),在动物为胎卵(肾水),在人道为心性之固守(果位)

(3)“元亨利贞”与“吉凶悔吝”

《文言传》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系辞传》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说文》:“示,神事也。”七九八六四象,蓍之德也;元亨利贞四德,神之事也。吉凶悔吝,与民同患也。

四德合四象,阳升阴降,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故《周易》往往“元亨”连称,“利贞”连称。《周易》卦辞皆以“元亨利贞”四德统摄,每卦又各具分殊。

“亨”是群体之神性。卦辞“贞”是“亨”的凝结,即禀性;爻辞“贞”是经验的总结,即习性,故“贞”代表人与物的各自属性。

“元亨”重在亨,“利贞”重在贞。亨是天人之间的能量交通,始于烹,通过享,达到亨;贞是本卦的信息承载(爻辞之贞则是本爻的信息承载),最初始于鼎亨,通过筹算,得出法则,而守持正固,各正性命。亨,通神明之德;贞,类万物之情。《文言》“亨者,嘉之会也”,“利贞者,性情也”。亨表示人天的畅通性贞表示事物的稳固性元,是和谐度,亨的广度,起始与大小。利,是稳定度,贞的区间,适宜与范围。

文王以大同之道演卦辞,周公以小康之德演爻辞。卦体是群体属性(群通君,君,群也);爻体是个体属性。“元亨利贞”之四德,大同之德业,故多见于卦辞而鲜见于爻辞。卦体既有畅通又有稳固,故亨贞并用。爻体作为卦体单元,重在个体的稳固性,故爻体多言“贞”而鲜言“亨”。亨表示人天的畅通性,故常见于卦体;贞表示事物的稳固性,故卦体爻体都可以使用。

任何一个事物,其功能作用是“亨”,其保质期限是“贞”。亨属阳,贞属阴。生命运动与畅通,这是“亨”之阳,生命的安养与寿命,这是“贞”之阴。

元亨利贞功德可以下化出吉凶悔吝之福德,王充《论衡卷二十八·正说篇》“文王、周公因《彖》十八章究六爻”,此即因彖象定爻象也。《彖》十八章,二分即《周易》卦序三十六宫也。

“元亨利贞”一般针对群体(群通君,君,群也);“吉凶悔吝”针对个体,而“吉凶”同时可以是针对群体。亨(亨通)与吉(吉祥)迥然有别:亨通神,是道,出世间法;吉言人,是器,世间法。亨是性,吉是情。亨是功德,吉是福德。

亨的和谐度有大小,故有元亨、大亨、光亨、亨,原筮,小亨,亨小,窒。亨与“吉凶悔吝”不能连接。而贞则与“吉凶悔吝”存在连接,所以有贞吉、贞凶、贞吝之类。贞之固守有适宜的区间,适宜固守者,曰利贞;适宜不同的人,有大人、君子、丈人、小人、女人之贞;宜止而止,固守则吉者,曰贞吉(宜止而动曰征凶;宜动而动曰征吉);宜动而止,固守则凶者,曰贞凶;不适宜固守者,曰不可贞;略有不宜者,曰贞厉;微有不宜者,曰贞吝。

“吉凶悔吝”在卦辞与爻辞分布不同。卦辞针对群体,因亨贞而有得失,故言“吉凶”。爻辞针对个体,个体易变而有“吉凶悔吝”,“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也。“悔”几乎皆见于爻辞,有35例,卦辞占断辞有“吉凶”而极少有“悔”“吝”,64卦中唯有革卦卦辞言“悔亡”1例。革卦卦义变革,卦体类似于爻辞特性,故有“悔亡”之占。

《系辞上传》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系辞下传》第一章: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系辞上传》第二章言“吉凶悔吝”法则,《系辞下传》第一章出现四个“贞”,是在强调《周易》趋吉避凶,乃至超越吉凶,其根本之道在于“贞”。《系辞传》之贞,是“元亨利贞”四德之总称,也就是天人合一之德。证得天人合一,则可以超越吉凶善恶之累,“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贞夫一,超越阴阳之累,归于太极之体。

3.有孚与无咎——开启“元亨”与“凶吝”补救


“孚”(主要是“有孚”)在《周易》凡42见,卦辞8见,爻辞34见。咎(主要是“无咎”)在《周易》凡100见,卦辞8见,爻辞92见。

“孚”是主体之神性,在卦辞只有8例,占64卦的八分之一;在爻辞只有34例,占384爻辞的百分之九。可知主体神性的比例很少。

而“无咎”在爻辞出现的频率比“孚”多近三倍,“无咎”是世间法中“吃一堑长一智”的补救措施。无咎在卦辞只有8例,在爻辞多达92例,因为群体“船大难掉头”,而个体改变则易。

有孚是阴阳之道,阳刚笃实化阴,而以刚中为主;无咎(吉凶悔吝)是忠恕之道,阴阳组合之爻象,以中应比正修德寡过。有孚是性德,心性应机以发用;无咎(悔)是德性,德行应机以致用。(详见《周易密钥》第3-3节:《周易》“孚”之体例)有孚在卦爻辞能开启元吉、吉、无咎,而有孚的主体神性决定了它在卦辞有开启“元亨”的潜力。

无咎多见于爻辞,爻辞应时位之机也,重在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周易》“吉凶由人,命自我造”的法则。无咎可以补救“凶吝”。

《中庸》把诚分成两个层次:“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孚即“诚”,无咎即“诚之””

(1)有孚

有孚,在卦辞可以开启元亨利贞。观卦彖曰“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卦本为祭祀享献,卦辞不言“亨”,盖卦辞以“有孚”为“亨”之开启之道。亨为天人相通,有孚则是人感应天地,《中庸》曰“知其性,则知天矣”,“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中孚彖曰“孚乃化邦也”,故孚能化物,即《楞严经》“心能转物”之理

《中庸》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此即有孚之主体神性。有孚不止于成就自我,还要成物,此即孚乃化邦、孚能化物。“成己,仁也”,元也;“成物,知(智)也”,贞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元亨也,“时措之宜”,利贞也。此有孚开启元亨利贞也。

河图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生水,有孚也;地六成之,贞也。有孚,诚也;诚者,信也,“信为道源功德母”。故“天一生水,有孚也”,故卦爻辞多以坎为有孚。有孚开启亨,亨成器为贞,故“地六成之,贞也”,故贞有冬藏之象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李守力按:

需讼皆有孚,然需卦天与水交感,故“有孚,光亨”,光亨即广亨,故能“利涉大川”。讼卦“天与水违行”,背天道起纷争,故“有孚,窒惕”,窒惕即无亨,故“不利涉大川”;虽与天道阻隔,尚因“有孚”而“利见大人”

坎卦“有孚”,开启“维心亨”。革卦顺应天道,故“巳日乃孚”,开启“元亨利贞”,如此其悔则亡。中孚感化大地万物,故言“豚鱼吉”,未感天,故不言“亨”。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初筮告”,以刚中也。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比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李守力按:

《中庸》曰“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故“有孚”通“筮”,而“筮”与“亨”通。坎为加忧,故为筮,坎为有孚,故“有孚”“筮”皆与坎卦有关。蒙卦的“亨”与“初筮告”皆源于坎卦中爻之德。比卦初六的两个“有孚”,皆是基于坎卦的“原筮元永贞”。

有孚又分为能孚、所孚、所所孚。能孚即能化,所孚即所化,所所孚即所化的传递。

《中庸》第22章言至诚,能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圣人依靠天地而化物,这是能孚与所孚的境界。《中庸》第32章言至诚,知天地之化育,曰“夫焉有所倚”,圣人不再需要依靠,直接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正是因为《周易》有孚的“所所孚”的传递化物功能,子思才提出从“赞天地之化育”到“知天地之化育”。

比卦第八: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六四:外比之,贞吉。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李守力按:

九五为能孚,二四为所孚,初为所所孚(六三应上,比之匪人)。二四爻辞省略“有孚”。

小畜卦第九: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李守力按:

九五为能孚,六四为所孚。

随卦第十七: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五:孚于嘉,吉。

李守力按:

四五体互大坎中爻,皆为能孚。

益卦第四十二: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李守力按:

九五为能孚,二四为所孚,三为所所孚。二四爻辞省略“有孚”。

革卦第四十九: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李守力按:

三四五体互大坎中爻,皆为能孚。

未济卦第六十四: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李守力按:

九二为能孚,六三为所孚,则上九为所所孚。

有孚为主体神性,在爻辞为个体神性,故有孚存在局限性。

大壮卦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李守力按:

《杂卦》曰“大壮则止”,大壮阳刚盛极,初九与二四相敌,无阴可化,不能拯乱,能孚之德盛极而穷,故象曰“其孚穷也”。

晋卦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李守力按:

九四互坎中,初六与九四相应,然被二三同类阻隔,故曰“罔孚”。

姤卦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九四:包无鱼,起凶。

李守力按:

初六为姤卦成卦之主,初六阴长,女壮也,故初六之阴难以被二四之阳所孚化。九二曰“包有鱼”,能包初六;九四曰“包无鱼”,不能包初六。包与孚为同源字,包是胎生,孚是卵生。《易》以阳包阴为包,而以阳化阴(能孚)、阴被阳化(所孚)为孚。

豕之生子最多,有“女壮”之义,故初六为“豕”。初系于二,体巽为绳,故曰“羸豕”;系二应四,二四之阳包而不能孚,初六所孚之德衰极,巽为进退,为不果,故曰“孚蹢躅”。

萃卦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李守力按:

四五互体大坎之中,皆是能孚九四辅弼之位,“位不当,故不言孚九五刚中正,但因九四敌比,“匪孚”初六、六二所孚。由于九四“位不当”,故初六“有孚不终”;九五“萃有位”,故六二“孚乃利用禴”。

(2)无咎

《周易》卦辞范式:有孚+元亨利贞+吉凶悔吝+无咎

有孚与元亨利贞是出世间法,吉凶悔吝是世间法。利贞可以下化为吉凶悔吝世间法,而世间法难以回归出世间法,于是吉凶悔吝往往是内部轮回流转。

吉凶悔吝图:帝出乎震,“震无咎者存乎悔”,一日之计在于晨,改过从新,从忧恤、有悔,到悔亡、无悔,从有咎到震惧修德寡过而无咎;齐乎巽,万物之絜齐,见贤而思齐;至于离明,长日所至,產之室,吉之所也;西南之坤,阴气之所生;正秋之兑,悦极生吝;战乎乾,阴阳相薄,吝则生厉;劳乎坎,万物老衰,长夜至,凶之所也;冬至阳生,历艮之艰,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帝出乎震焉。

人之居吉,易生骄奢,坤卦阴气生,兑卦文过饰非则生吝,由吝生乾卦之厉,由厉生坎卦之凶也。由吉到凶,是阴气的增长。由凶转吉,是阳气的上升。

然而,无咎也有超越世间法的可能性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guǐ]可用享。

李守力按:

此“有孚+无咎”开启“贞+享”例。

损卦是税收的滥觞,上古时期统治者即神的代言人(巫),百姓把自己收入的粮食取一部分交给统治者用于祭祀,故曰“损,有孚,元吉”;《周易》以民为本,交税则民有损财,故曰损,咎道也,故诫以“无咎,可贞”;(减损之道)用什么来体现无咎?二簋淡食就可用来献享,此处只言“享”而不言“亨”,与观卦相同,告诫祭祀不在形式在乎本质。

享离亨只差一步。《系辞传》:“无咎者,善补过也。”《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无咎,为人性,人性本善,故曰“继之者善也”;有孚,为主体神性,“成之者性也”,复归天性也。故无咎之“诚之者,人之道也”可提升到有孚之“诚者,天之道也”,从“自明诚,谓之教”提升到“自诚明,谓之性”。然后有孚开启元亨。而元亨利贞的圆满,即“贞夫一者也”,即“阴阳不测之谓神”。“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知其性则知天,成其性则成道。《系辞传》:“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益卦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李守力按:

此“无咎”开启“有孚”例。

六三困于上下之阴,不中不正,穷困贪利,“益之,用凶事”则“无咎”。三处二四之中。九五刚中笃实,曰“有孚惠心”,五为能孚者;曰“有孚惠我德”,二四为所孚者;五应二比四,二至四互坤,坤体偕同,三与二四同德,又体坤中,变坎,故曰“有孚中行”,坤土曰圭,故曰“告公用圭”

无咎(吉凶悔吝)是忠恕中如之道,阴阳组合之爻象,以中应比正修德寡过。无咎之至为中道。中道,可以实现人天感通,自人性以至于神性。《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又曰:“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3)儒家与易道

孔子之《易》道,始终不离于三:有孚为主体神性,元亨利贞为群体神性,吉凶悔吝是世间情伪、世俗种性子思因之作《中庸》,曾子因之作《大学》,孟子因子思、曾子之道而发挥之,遂成儒家之道统。

而荀子反其道而行之,“隆礼义而杀诗书”,诗书者,天人之际也,否定“天”的神性,“明于天人之分”,无视祭祀的神圣,“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荀子不明《周易》人性、天性、神性之道,基于“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认识,忽视人性本善,只关注于吉凶悔吝的情伪建设,如此的强化礼制,就有走向法家的倾向。

4.“元亨利贞”的分布

《周易》卦辞“元亨利贞”连称者六卦:上经的乾卦第一、屯卦第三、随卦第十七、临卦第十九、无妄卦第二十五(一三七九五,正是河图阳数之序数),下经只有革卦第四十九(大衍之数之用)。六个卦的序数都是奇数。这六个卦与《周易》六十四卦错综图的损益交感区密切相关。

《周易》卦辞同时有“亨”“利贞”者十卦:蒙第4、离第30(利贞,亨);咸第31、恒第32、遯第33(亨,小利贞)、萃第45、兑第58、涣第59、小过第62、既济第63(亨小,利贞)。

《周易》卦辞只言“元亨”四卦:大有第14、蛊第18、升第46、鼎第50。

《周易》卦辞只言“利贞”者四卦:大畜第26、大壮第34、渐第53、中孚第61。

《周易》卦辞无“元亨利贞”六卦:观卦第20、晋第35、睽卦第38、姤卦第44、井卦第48、艮卦第52。

(1)“亨”的卦辞分布

“亨”在卦辞凡39卦,“亨”在爻辞仅有4处(否初六、六二,大畜上九,节六四)。

亨的和谐度有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有:元亨、大亨、光亨、亨,原筮,小亨,亨小,窒。

元亨,《彖传》一般解读为“大亨”,唯独乾、坤、大有、蛊、鼎的“元亨”,《彖传》的解读仍然是“元亨”,盖五卦的“元”都有开始之义。

需卦“光亨”即广亨,次于大亨。比卦“原筮”是众方国共同卜筮,群体神性的见证,相当于“亨”,故曰“原筮,元永贞”。

复卦言“亨”而不言“元亨”,复有复兴之义,是剥卦上九一阳在上为硕果,果实腐烂,种子入地(刚反),发芽复生(刚长),这就是复卦初九。成语“一元复始”的“元”是指一年开始的初春,本与《周易》之“元”不同。

“小亨”见于旅卦、巽卦。“亨小”见于既济卦。“小亨”与“亨小”不同,“小亨”的小是形容词,柔顺者亨通;“亨小”的小是动词。“亨小”,亨通广度衰减,倾向于小者之义,居功必败,盛极则衰,“初吉终乱”。

讼卦“有孚,窒惕,中吉”,“窒”是指亨归零,趋近于无亨。因为有孚,处于背离神性交感的诉讼时,如果警惕从事,到了中期可以吉祥。

“亨”在卦辞分布不均匀,言“亨”39卦(元亨与亨),不言“亨”25卦。

“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以此分为上经十八宫,下经十八宫,一共三十六宫。

第1宫到12宫22卦,不言“亨”者6卦:讼师比否豫观;(比卦“原筮”近乎“亨”)

第13宫到24宫20卦,不言“亨”者12卦:剥大畜颐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

第25宫到36宫22卦,不言“亨”7卦,夬姤井艮渐归妹中孚。

《周易》卦序卦辞“亨”三区分布图

注:卦辞有“亨”标红

《周易》卦序三十六宫,上宫是天道区(乾坤区),中宫是人道区(剥复区),下宫是地道区(夬姤区)。上宫,人法天道;下宫,人法地道;中宫,人法人道,即人文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宗教地位低于人文主义,也就是我们这个时期。中宫人道区“亨”最少。20卦只有8卦言“亨”,不言“亨”者12卦,比上宫天道区、下宫地道区多一倍。《周易》卦序三十六宫图中右下角20宫大壮到25宫姤共11卦为无亨区,家人卦居中,人伦关系的鼎盛导致人与天地之道隔离,这是人文主义盛极则衰时期,于是“人法地”而进入25宫地道

烹、享、亨古文同。“亨”源于烹饪、献享的祭祀。亨,通神明之德也。

《周易》上经之讼卦第6、师卦第7、比卦第8皆尚人力与武力,故不言“亨”。否卦第12天地不通,故不言“亨”。豫卦第16“利建侯行师”,与师卦相近,故不言“亨”。观卦第20是人君高居神庙,所以不言“亨”,告诫勿远离民众,“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孚顒若。剥卦第23与否卦相近,上层建筑被剥蚀,故不言“亨”。大畜卦第26、颐卦第27皆是养贤之道,是人力非神明之德,故不言“亨”。

《周易》下经,自咸恒遯以后11卦不言“亨”,为无亨区,自夬姤之后的萃卦恢复常态。无亨区处于《周易》36宫配河图的火金交战区(见《周易诠释》第6-2节 《周易》卦序的河洛法则),河图南方火分区的第21宫晋明夷、第22宫家人睽,四卦皆含离火,河图西方金分区的第23宫、第24宫、第25宫犹如西方三庚,夏至三庚而为伏,三伏而成秋,故过此三宫出离无亨区。以人类文明史观之,无亨,与人文脱离神文有关。

遯卦第33“亨小利贞”之后,进入“无亨区”11卦,大壮第34“大者壮也”犹如以雅各战胜天使得名“以色列”(意为与上帝较力得胜者),大壮“羝羊触藩”,兑为羊为祭神,羊被羁绊,祭神受阻之象。晋卦第35“康侯用锡马蕃庶”是王之作福,明夷卦第36是王之作威,皆示人力大于神力。家人卦九五“王假有家”,《象》曰“交相爱也”,示家和人文之力;睽卦第38则是人文乖离。蹇卦第39、解卦第40皆示得众之力。损卦第41“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益卦第42六二“王用享于帝”,开始恢复祭神制度。然夬卦第43“扬于王庭”,姤卦第44“施命诰四方”,仍以人力为重,夬姤一阴主事,小人之道也。直到萃卦第45“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连用两“亨”,明示已经走出“无亨区”,从家人的“王假有家”到萃卦的“王假有庙”,祭神复兴。

其后的井卦第48“改邑不改井”“劳民劝相”、艮卦第52用身“思不出其位”,皆与神明之德无关,而渐卦第53、归妹第54是婚姻制度,中孚第61是亲子关系,三卦皆与家人卦相近,示家和人文之力,故不言“亨”

(2)“贞”的卦辞分布

《尚书·洪范》:“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jì],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左传》《国语》占筮以下卦为贞,上卦为悔;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贞为体,悔为用。

按《周易》卦序三十六宫:

第1宫到12宫22卦有“贞”的11卦:乾1坤2屯3蒙4需5师7比8否12同人13随17临19;奇数卦序的有7个,偶数卦序4个。(坤卦卦辞“利牝马之贞”、“安贞吉”,“贞”凡两次,按一卦计)

13宫到2420卦有“贞”的12卦:无妄25大畜262730313233大壮34明夷36家人373941;奇数卦序的有7个,偶数卦序5个。

25宫到3622卦有“贞”的11卦:萃4547495356585960中孚61小过62既济63。奇数卦序的有7个,偶数卦序4个。

由此可知,“贞”在《周易》卦序三十六宫的分布比较均匀,大概每宫一“贞”。而奇数卦序的“贞”明显多于偶数卦序。

《周易》卦序卦辞“贞”三区分布图
注:卦辞有“贞”标红

按《周易》上下经(上经30卦,下经34卦):

《周易》上经言“贞”者15卦:乾1坤2屯3蒙4需5师7比8否12同人13随17临19无妄25大畜26颐27离30;奇数卦序9个,偶数卦序6个。

《周易》下经言“贞”者19卦:咸31恒32遯33大壮34明夷36家人37蹇39损41萃45困47革49渐53旅56兑58涣59节60中孚61小过62既济63,奇数卦序12个,偶数卦序7个。

《周易》卦序卦辞“贞”上下经分布图

注:卦辞有“贞”标红

《周易》64卦卦辞,奇数卦序言“贞”凡21卦,占全部奇数卦的65.6%;偶数卦序言“贞”凡13卦,占全部偶数卦的40.6%。“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变”,分为32对相耦夫妻卦(上经15对,下经17对),前卦为奇数卦为夫卦,后卦为偶数卦为妻卦。前卦为体,故“贞”多,后卦为用,故“贞”少。这符合《尚书》《周易》的“贞悔”之道,夫妻卦,前卦为贞,后卦为悔,故前卦多贞。

“贞”凡111见,卦辞35见,爻辞76见。《周易》上经爻辞无贞的6卦:乾、同人、大有、大过、坎、离,去掉卦辞有贞的乾、同人、离3卦,只有大有、大过、坎3卦的卦爻辞皆无贞。《周易》下经爻辞无贞的11卦:睽、蹇、夬、困、井、震、渐、丰、兑、涣、既济,去掉卦辞有贞的蹇、困、渐、兑、涣、既济6卦,只有睽、夬、井,震、丰5卦的卦爻辞皆无贞。卦辞与爻辞皆无贞的8卦,大都有动而不守之象:大有,物归也;大过,颠也;坎,陷也;睽,乖也;夬,决也;井,通也;震,动也;丰,大也。井卦言“不改井”,然《序卦传》“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故8卦皆无贞。此卦爻辞无贞的3卦属于《周易》上经,5卦属于《周易》下经

《周易》古经占断辞“悔”凡34见,分为“悔亡”、“无悔”、“有悔(悔)”。“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震者动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故“悔”几乎皆见于爻辞,有33例,见于卦辞唯有革卦“悔亡”1例。革卦卦义变革,卦体类似于爻辞特性,故有“悔亡”之占。

“悔亡”凡20见,“无悔”凡6见,“有悔(悔)”凡8见。“悔亡”不见于上经,全部见于下经;“无悔”上经凡2见,下经4见;“有悔(悔)”上经凡4见,下经4见。故“悔”凡34见,上经凡6见,下经28见。《周易》用悔之道可知矣。(详见《周易密钥》第3-18节:《周易》“悔亡”、“无悔”、“有悔(悔)的象数哲理奥妙)

“贞”在《周易》卦序36宫的分布均匀,大概每宫一“贞”。按32对相耦卦,前卦为体,故“贞”多(21卦),后卦为用,故“贞”少(13卦)。《周易》卦爻辞贞悔之道,以卦爻辞为贞,以爻辞为悔。(《周易》古经占断辞“悔”凡34例,其中爻辞占33例)《周易》64卦上下经贞悔之道,以全经为贞,以下经为悔。(“悔”凡34例,上经6例,下经28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密钥》:论“元亨利贞”近人之歧见(李守力)
王博:卦爻辞的弹性---以《易传》的解释为中心
静逸先生之《周易》题解及读法中篇
中国传统文化哈工大第四讲周易与人生
卷一第二章第五节:《易经》的解读方式
易学中的元亨利贞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