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圆光大虱啃诗经:芣苢(上)
userphoto

2023.07.09 广东

关注

无经方不中医

求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文字整理:中道之医同修 

总统筹:墨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禅师 音乐: 圆光 - 禅心七韵
“芣苢”,念法很多,有些人念芣苢(fuyi),还有念(fouyi),我是念芣苢(buyi),就看着他有这个“芣”,诗经啊每一首里面几乎都有一种动植物。像《螽斯》也有,《桃夭》也有,《兔罝》也有。诗经就用一种小小动植物来取象,要不直接给你讲道,人都躲的远远的了。
“芣苢”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我也是看考证,据考证是车前草,车前子。村长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也可能是薏苡仁,也可能是车前草,我们就当它是车前草,它是取一个象。你看路上呢,被踩踩的干巴巴的,啥草都长不成,但是车前草能长,这家伙很顽强,非但踩不死,它还结很多籽儿,然后籽儿掉在路上又长出一片。所以圣人在诗经里用这些植物啊、动物啊取象比类。
 
 芣苢的含义 
芣苢是形容君子,在苦难面前是不是退缩。我们还可以说形容菩萨入世度众生受尽种种苦,能不能够把自己的意志给磨灭了,是不是道心无退转?是不是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越挫越勇呢?
孔子当年带着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如丧家之犬,在各个国家之间被撵来撵去,赶来赶去,孔子的志磨灭了吗?越挫越勇。是不是象车前草啊,越踩越强,踩不死他。你可以把我身体灭掉,你可以把我的形给灭了,但是我的志不灭。用车前草来象征君子的志向,君子是什么志啊?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说来说去还是君子,志不磨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不能丧失斗志,就是芣苢,所以说通了吧。君子就象车前草一样,踩来踩去,在世间,贬来贬去,打压不了,踩不死。世间不退转菩萨,度人永不退转,志向不移。

 车前草的由来 
车前草为什么叫车前草?
表面意思是长在车前面,永远会在车的前面,就是车未到的时候它已经在前面了。
孔子在礼记里面有《儒行》篇,鲁哀公问他什么是儒服?
孔子说我在鲁国出生的,小的时候就穿鲁国的衣服,我在宋国的时候就穿宋国的衣服,君子到哪个国家就遵循那个国家的地方风俗,你问我什么是儒服,我也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儒服。
穿着孝服你就是孝子吗?
穿着孝服不一定是孝子,真是孝子不穿孝服也是孝子。儒服也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服装叫儒服,也并不是你穿着儒服就是儒士。就跟我们现在学士、博士毕业,穿学士服、博士服,你穿上那衣服拍照你就是博士了吗?大部分都“勃”不起来,没有志向嘛。他没有志,没有阳气啊,软不邋遢的没骨气,就这个意思。
鲁哀公让孔子解释儒行,就是儒士该怎么做。
孔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
孔子说君子整日学习而不倦怠,每天丰富自己的学识,丰满自己的知识,就等着被聘用,就等着你来问。如果有人来问的时候,你发现不知,这就晚了。儒士、君子,永远要行在众生的前面,要有指引带领的作用。不能在别人请教你的时候,你一问三不知。永远在车前,车就是历史的车轮嘛,滚滚车轮往前走,儒士、君子永远行在时代的前面。就像领导要作为先进的代表,做领头羊,做一个标杆,身先士卒,自己的所想所行都在人民的前面。等人民需要你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方案早就准备好了。
​车前草,我们就认为是车前长的草,不是这个意思。永远在你还没行到的时候他已经到了。你来问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就是在没下雨之前伞就准备好了。当你想问什么知识的时候,知识储备已经完成了。在火灾还没发生的时候消防已经做好了,他永远想在你前面,行在你前面。这就是儒士和君子的行为,要有先见之明。知道未来发生什么,当未来发生的时候我已经准备好了,未雨绸缪。
我们知道将来越来越多的病患,越来越多的人受毒害,当人们来求医的时候,我们的理法已经完善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解决的矛盾,这些圣人,儒士和君子全都给你准备好了方案,就等着你的任用呢。就算生命很短暂,车来回碾压也碾不死它。它知道生活在这个时代一定会受种种折磨,就像孔子一样,他的志是碾不死的,奋斗不止,生生不已。这就是题目“芣苢”的含义:不会结束,周而复始,身先士卒,这就是儒士和君子在世间要行的道。
甚至现在流行的病毒吧,张仲景两千年前就把理法给你整好了,甘草泻心汤直接用就行了,他就意识到将来一定会有这个病,病毒一万年以后也会有,他给提前准备好了理法。现在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修行的问题也好,生活的问题也好,处事的题也好,古圣先贤们答案全部给我们准备好了,你只要学就能给解决。这就是圣人君子,大儒干的事,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也全部都预料到了,也都给你出了所有的解决方案。只是我们现在数典忘祖,崇洋媚外,认贼作父。不会求我们老祖宗,不知道他们爱我们,不但不爱他们还去诽谤。
芣苢在佛门里就是不退转菩萨,天地可毁,他的志不会退。
不会像我们这些凡人会嫌太累了,我不想干了,撂挑子,证个罗汉出六道去了,不管了,这就是退转。不退转菩萨就是生生世世都不会远离众生,随着他们一起生死、生灭、出入、辗转,方便救度,你再辱骂他、毁谤他、刺伤他,他都不会说放任不管,圣贤和菩萨对待我们就跟我们对待孩子一样,佛说等视一切众生同于子想,如罗睺罗。孩子跟你较个劲,瞪着个眼,生个气,你从心里还是想爱你孩子还想对他好,圣人对我们的心就好像我们对孩子的心,一模一样的,没有私心。
父母对孩子也没有私心,但是父母有时候是迷的,对孩子的爱有时候是溺爱,溺爱的“溺”也通顺逆的“逆”,叛逆的“逆”。天天给孩子吃这个吃那个,本来爱是对孩子好,父母小时候苦,没吃过的好东西都给孩子吃,有时候把孩子吃坏了。但你不能说他不爱,他把他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吃,现在普遍家长们认为好的都是广告效应,被洗脑了。圣人对我们的爱完全没有溺爱,该痛批的时候也会痛批,该骂的时候骂。圣人骂人也很露骨的,庄子骂人比村长骂人狠多了,有时候骂也是爱啊。宽而栗。外表像凶神恶煞一样,内心其实很柔软,希望大家能觉醒。
芣苢是圣人干的活儿,但是我们都不是圣人,村长也不是君子,人家能成圣,能成佛,那我们也可以通过慢慢的修习,一点点的向他们去靠拢啊,不是说成佛好难,如果成佛难,就不会有百千万亿无量诸佛了,人家能成,那我们也能成,就是修心嘛,各种修,芣苢表达的就是从一个凡夫慢慢成圣的过程,芣苢这个诗很有意思,他每一句就变化一个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也就是说,你只要能懂得那一个字的象征和意思,就顺下来了,你管他是芣苢还是否苢,芣也是否,意思是一样的,后面就慢慢的讲,有八句啊,类似于八个段位,一点点的,是层层递进加转折的关系。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原文第一句“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什么是为了得什么,采了又采,就是不断的学,跟君子自修一样,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断的修正,不断的学,就像蜜蜂采蜜,采了又采,才能积累,采芣苢是为了得芣苢的道,就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个芣苢,行芣苢的道,“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薄言”是什么言?
薄言就是微言,上古人说话写字叫微言大义,尤其是诗经啊,我们讲了那么多诗经,你就知道,诗经是不是薄言?薄是少的意思,薄言就是少言的意思,寡言,但是几个字就给你表示清楚了,“薄”通广博的博,这个薄是表示寡言,字很少,但是微言而又大义,微言里有广博的圣教,芥子纳须弥。
上古的书全都是薄言,你看《道德经》是不是薄言,很深的理几句话就给你说清楚了,《阴符经》就几句话,《尚书》一个字一个字崩,都是字很少,但每个字都有广博的意思。都是微言大义的,尤其是《诗经》,诗经每一篇字很少,都是上古圣人留下来的传心法要,传心的,就跟每一尊佛都有一句传心法要,包括后来的禅宗祖师,都留下来几句偈,这几句偈就是他的传心法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薄言几个字就是六祖传下来的心法,《诗经》尤其是周南篇,都是商周或者更早的那些人圣人留下来的传心法要,微言大义,这就是薄言。
以前写过,言上面是个帝,倒三角,底下是个口,倒三角代表的是古代能称帝的人,取帝的帽子的样子,西游记玉皇大帝的帽子,倒三角垂帘,“帘”通怜悯的怜,垂怜众生,帝说出来的话才能称为言,这个“言”可不是随便用的。帝是通真谛的谛,他讲的理是通天地的,是天道,是符合道的,才能称帝。、先帝的微言大义的教言,圣人的教诲教法,叫薄言。但后人都理解为薄言是发语词,是没有意思的。
“薄言采之”,这个“采”跟前面那个采就不一样,前面那个“采”是不断去学,不断去获取,后面那个“采”就不是采摘的采,那个“采”是风采的的意思,我们说文采飞扬,是表达一个人文学才华。采,为绽放的光彩。
薄言采之,薄言充满着光辉,充满着智慧,光芒照耀的感觉,叫采。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一直重复采采芣苢,不能停止脚步。“薄言有之”,我们讲诗经一直没解释这个“有”是什么意思,一说就说深了。 
现在把有当成一个介词,助词。古代的这个“有”啊,是一种徽章,类似于现在的国徽。就是每一个氏族啊他会挂一个类似于图腾的标记。比如黄帝国号叫有熊氏,就是“有”上面画了个熊,他的图腾是熊,所以叫有熊嘛。 “有”是表明这个氏族是干什么的,就是你的标志。就像有熊氏为什么叫有熊氏,他用熊来代表。熊是力气很大嘛,威势大,老虎都怕,在虎之上啊。所以黄帝统治有四个部族,虎,豹,熊,貔。
“熊”也通雄雌的“雄”,佛殿也称大雄宝殿,还有大雄,大力,大慈悲。大雄,大力是代表他有威势,有猛势,能震慑,能统领众生。有大雄势,有熊氏。熊也通“能”,能是得道了的人才能称“能”。慧能大师嘛。
“有”就是以前图腾的logo,和现在一样,你做什么公司,公司都会有一个logo,大家一看到这个logo就知道你的企业文化了,不就这么简单嘛。
公司有很多部门,会计部门出去了,扛一个会计部门的旗,采购部门出去了,采购部门的旗打出去了。旗是打出去的,是对外的,跟外界交流的,都要打一个旗,旗帜和有的关系:以前人去打仗,要打旗帜,旗就是“有”的一个分支。“有”是整个部族是干什么的,旗是有的一个分支。
这个再往后讲就更有意思了,古代的人用这些字,都是有道在里面的,“有”是不变的,不动的,旗是动的。你不能拿一个“有”出去,去哪都打一个旗。
不动的是什么?动的是什么?
不动的是你的本,动的是你的为。所为所行是动的,但是你得有个不动的道。旗就是幡嘛,是风动还是幡动,仁者心动。旗像波澜一样再怎么动,“有”不动。就跟企业文化一样,人员是来回变迁的吧,但是你企业文化是永远不变的。文化不变,大道不变,古人用旗和有表法。《山海经》中无处不在的“其人,有人”,你就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其就是旗,“其人“就是旗帜上的图腾,“有人”就是国徽上的标志。
现在知道“薄言有之”啥意思了吗?薄言里面有道啊,这个道是千古不变的啊。薄言,是上古圣人的教诲,他们留下来的智慧,是恒常不变的叫“有”,有之,之在最后当一个助词,如果之写前面,,“之子于归”就不是助词了。
别小看这个“有”啊,你“有”吗?我们现在都是旗,都是波澜,相一动你也动,心生于物死于物。你有不动的吗?有?但是你不知道。人人都有灵山塔,但是你不知道灵山在哪,你现在心都在旗上,旗如波澜是你的心在起波澜。要是说“有心”人,那就是定了,得真心了,心就不动的,他要是说“其心”那就完了,还在生死中。我有几个人搞明白“有”是啥意思?真正懂“有”这个字了,也就可以作开山祖师。
圣贤的教化有天地不动的大道,亘古不变。是你不知道了,你的心被外界的东西给迷惑了,迷幻了,成了“旗心”了,都不是“有心”人了。
“有”,又成了无忧山的一个暗号了。有了吗?有了。几个月了?快生了!怀胎,怀什么胎呢?呵呵!
要怀圣胎,别像西游里面唐僧师徒喝子母河水,盲修瞎练怀邪胎,怀鬼胎。怀鬼胎要打掉,要用解阳山破儿洞的“落胎泉”的水,把邪胎给打掉。圣人的智慧是让我们不怀鬼胎,不落邪思便不会心怀鬼胎。
到现在本篇诗才啃了两句,严格意义上说才啃了两个字。第一个是“采”,采为圣贤的智慧绽放着光芒。《中庸》云: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第二个说是:圣贤的智慧是千古不变的,放诸四海皆准。为“有”。
“拾”和“掇”的的不同

接着后面又说了“采采芣苡,薄言掇之”,掇,拾掇东西。我们老家说:“你把那个东西拾掇拾拾掇,你们老家有没有这么说的?这就是拾掇拾掇(duo)这个词念掇。
拾和掇完全是两回事:拾”是把他捡起来,这叫拾,拾金不昧。“掇”是把它摆放规整,归类。
我们砍柴,说:你把柴给我拾掇拾掇,意思就是你把柴捡起来给它码好。捡起来叫拾,码好叫掇。整理好,规整整齐就是裰。你看掇是四个又嘛,每一个摆放都很整齐啊。就像衣柜里的衣服一样,你给它拾掇一下,就是你给它洗干净分类挂好。这个“掇”不但是摆放整齐,还有一个意思是归类。又又又,把一样的给它放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归好类。类聚就是掇,掇也是类聚的意思,整齐归类叫掇。
薄言掇之,君子要归类,往哪归?跟谁同行?和谁同德?你和谁一类?我们学佛跟谁为眷属?学佛跟菩萨为眷属啊。那你学儒,你跟谁呢?跟君子是一类呀,靠近君子行,薄言就有让你自动归类的功能。如果去学圣贤法,你会发现越来亲近善知识。有邪的东西,我们也没有去刻意远离他,他好像就自动远离我们了。是因为我们的类变了,类跟圣贤归到一起。
我们为什么要听经闻法?
要学习善知识,就是跟善人跟善知识归类,学儒与圣人君子归类,学佛法与菩萨、佛归类的,不退菩萨为眷属,圣贤的教法就有这个功能啊。
你看我们世间不都这样的,喜欢上ktv的,就跟k t v爱唱的人归一类。喜欢喝酒的,最终跟爱喝酒的人就归为一类,最终要归于哪一类是你自己起心动念选的。归于哪一类是看你学了什么。你学耶稣,你就自动归到教堂那一类,你学中医,看看我们有归一类的这一群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也是一类。
“掇”,也是码放整齐,其实也可以认为去正心。你本来是错乱的, “薄言”可以把各个邪思,把心性给你码整齐,不让你陷入高低妄想里面。去修正你的心,把心境归正。你跟圣人在一起,天天听圣贤的教法,学善知识,你自己的心自动就齐了,心性自己就收拾好了。我们老是想要收拾外界,把衣服给洗的干净,把你家里面、把各种的物品收拾很干净,都归类,码放的整齐。但是我们都没有想到内心也要收拾。真正该收拾的是心性,把心房给收拾干干净净,规规整整的
正人正己嘛,修心。别光天天把自己的脸、眉毛、鼻子,都收拾的很漂亮,内心一反观,还是面目可憎,天天在邪思里面,把面子收拾那么好,那什么用啊?这一世到下一世,你长得一样丑,因为你心是丑的,相由心生。整容你只能这一世长得好看,你收拾内心,收拾干干净净的,整整洁洁的。五官都端正,不歪眼斜嘴。 
现在人整容整的妖形狐媚,出去勾引男人,让男人看见起意心动,一个男人对你起心动念,你就得给这个男人做一世老婆。因为他对你产生了量子纠缠了,产生“业”了。以后不知道哪一世业缘成熟,他投胎成猪,你就做母猪。他投胎成狗,你就做母狗。看业力嘛,也不知道是哪一世,只要量子纠缠它不了,它一定会发生。你就会被这些业牵着走,身不由己。
要好好的,不能落邪思,把内心收拾干净,女人也可以很漂亮很端庄,我们去拜佛像的时候,观音菩萨很漂亮,没有一个男人说见了观音菩萨起邪念吧。女人完全可以修的相好,很庄严,很漂亮,不是让人起邪念那种狐媚。
亲近善知识慢慢心就会正,共振原理。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真的正了,谁有这个根基啊,是通过慢慢修,慢慢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慢慢的对自己下手,一点点的把内心收拾的干干净净,心房通透敞亮是很舒服的。掇字也包含扫心地,洗心革面的这一层意思,拾掇内心,不是拾掇外表,外表是形同虚设的。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捋(lǚ)反正它是多音字嘛。你看捋胡子,这个要捋。铁丝上弯的时候给捋直,本来是弯的,拐弯的东西,将它变直这个过程叫“捋”,捋顺。你内心起邪思,在那儿漂浮不定起波澜的状态,圣贤的教化,可以把你的心情捋顺了。
更表达什么?
每个人都在走弯路啊。如果不学圣贤教法的时候,人很少不走弯路,碰到头破血流都不知道回头。圣贤的教化就让你回到笔直的大道上。弯路一直在绕弯儿,“薄言捋之”把弯给捋平了,让你从邪思走弯路里面,回到大道上,置彼周行。
佛家讲直心入道,对什么都以平常心来对待。对待富人不巴结,对待穷人没有看不起,都是直心对待,都是正心对待。 “捋之”,是把各种的迂曲的心,各种曲里拐弯的心,都给捋直了,让你心保持平常,如水一般。就是佛家讲的平等的心,持平。能对待比你地位高的不巴结,内心恭敬。比你地位低的不做看不起的样子,也是发自内心的恭敬。要广泛说,可以用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太多了。
做什么事儿都保持平等恭敬,就不会碰到什么问题,也不会有烦恼了,这也是修心。面对所得的时候不会喜太过,不会像范进中举一样喜疯了那种。内心保持喜悦感,保持悲悯心,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是平静状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个也是平啊。没钱,安贫乐道,我就做现在这个位置能做的事,等到富贵了,那我再行富贵能做的,更好的布施,富贵了也不能淫。但 “富贵不能淫”现在被传错了。 “淫”不是淫欲的淫。“淫”是过度的意思,贪得无厌。淫雨绵绵是雨太多了,一直下一直下,地已经下透了,已经不需要雨水了,但是老天还再下雨,这就是“淫雨”,它不是“及时雨”。富贵也不能装腔作势欺压别人,包括吃的已经够了,又吃很多的山珍海味,不知足。本来有地方住了,还要有更大的地方,永远不满足欲望,就是“淫”, “淫欲”是淫的其中一种,本来也不需要生孩子了,你还去过度释放小蝌蚪这也是淫的一种。
富贵不能淫,淫是代表过度过分,没有止境的索取。贫贱不能移,不移是意志要坚定,保持安贫乐道的心,不攀附权贵。那富贵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虽然很富贵,但也是安贫乐道,知足少欲。富人一样可以安平乐道,平时内心知足少欲,寡欲叫贫,我不需要那么多。贫和穷是两个意思。
乔布斯住的地儿是一张床,一个沙发,一个小桌,你看这个就是贫。但是他有钱吗?他太有钱了,既然那么有钱,他内心也是平的,也是安贫的。富贵不能淫的意思,就是你纵然是大富大贵,内心也要安贫,知足少欲。这不也是平嘛。教你做这件事的东西,薄言里面全部都有。
把所有的幺蛾子的事情全都给捋平,让你的心性均平,薄言就有这功能,但是你得采采,不学不行,你得“采采芣苢”,你得采着啊,你得学呀,你得修,才能得。
“薄言捋之”,捋顺了,捋直了,捋平了,直心也行,平常心也行,顺也行,随顺嘛,你怎么解都行。你了解这个字儿的表达的意向,其实举例子也好,用什么比喻也好,都这意思,都明白就行了。你们诸位现在都捋直了嘛?没捋直说明采的芣苢太少,还没采够啊,还要继续采采啊,继续采采芣苢。
读书是为了练心性的,读的书是看圣贤他怎么做,我们向他们学习的,读书不是为了去向别人展示,看我多牛啊,获得个博士文凭,你看我博士毕业,你们这些都没学历是吧,村长是博士前,你们都啥学历呀?那现在人读的书越多,你发现了什么?心性越傲慢,越高傲。所知障太重了,障碍就越大,内心就越不均平。他无知的时候还好,还挺平。一旦取得社会地位了,发了什么名校毕业,在社会上取得一点点的地位,这个心就不平了,兔子尾巴就翘的太高了,心气儿就太高了。读书是为了捋平心境,不起高慢心,不起嗔心,不起这些个幺蛾子心。高血压也是心气太高,把心气捋平,血压也不高了。
圣贤为什么多出生在平原、中原地带?
这个很有意思,没有人给你们解释过吧。圣人大多数都出在中原地带、平原地带,因为他内心没有波澜,内心是平的,他就生到平地上,心平则世界平,这是佛经里讲的。出生在大山里面的人,以前山里没路一辈子都出不来。高山是他自己的心念造的波,就投胎到自己心念造的波谷里面,一辈子都出不来,被自己的妄念所障困在了那里。你看过《盗梦空间》没有?最终小李子世界里面的那个空间是他自己造的,他困在里面出不来了,跟我们现在一样,这个境界也是我们自己造。我在活在自己心念制造的牢笼之中,作茧自缚。
佛经里面有个典故,释迦牟尼佛当年还没成佛,他供养一尊佛。佛到哪儿去讲法,他都先把低洼的地儿拿铁铲给整平,把头发铺在泥上,让佛从头发上走过去。他生生世世这么做。只要有人讲法,他就所有地面整平。有一次遇到尊佛叫持地菩萨,他说你当平心地啊,外界高低不平有水洼,是因为心底不平才打造的,当平心地,心地平则世界平。他听到后开悟了,原来一切修心啊,真正心性修平了世界也平,山河大地也平了。圣贤为什么出生在中原地带?也就是心平,则世界平。
《楞严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个持地菩萨说自己觉悟的过程,说以前自己天天做好事,“要津渡口,天地险隘,有不如法,防损车马,我皆平填。”有一次见佛,佛听了他的所作所为,摸着他的头顶说:当平心地 则世界地,一切皆。
《楞严经》大家有空可以去看。我们当平心地,念兹在兹嘛,心真平了,外界就平了,是一样的。你内心没是非,会发现外界再来什么是非,就已经不是是非了。因为你内心改变,没有“是”和“非”的概念了。世间本无事儿,有事的人是庸人自扰之。
念兹在兹,内心起什么念,外界就表什么相。所以我们通过看你外在的相来观心,就知道你的心是什么样子。你天天跟十方诸佛在一起,那你是啥呀?想想起码是个菩萨吧。你天天跟那些喝酒吃肉吹牛的人在一起歌舞升平,你是啥?人以类聚。卦嘛,你观象嘛,一目了然,简单的很。好好捋心,串儿少撸点,捋捋心啊。心平,一点都不简单,几人能为?平不就是大道吗?是坦途的大道!
回顾一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圣人的智慧,是绽放光芒的。“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薄言就有这么一种功能,任何时代都通用,是千古不变。前面先讲这些圣贤的教导,后边再讲你要修心,第一要干嘛?掇之:归类。“采采芣苢,薄言捋之”,第二要捋之,其实是正心了。大概就讲了这一个过程。后面还有袺之、襭之,就更深了,它是一步一步的修。 
“掇之”是归正、归类,一个又一个的码正, “捋之”是捋直。“掇之”是正。“捋之”是直。两个境界就是“正”和“直”。现在几个人能做到正和直啊?《易·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君子行正,一切思维都是正的,无时无刻起心动念,都是正念。不落邪思就叫正,直是直心,平常心对待一切。正直两个字,难不难啊?先码正再捋直,都是修心的。而且这个薄言里面,都有这个功能,码正,捋顺。难呀,少撸串儿吧,没事捋捋心。以前人爱胡子是吧,你看村长也爱捋胡子。胡子打卷儿,捋直啊,也是取这个象,心性要直,捋到心口这,有口至心,心口如一。
诗经怎么讲?诗经很难讲,都是君子行正心。讲来讲去还是周南,不能偏,安住于大道。诗经就是薄言,你在听的时候已经在掇之了,已经在捋之了是吧, “之”解也能解, “之”就是你种种妄想,种种妄念,它像树枝一样。那最终之子于归啊。
重要是《周南》篇,诗经不好讲啊,诗经太难讲了。它字太少了,没几个字。它每一句变化一个字。《周南》篇回头讲那几个挺有意思的,召南第一篇《雀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还有《草虫》那篇,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那些等到周南这几篇完了之后,挑几篇来讲。《采蘩》讲礼乐的,于以采蘩,于沼于沚,都很有意思。这个诗经不是后人能看懂的,后人心还没捋平,还没捋直,所以讲不了诗经,不知道诗经里讲的是啥意思。你从字面理解的诗经,那能叫诗经吗?能叫经吗?经都是薄言。
当然村长也讲不了,理解的也不一定准确,仅一家之言,胡乱侃侃而谈而已。抛砖引玉,大家觉得有启发,那村长就多侃一下,仅此而已。

目击道存 
直播间问答:
问:怎么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得道?
村长侃:这个没办法去讲。孔子说了四个字“目击道存”。
有个典故,庄子外篇,有一个人名温伯雪子,大家都想去见他,君子儒生去见他,他也接待。接待完后他会叹气,问他:“为什么每次见儒释之后都在那叹气?”他说:“这些儒生、君子规劝我就像父母一样苦口婆心,劝导我要归正,修君子行。他们对我的教诲像爸爸对孩子一样好”。
就像村长我在这里苦口婆心:你可不能这样,你要好好修,好好学,自强不息,好好行菩萨道。你回来就会叹气。有人问为啥叹气,“村长一见我就像爸爸对孩子一样,天天教诲我。”哈哈
后来孔子见他了,往那一坐一言不发。子路问孔子为啥一言不发,他说有道的人一眼就看出是得道之人,跟他多说一句都多余。“一看就知道”叫目击道存。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 
孔子还是很厉害的,所以说怎么看出一个人有气象?目击道存。
我们前几天刚见了悟海禅师。
很多人见了悟海师说:师父你不能在山里待着,会待傻的,你要多读读佛经。
悟海师说:好好好,我有空就读。
那些让悟海师读佛经的人,他不知道悟海师读了多少佛经。
他们又说:悟海师你不能总在这待着,你要下去讲法,要渡人。
悟海师说:好好好,我有空就去渡。
人家跟他说啥,他都说好好好。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一个山里吃闲饭得和尚,但是村长一看他就觉得这个人“目击道存”。后来村长带了很多人去见他,别人看他很像个农夫穿个T恤,破烂不堪,衣服还补着洞,穿着拖拉鞋,没有任何让你觉得他是高人的地方。村长看气,一聊就觉得这个人不得了,看气观气也是识人术。
村长现在都没办法形容悟海师他是什么样的人。
庄子有一篇关于田子方的文章记载,田子方有个朋友谿工他们一起见魏文侯,然后把这个朋友夸得天花乱坠。
魏王问他:这是你老师吗?你那么夸他,赞叹他?田子方说:他不是我老师。
魏王又问:你有老师吗?田子方说:我有老师。
魏王说:我怎么从来没见你夸过你老师。田子方说:我老师东郭顺子道太高了,找不到词去夸他。
田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 使人之意也消。无择何足以称之!
有的人道高到你都找不到一个词去夸他,如果非得形容悟海师,田子方形容他师父东郭顺子这段话,正和我心意。
我们能夸人,得有个东西让你夸。比如女子长得漂亮,你夸她漂亮;眼睛好看,你夸她眼好看;衣服好看你夸他衣服好看。她必须得具备一个东西让你夸。我们可以夸花长得多美,水多甜,空气多新鲜。
你能不能找到一个词夸虚空。“啊,虚空你大”,大也不对,但是小里也有空。你想夸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得有,具备一个东西你才能夸他。当这个人和光同尘的时候,像虚空一样。你怎么夸?你发现用任何的词去夸他,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
村长现在对悟海师就是这感觉。找不到词去夸他。我十年前写的《禅师》的歌词里面,就有 “隐鳞戢羽指迷津,不禅不下山”,这就是对他最大的夸奖。大家都不知道这歌词啥意思,这是村长13年时写的,也从来没有解释过。“隐鳞戢羽”是说如果是龙,它不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把鳞片隐起来,也完全不在乎别人知道它是龙,它的鳞片全部都隐起来,你也根本就看不出来它是龙。它是龙,但是鳞片不显。它是凤,但是凤羽不露。隐鳞戢羽,你完全不知道它是人中龙凤。但是你有什么问题迷惑,它都能给你指迷津。一句话,天庭盖都震开。
不禅不下山,他不坐禅,他也不下山。他不需要坐禅入定里,他就在定里,不出也不入,叫不坐禅。不下山就是下山本体也不动,叫如如不动。这是村长见了悟海师,对悟海师的印象写了《禅师》那首词。
现在你们还要夸村长这个村长那个,说明我还不行。啥时候找不到词了,没法夸,说明村长还真的修的挺好了。村长的那些歌词自己从来没解释过,有人让解释,村长说听就行了,管它啥意思。
起码今天学到一些东西,知道了什么是“目击道存”。你能不能达到目击道存,有时是一种迎面而来气象的冲撞,所以才用击。击是迎面而来,飞奔而来。击不是见,见是落于形上。击是气上的东西,或者神上,直接对心灵的冲击。你要是需要思维想想,那就落在第二念了。
可能我现在是唯一一个对悟海师目击道存的人。那天见他的样子,跟十几年前见他的样子一样的,他没有变化。裤子上的补丁都一样,裤子穿成那个样,没有变化。
他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变化。

村长侃



圆 光 

《桂林古本伤寒论》理法践行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严以律己——历代格言
装圣贤
圆光大虱啃诗经:汝坟(上)
太极修为
目击道存
“思无邪”,知行合一的千年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