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有个县叫富平县,这里有一碗蕴藏着深厚文化的面叫“臊子面”

(作者:惠孟运)陕西关中地区从西到东都有吃'臊子面'的习惯,富平地理位置在'关中道'的中间,把这一传统美食的精神发挥的可谓淋漓尽致!

关于'臊子面'的来历,普遍传说:古时渭河有一恶龙为祸,兴风做浪,糟蹋得四方百姓苦不堪言,周文王不惧强暴,带领手下将士大战七日终于杀死了恶龙,庆祝胜利的时候,文王将龙肉剁成臊子,调成鲜汤,浇在面条上,分给众人享用。以后渐渐相沿成习,遇到喜庆之事,作为必吃的一道美食,流行至今。


'臊子面'的作法被西府宝鸡奉为正宗,但其内涵发挥我个人认为以富平最为悠久!因为至今富平人新人订婚、老人过寿、小孩满月、除夕年饭还保持着吃'臊子面'的传统,而且碰到喜庆事还有'散面'的习惯。

西府的臊子面以'油而不腻'为特色,富平人的臊子面却以'鲜香爽口'见长。首先是'臊子',最为大家喜爱的是羊肉臊子。富平人把做臊子叫'爛臊子',光这个叫法就仿佛能听到臊子下锅时'嗞啦'煎和的场景!

'爛臊子'时,需要把细嫩的羊腿肉(或者猪瘦肉)煮熟,和油炸豆腐、红萝卜等切成'指头蛋'大小的碎块,佐以黄花菜、木耳、葱、蒜苗的碎沫,锅里热油后煎炒,再加入高汤慢炖收汁,鲜香的臊子就做成了。

和面时用碱水,以增加面的筋道,所以富平人又把臊子面叫'碱面'。把面和的硬硬的,'醒'到位揉光擀薄,切成长长的细丝。(这面丝如果搭到竹棍上吃风晾干,切成筷子长,就是常见的挂面了。)

先在面汤锅把面条煮熟,用手缠揪成拳头大的疙瘩,放在竹筛子里控水,再倒掉面汤在锅里调酸汤。

吃面的时候,要先端上盐、油泼辣子、红萝卜丝、凉拌豆芽等四个吃面碟子。把筛子里的面条疙瘩在汤锅里'透'热散开,一疙瘩刚好一碗,浇上酸汤,剜一勺'臊子',等不得动筷,满院都是鲜香的味道,老远闻着都让人流口水。

搭筷子只吃面条臊子,汤不用喝。客人们吃着,主人家不断的往桌上端,一般每人至少能吃两碗。旧时的传统,剩下的汤是回锅轮回用的,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现在臊子面的酸汤只用一遍。特别的是,由于和面时掺了碱水,面煮熟后特别筋道,如果在汤里泡的时间长就会变'酥',所以'臊子面'要趁热吃。

臊子面因为细长不断,鲜香爽口,寓意长长久久,和和美美,所以富平人遇老人庆寿、新人订婚、小孩满月等喜庆事时,除了招待客人,还要给同村的邻居们每家端上两碗,叫做'散面',村子小全村散,村子大就散一条巷,让大家共同分享喜庆快乐,乡亲情谊不觉中就拉近了一步。

每年一到腊月二十几,富平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带着自家的面粉,排队到经营'压面机'的人家'压面'(方言叫'沓面'),为的就是过年时合家团圆和招待亲戚时吃'臊子面',这淳淳古风经久不衰,已成为富平人生活中的'保留节目'!

一碗小小的'臊子面',暖胃暖身,蕴含着浓郁的乡情,永远氤氲在富平人的心头。近人有诗赞曰:

美馔爛成臊子香,面条筋道细又长。

圣人传下平安诀,福寿康宁一碗藏。

乡党们,你们说妥贴不妥贴?

作者简介:惠孟运,男,1977年出生,陕西省富平县薛镇宏化村人,笔名清鸿,西安铁路局基层单位职工,喜好传统文化和诗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步骤图】岐山臊子面的做法
陕西面条,哪一碗是你最爱?
夏至要吃面,西安好吃的面都在这里!
扶风文苑:走南闯北,还是家乡的臊子面最好吃
陕西人不只有馍,他们还嗜面如命!连吃一个月不带重样儿
陕西最有名的7种“怪面”,外地人下不去口,却是本地人的心头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