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2、第五十四章 德泽天下 造福万代

第五十四章 德泽天下 造福万代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这里,老子提到就是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如果以佛法方面的闻、思、修、证来讲,一个人你真的体悟到法、体证到法的话,你会来到四不坏净。我们在讲《阿含解脱道次第》里面有讲到,一个人你如果真的有见法、你真的有体悟到,但不是闻思上面的,而是实际体证到的话,你会来到四不坏净。也就是说,不管再怎么样风吹雨打、再怎么考验你,你都是道心不坏。因为你有真正品尝到——无常,就是这样;无我,事实就是这样啊!

  禅宗里面有讲到,你如果真的见到的话,你不会被那个老和尚所骗。老和尚有的是故意要考验你,到底你是真的懂,还是不懂?到底你的体验是真或假?有时候会故意要煽动你。如果你是真的,你就不会受动摇。这也就是说,你会来到“四不坏净”。如果一个人你真的是体道、悟道而行道的话,你会来到“善建者不拔”这一种情况。也就是说,你真的体悟到、建立起那一种道心,你真的体道、悟道的话,这是别人拔不掉的啦!

  “善抱者不脱”,你真的与道合一的话,你不会说心情好的时候:“喔!法界对我很好啊!我就浸泡在法界里面。”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一直在那里怨天尤人:“‘天公’对我实在太不公平了,‘天公’对我怎么样啦!”如果你还会有上上下下、起起伏伏那些,那表示你的体悟,还没有真正的坚固。这就是“善抱者不脱”。

  “子孙以祭祀不辍”,一个真正体道、悟道而行道的人,因为他是与道合一,真正的得道之人。这样的人,他展现出来是充满着智慧。所以,不管他在这世间有没有留下什么丰功伟业,或是留下什么名声,这对他都不重要。但是自然而然他会默默地影响后代的人类。这里的“子孙”,不是说光跟他同姓的,而是说后代的人类。这样一种得道之人,因为他展现出来是无我无私的那种精神,所以,后代的子孙会永怀其恩,他的影响会与日月同光。这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

  再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你看!老子这里一样有讲到就是说,修行方面,大家不要以为说,喔!来到无为的世界就什么事情都不做。不是这样啊!这里一样,讲到修行方面,也是从个人的点,然后线→面→空间。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这样喔!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个真正修身养性的人,以佛教来讲,就是不断地净化我们自己的贪、瞋、痴,让我们的身心柔软;让我们充满分裂人格的界线,慢慢地去除、慢慢去除;让我们能够返朴归真。你本身必须要成为一位真人,你才能够自利利他。一般众生,常常是人格分裂的。

  上次有跟大家讲,如果表面意识,你展现出来的是自卑,你的潜意识(深层意识)里面是我慢喔!如果你表面意识展现的是我慢,向人家炫耀自己多行、多厉害、懂得很多,学问多高、多好,那是因为希望多得到一些肯定啊!为什么需要多得到一些肯定呢?因为内心自卑,对自己还不能肯定、还不能接受。所以,才需要多一些外在的肯定。

  人类常常在表里不一的情况下运作、常常在人格分裂的情况之下运作。所以,有时候会变成,人前是一种做法,人后又是一种做法。不敢单独静下来面对自己,因为不知道怎么样去面对自我。你真的要修行,你必需这方面都要突破、都要超越,来到超越二元对立。因为这也是一种二元对立,人格的分裂啊!你必须要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来到无上正等正觉,你才会成为一位真人啦!

  修行,就是要让我们的那些冲突,慢慢地统合起来。这个很深喔!所以,你不要还在那里求禅相、求感应、求加持,不是那些啦!真正的修行,就是要让我们内心的冲突,慢慢地能够统合起来;让我们的贪、瞋、痴凹凸不平的心,慢慢地能够化为完整,把那些贪、瞋、痴污垢净化,这些都是现在就要做的。能够这样,你才能够来到无上正等正觉、才会成为一位真人。只要你还有贪、瞋、痴,你就用很多的面具,把自己包裹着;只要你还有戴面具、还有我慢,你就不够真,就没办法成为真人。

  所以,老子这里就讲到,“修之于身”,你必须要能够先摆平自己的冲突、矛盾,你才能够成为一个真人!就像说,你能够对自己慈悲,你才能够对众生慈悲;你自己内心的矛盾能够统合起来,你才能够协助众生,怎么样超越二元对立、怎么样把矛盾化解掉。所以,修行你要能够从这个点,点就是你自己。先照顾好自己,然后才能够扩大到你的家庭;然后再扩大到其它,慢慢地再扩大。

  像有一位学员,他去找我,以前他也是一样,有一些神通,会帮人家算命,也都很准。但是,他还是充满着苦、充满着不安,他来找我,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来找我?”他说:“因为我虽然能够帮忙别人,能够算别人的命,但是,我摆不平我自己啊!”这是渐渐愿意如实来面对自己啊!

  修行,就是要如实回来面对自己,看看自己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内心的冲突、矛盾,检讨、反省自己,有没有慈悲?有没有柔软?有没有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如果你没有慈悲善待自己、没有慈悲善待众生,你要谈修行,那都免谈啦!你要谈什么神通、感应、禅相那些,那都只是在世间法里面绕而已。真正的修行,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真人。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当你能够很真诚、真心,成为一个很朴实的真人,你会把你的修养、修行这些,慢慢地回馈这个世间。“修之于家,其‘德’乃余”,因为你有多余的,渐渐地可以把这些跟众生来分享了。“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其它以此类推,来到乡、镇,再扩大到国家。不只是扩大到国家,还扩大到整个天下,“天下”是讲整个法界,就是我们这里所讲的空、空间、虚空。你若能够把你的修行这些,回馈到整个虚空、整个法界六道众生,那是不是你的德行能够普遍、普及于整个法界呢?这就是“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啊!

  像佛陀、耶稣、老子,他们都是来到“天下”这种境界。这一定都是要从点、线、面、空,这样逐渐地扩大。如果你这个点没有照顾好、没有做好,你在那里谈空、谈无边无际的法界,那都是空谈啦!所以很重要的,如实回来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不足,面对自己的贪、瞋、痴,面对自己的我慢,如实回来反省、照见自己的脸黑。这样,你才会走在解脱道上。这是相当重要的步骤、阶段、关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你看!老子也是这样,从“以身观身……”,这就是四念处的——内身、外身、内外身。大家不要被语言、文字所欺骗:“喔!这跟佛教不一样,讲这个不是讲佛教啦!这不是佛教的。”你把自己这样界定得死死的,你就看不到。

  所以,一样啊!“以身观身”,你如果如实回来面对自己,你会照见到自己充满着贪、瞋、痴,自己的脸,事实上,没有比别人白。这时候,你还会那么严厉地去指责别人的脸黑吗?当你看到自己的心胸是这么样的狭隘,你会去指责别人的心胸狭隘吗?你会一直在那里对别人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吗?越是在看别人脸黑的人,那表示越是没有回来返观自己的人。如果你修了行之后,越是一种我慢展现,拿着一把刀、一把剑,到处去砍别人,那表示你走的方向都是错误的。你没有如实回来看看自己的脸黑——贪、瞋、痴,净化自己身、口、意,那跟解脱道是背道而驰。

  老子、佛陀他们都是强调“以身观身”,要从自己开始做起。你真的能够有自知之明,你才能够知道别人;你能够看清自己有没有贪、瞋、痴,你才能够知道别人有没有贪、瞋、痴。当你完全没有贪、瞋、痴的时候,你才能够清清楚楚知道众生有没有贪、瞋、痴。只要你还有贪、瞋、痴,还有无明,你没办法正确清楚地判断别人有没有贪、瞋、痴,你都是用我慢在看。所以,一定要先回来看自己,你能观内身,你才能观外身啦!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其它以此类推喔!所以,在“四念处”里面就有提到,内身、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也就是说,你不能够只是看自己的这个身、看自己的这个心,你必须要渐次地打开、打开去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再跟大家归纳一下就是说,世间最深的奥妙、宇宙最深的秘密,都很如实地呈现在你的身、心;很如实地呈现在你的眼前。问题是,如果你的智慧眼没有打开,你就看不到。佛陀、老子把这些归纳出来,佛陀归纳得更详细就是,无常、无我、缘起甚深。佛陀、老子他们很深度地去观察、体会之后,然后归纳出一些法则,指引我们去了解。

  如果你看不到这些法则、奥妙的话,你就是无明。无明的情况之下,你就会背道而驰、自讨苦吃,苦海无边啊!如果你能够从自己的身、心之中,从眼前的一切人、事、物境界之中,从一花、一草、一木之中,去看到那种最深的奥妙——无常、无我,还有缘起甚深的话,你就能够体道、悟道而行道,与道合一,而解脱自在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共读】《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道德经》第54章:1.“善建者不拔”,天下不离大道的原则和步骤。
胡说《老子》60 —— 善啥不啥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子孙以祭祀不绝 修之身 其德乃真 修之家 其德乃余 修之乡 其德乃长 修之邦 其德乃丰 修之天下 其德乃博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