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鸡贼,无江湖| 周末侃


徐皓峰的电影《师父》一开场,廖凡扮演的广东武师拜会金世杰扮演的天津武界泰斗,按照当地江湖规矩,廖凡想在天津开馆立足,必须得金老大点头。老大提出条件:当地潜规则,武馆不教真的,但长此以往,武学就要传不下去了,如果你答应教真的,就准你开馆。

老大接着说,规矩得破,才能造福后人,但不能由本地人破,必须假手外来者,也就是北上的廖凡。真是老江湖,身段灵巧。

积弊总得有人来破,谁来扮演这个角色,门道却很多,局内人总有诸多“不便”。然而你懂的,一般人也不愿做出头鸟与人为敌,自保总是第一位,所以廖凡并没有答应这个要求。毕竟,有些事儿开口说破都是不容易的,更别说公然挑战了。

念大学的时候,火车票还没实名制。代售点为了多做些生意,旺季时系统一放出热门线路的车票,便开始疯狂地刷,卖不卖得出去不管,囤下再说。

这显然坏了规则。有个大学生甚是不满,她买到学生票的几率骤降至零:刷票如打仗,哪有功夫验证学生证?她当即抗议,但很快发现自己几乎是对着空气说话。

这姑娘是当年的我。很天真吧?“义愤”很大声,却消失在强大潜规则的山谷里。




信“鸡贼”,得永生?




那个在医院窗口前痛斥号贩子的女孩儿让我想起了当年的我,视频里,没人回应她对黄牛的指责,当时的她,也好像在对着空气说话。但好在她的义愤掀起了波澜,北京公安成立了专案组、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号贩子,卫计委也出面发声了。

“义愤”不多余。这女孩无意中成为了一个破局者。她是个实在人,其实她道出的,不过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谁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呢?还没踏进医院大门呢,黄牛就来“迎接”你了。只是大家习惯性地选择保持沉默。号源确实供不应求,这些黄牛总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

不得不承认,号贩子确实很有“智慧”。最鸡贼的做法是:号贩子拿自己的身份证挂上专家号,患者用号贩子的“身份”看完病,再自己挂一个普通号,让医生“抄方”。如此一来,既得到了专家治疗,又能顺利走医保。老实人还真是想不到这么“妙”的招儿。还有个年过六旬的号贩子,装病人扮可怜找医生加了号,转身就以几十倍的价格卖了出去,医生也无可奈何。

除了恶意炒高价格、囤积抢占优质医疗资源外,号贩子树立起的“鸡贼者得”的潜规则也很让人担忧。无论规则多么严格,总有手段能让它败下阵来。老实人只知道明规则,辛苦熬夜排队,或是拼网速上网预约,说到底靠的都是运气。但“聪明”的号贩子却能给你确定的保证。最后的最后,老实人要么败给鸡贼者,要么只能诉诸甚至依附于这些钻空子的“机灵人儿”,号贩子和病人就这样结成了相爱相杀的利益共同体,在一套污浊的潜规则中挣扎,谁都没法挺起胸脯、保有优雅的姿态。

谁都知道,医疗资源供求的严重失衡才是病根,打击号贩子治标不治本,说医疗界需要一场全面深化的改革、需要一套精密高超的制度设计,丝毫都不夸张。好的制度是什么样的呢?在考虑定价机制、资源配置方式等等具体技术问题的同时,也该最大化地堵住投机取巧钻空子的可能,不让守规矩的老实人吃亏。



无耻与坦荡




我有个同事曾经感慨,一年中做的几个重大采访,几乎没用过记者证,压根就不能暴露身份,不然只能空手而归。重大公共事件的采访有时候也不得不做成暗访,几乎是行内人心照不宣的“技巧”。

朋友圈有篇传得很广的文章,题目叫《<长江商报>记者武威采访历险记》。能写成“历险记”的采访,内容其实只是对排污企业的调查,但记者被限制人身自由6个小时,还被驱逐出了当地。

这几天武威这个地方名声响亮,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兰州晨报》、《兰州晚报》和《西部商报》驻武威的三名记者被抓,其中《兰州晨报》写出公开信,说自家记者张永生被抓存在诸多前后矛盾的疑点,并且提到张永生曾经因为报道“负面新闻”而受到威胁。事情一再发酵,有人挖出了28年前武威压制负面新闻的“黑历史”,还有人不知从哪儿找到武威市长和书记的电话,要求他们“正面回应”。今天凌晨,“甘肃检察”发布微博说,省检察院已经介入调查。

这让我想起另一则新闻。安徽《市场星报》记者徐某发现某小学要求受助贫困生出钱请捐赠方吃饭的新闻线索,但他很快被广告合同“摆平”;同事贾某采访了此事,差点也被“劝降”,但价格没谈拢。稿件最终被公关,贾某做顺水人情把自己所得材料给了同行,最终这个新闻以不署名的形式在《安徽商报》见报。

老实说,复述这个故事,我的内心是抗拒的。绕来绕去,尽是些不光鲜的暗道道,鸡贼的伎俩,一种“贵圈真乱”的即视感。

“广告换负面”背后是个难以启齿的江湖。悲哀的是,一些人浸淫其中,无耻得很坦荡,而且貌似风险也不大。我甚至怀疑,若不是《安徽商报》那稿子没署名太蹊跷,可能谁也不会想起来深挖背后的“内幕”,所有人继续相安无事。

如果一行职业人正常履职不能坦荡荡,处处担惊受怕,钻进潜规则浑水才能过得有滋有味,哪儿还有什么职业尊严可言?晦暗不明的潜规则笼罩,“说出真相”只会由基本职业操守沦为难得一见的品质。最可悲的情形是,舆论监督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被压制、被威胁,要么被“摆平”,到了那时候,谈媒体的公信力,真会成为一件奢侈的事。



顺从




南京邮电大学有个研究生跳楼自杀了。传言说,他生前未把实习工资上交给导师,“坏了规矩”,遭到导师刁难,对他不闻不问不说,还在他的论文中期报告中签下了“建议退学”四个字。听说过很多发生在高校里的恩怨是非,但还是觉得“上交实习工资”的潜规则让人难以置信。

这些流传在网络的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校方在初步调查后,停掉了这个老师的职务,还取消了他的硕导资格。

不知道哪年开始,研究生开始流行叫导师“老板”,理工科尤甚,原因大概是他们的研究生生涯总是伴随着各种“项目”,项目的负责人往往是导师。这背后并不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更有涉及真金白银的利益,叫“老板”似乎一点都不违和。然而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又不似老板与雇员的关系,受到劳动法和特定的职业道德约束,尊重学生的导师不会把他们当作免费、半免费的劳动力,但若真有老师动了这样鸡贼的心眼儿,似乎也并没什么风险。

师生关系中也有权力结构,它并没有多少外部约束,说白了主要靠道德力量。然而一个个不堪的案例曝光,让道德力量也变得可疑起来。如果真有老师要求学生上交实习工资,学生不站出来举报,谁会知道呢?在一种相对封闭的权力结构中,弱势方选择顺从几乎是必然,久而久之甚至司空见惯。毕竟,公开喊出“他的身上一丝不挂”是需要勇气的。

灰暗的规则若非得透过一桩悲剧才能撕开口子,实在太可悲哀。


《师父》里的廖凡没有打破规矩,然而世事巨变,江湖规矩摇摇欲坠,道义逐渐被侵蚀,他亦无法独善其身。

晦暗的潜规则萦绕四周,多数时候,它们和你擦身而过,看似留不下一点伤害。但阴云总会不断膨胀,直到覆盖身体和灵魂,让人无法呼吸。回过头来看,开口喊出一句“他的身上一丝不挂”,都有可能是破局的开端,只是少了勇气。




(文/张静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一步,是要把游戏规则学会
做人别太老实,学二招为人处世的金律,别总被人欺负
埋头苦干领导却看不见?职场老实人做到这3点 ,闷声学受重用
好好利用这四个潜规则,老实人也能过得不平凡
做人,不能太老实
抓鸡不叫秘法与令无病鸡立即得病秘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