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附小组织学生作研究,与苏轼没有多大关系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按:本号第689期转载了清华附小6年级4班同学关于苏轼的系列学习活动。之后,有网友留言,对组织小学生从事苏轼研究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担心这是否属于揠苗助长,是否属于“抢跑”。网上有人批评小学生的研究报告是“老气横秋”,是“炫技”。这些疑虑,这些批评,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学生自己没有兴趣,老师和家长强迫学生这样做,或变相地强迫学生这样做,这种做法肯定不可取。

本号第109期刊出了谢小庆老师《不是为了学外语……》一文。谢老师的研究生们组织外国留学生到打工子弟小学上外语课,“醉翁之意”并不在“外语”,而是“沛公”。与此相仿,清华附小组织小学生开展关于苏轼的系列活动,“醉翁之意”也不在“苏轼”,与苏轼没有多大关系,其重要的意义是激发和鼓励学生们的study(学习和研究)兴趣,是发展孩子们的21世纪核心胜任力:1,交流表达能力,主要是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审辩式思维(criticalthinking)。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study的方法。

这里,重新刊出本号第109期。


2010年夏天,我曾经带着自己的部分研究生去探访过北京颐和园附近的一所打工子弟小学。后来,我的研究生们联系了一些北京语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到这所小学为农民工的孩子们上英语课。有些去上课的留学生是义务的,有些是有偿的。我的一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事业有成,负担了那些有偿去上课的留学生的劳务报酬。

当时,参与这项工作的研究生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外教”不应是富家子弟的专利。




一次,我的几个研究生在陪外国留学生去打工子弟小学上课回来。学生们向我谈到,孩子们与外国留学生在一起很兴奋,高兴地与留学生们打闹,并不认真学习英语。

我回答说:“没有关系。外国留学生去给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上课,并不仅仅是为了教孩子们英语,而是……”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一位研究生开口“接下茬”。她说:“为了带给孩子们梦想”。

她非常准确地说出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的,我们组织外国留学生去给农民工的孩子们上英语课,固然可以教孩子一些英语,但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近距离地与这些外国人接触,使他们想到,将来,我也可以学好外语,我也可以到外国去看看。

这位“接下茬”的研究生后来考取了国家公务员。

“带给孩子一个梦想”。是的,这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倡导的教育理念:与传授知识相比,发展学生的能力更重要;与发展能力相比,点燃梦想更重要。

如果我们不能点燃孩子们的梦想,至少,我们不要用严厉的管理和刻板的考试去浇灭孩子们的梦想。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博正文
回应 | “当小学生遇到苏轼”引争议, 校方:研究已“习以为常”
清华附小学生“大数据”分析苏轼,我们能读出多少层意思
文汇报
清华附小学生大数据分析苏轼:家长仅有技术帮助
《当小学生遇上苏轼》引发父母焦虑,网友:另一种形式的“拼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