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金华的双龙洞丨教学设计
写读创 创语文 见未来

作者/ 陈金凤 确山县靖宇小学

暑期共读 研修作业

  • 文本分析


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也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赏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文章按游览顺序记叙,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通过描写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的欢唱、外洞的宽敞,以及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低、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其中“孔隙”一段,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自由初写

同学们,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每逢节假日,我们总爱外出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你们都到哪里玩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二、生成目标  整体感知

1.(ppt出示)学习目标

A级:自由初创,尝试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地方。

B级:定向阅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C级: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写一写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抒发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理清路线,概括内容

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写了作者游览双龙洞时的所见所闻。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叶圣陶老先生去金华的双龙洞走一走,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

三、定向阅读  虚实融合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

(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流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是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的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往下流,会随着山石的变化,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

2.默读课文第4至7自然段,想想景点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读一读相关的语句,交流、汇报:

洞口——宽

外洞——大

孔隙——狭窄

内洞——黑、奇、大

3.最吸引作者的景点是空隙和内洞,叶老先生是怎样具体写空隙的和内洞的特点呢?

孔隙——狭窄

(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2)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了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里的“贴”字还能换成什么词?(如挨、触)读一读,你觉得哪个好?(体会到是紧紧地挨着,从而感受到孔隙的狭小)

朗读感受空隙的狭小。

内洞——黑、奇、大

①学生可能从“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体会内洞“黑”。

②还可能从“内洞一团漆黑……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引导结合“在内洞走了一转……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内洞的大。

③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内洞的特点。

4.整合过渡句,再次体会游览顺序。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甸,过了罗甸就渐渐入山。(入山)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是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孔隙)

大约行了八九米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内洞)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出洞)

齐读表示景物转化的句子,体会表达顺序。

总结:游记课文,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景,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写,还要运用表示景物转换的过渡句。

四、积累借鉴  应用再创

请同学们结合定向阅读的收获,对照写作技巧,对初创作品进行修改,完成后交流。

1.是否按一定顺序来写景物。

2.印象深刻的景物是否重点写。

3.是否运用修辞手法及表示地点转换的过渡句。

4.是否写出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交流展示  评议提升

请同学交流展示作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1.重点景物如何详描述?

2.举例说明、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哪一方面值得你学习?

4.提出修改建议,写下批语。

板书设计:


被风吹过的夏天

——“写读创”语文教学研修总结

陈金凤  确山县靖宇小学

这个夏天,很荣幸有机会参加“写读创”语文教学线上研修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却让我受益匪浅。我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这次培训我不仅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热爱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而且我对“老顽童”余主任提出的“写读创”语文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写读创”教学追求的是“语用教学、素能语文”,“写字当头,写读融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颠覆。它以“写”为教学出发点,又以“写”为教学落脚点,把读作为其中的渠道和方法贯穿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引导阅读、学习、借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初创、阅读体悟、参照比较、积累提炼、模仿借鉴、应用再创。概括来说:写而读,读而思,思而学,学而习,习而作。

余主任说:“学好语文读为先,教好语文由写开始”。“写读创”强调先写,也可以先说一说、议一议,写是一种创造,学生未读先写就不会受框框束缚,用开放的思维去创作,了解自己内心和实际表达的距离,使得读变得有目的,不至于不知别人所云,使创变得有基础,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有写的需求再读,就更能体会别人如何通过写来创造出他们心中的物,创,写才有灵魂,读才有收获。

线上直播时,各位老师精心准备课件,并结合自己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写读创”语文教学分析解读:抓住“写读创”中的精彩片段,点拨大家展开头脑风暴、画出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有了构思,并轻松地写出作文。“微写作,大手笔”使学生对教学充满期待,加强了学生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大时代里有微生活,微时代里有大世界......

这次“写读创”语文教学研修培训,犹如这炎炎夏日中缕缕清凉的风,被风吹过的夏天,注定不凡。期待“写读创”语文教学模式近走秋学的课堂,用它来改变自己,进而改变学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人教四下3《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