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名将隆美尔有何亮点?为什么连敌方都尊重他?

隆美尔身为德国陆军元帅,究其一生,也只能算个战术大师,而与战略家无缘。

其在陆军学院执教时,结合一战的实战经验和未来坦克在战争中的作用,著有《步兵攻击》一书,获得了希特勒的赏识,从此开始平步青云。

隆美尔在战术上倡导步兵与装甲兵的结合运用,强调进攻战术的突然牲,“进攻再进攻”是其的口头禅。在德国进攻法国时,隆美尔和他的第7装甲师,率先攻入法国色当,迫使法国政府投降,一战成名,被晋升为中将。

墨索里尼在北非挑衅英国,被英军打的满地找牙,不得已求救于老大希特勒。希特勒派隆美尔率领“非洲军”前去北非救火。

非洲军只有3万余人,坦克也不多,而且还多是轻型坦克,因而未能引起英军足够的重视。就因为这一疏忽大意,结果被隆美尔指挥的德意混合编队,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泄就是450英里。

正当英军匆忙之中,构筑防御阵地时,隆美尔再施重拳,打的英军狼奔豕突,连指挥官奥康诺将军都成了德军的俘虏,整个北非只剩下被围困的托布鲁克,还在英军的手中。

隆美尔因功被希特勒任命为“非洲军团”指挥官,晋衔为上将。

英国遭此失败,岂肯善罢甘休,不久组建拥有10万之众的第6集团军,由750辆坦克打头阵,发动了代号“十字军”的进攻。隆美尔由于兵力和坦克数量皆处于劣势,且战且退。

正当英军进攻势头正猛之时,隆美尔获得了150辆坦克的有力补充,旋即对英军发起了迅猛的反攻。英军又一次溃不成军,连连败退,结果隆美尔掉转头来,只用了十几个小时便攻破了托布鲁克要塞,3万多英军投降。

隆美尔因此跳过大将衔级,直接被晋升为元帅。隆美尔从中将到元帅,仅用了1年的时间。

丘吉尔得知英军在北非再次失败,在国会演说时,感慨的说道:虽然隆美尔是我们的对手,但我们也要向他表示敬意,这样的人如果在我们这边,那还有什么对手不能战胜

当然,丘吉尔这番话也有夸大之嫌,夸大对手,正好掩饰英军将领在北非的无能。实际上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二战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在东南亚被日军打的一败涂地。更好笑的是在缅甸,日军1个联队就打的7000多英军准备投降,幸亏孙立仁将军施以援手,才免受此辱。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开始走马换将,蒙哥马利中将被任命为英军北非战场最高指挥官。蒙哥马利利用人数和美国提供的装备优势,稳扎稳打,不给隆美尔任何反击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拉锯战,蒙哥马利决定对缺兵少弹的德军发起阿拉曼战役。当时隆美尔回国休养,将指挥权交给了施登姆将军,谁知施将军代理没多久,心脏病发作挂掉了,指挥权又交到托马将军的手里。面对英军的空中和地面优势,德军只能拼死防御。

阿拉曼战役开始后的第4天,隆美尔回到了战场,德军从连续几天的混乱中稳定下来。但此时隆美尔并没有认清德意联军所处的危险,仍然和英军寸土必争,使的本就处于劣势的德意联军伤亡惨重。

当隆美尔认识到在这样打下去,将会全军覆没,于是不顾希特勒不许撤退的指令,率领几乎被打残的非洲军团退守突尼斯边境。

不久,盟军开始在北非大举登陆,希特勒眼见德军在北非败局已定,遂将自己的爱将调回国内休养,隆美尔由此避免了德军在北非战场的失败,给他个人带来的名誉扫地。

而一心要和隆美尔在北非战场较量一番的,美军著名将领巴顿,在得知隆美尔已调回国内的消息后,气的是破口大骂。

隆美尔在北非战场,赢得了“沙漠之孤”“帝国之鹰”的美誉,可以说是北非成就了隆美尔。在随后的欧洲西线战场,隆美尔虽然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官,但主要负责构筑“大西洋”防线,和盟军也没交手的机会。

盟军诺曼底登陆后,隆美尔没几天便被美军飞机炸成了重伤,回到德国养病,不久又被希特勒赐死。

因此客观的说,隆美尔虽然在战术上是个奇才,但在战略上并没有什么表现。其在北非所对垒的对手,也仅仅是在二战期间,乏善可陈的英军,当蒙哥马利来到北非后,隆美尔也开始变得平庸起来,不复往日的荣光。

所以有军事家评价隆美尔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方城认为是有几分道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隆美尔为什么会在北非战场被蒙哥马利打的那么惨?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前期在北非势如破竹、反守为攻,希特勒为何不加紧增援?
隆美尔的封帅之战:以少胜多,声东击西,丘吉尔在白宫痛苦万分
德军三大名将,两位享受元帅军衔,而打仗最厉害的却是大将军衔
读书随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32-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