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末天津总厂制铜元

ROYAL 皇室贵族

乙巳年户部造币总厂开张(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开制)

清末光绪年间,外国货币占领中国市场,制钱制度已经全面崩溃。为了解决制钱荒,获取造币之厚利, 清政府开始摹仿外国采用机器制造银铜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户部在北京筹建京局造币厂,后因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该厂被焚毁,未能续建。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清廷发布上谕,成立财政处,设立造币总厂。财政处这次没有在北京设立造币厂, 而是选择天津大经路为总厂的厂址。户部拨款400万两白银开办,奏派徐世昌、陈璧、张允言、瑞丰为提调(清代在临时机构中负责事务的官员),来统筹负责建厂事宜。同年九月,正式兴建,命名为“户部造币总厂”,向天津瑞记洋行订购美国常生厂的造币机器。









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五月八日,造币总厂竣工试制铜币,户部基于统一币制,推行整齐划一的国币,于是命令总厂造三品钱币:大清金币、大清银币与大清铜币以通行天下,后因金银币成色尚待决定, 没有量产。但考虑京师制钱、当十大钱短少不敷行用,生产铜元刻不容缓,于是总厂先开制铜元,计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与二文等四种“乙巳大清铜币”。铜元版式为全新设计,成色有明确标准,后以此为基础颁发祖模到各省局,统一了全国铜元形制。


丙午年一统天下铜元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户部奏派瑞丰为总厂的总办(厂长),十月财政处奏定银两本位制,总厂于是试制银币,是为中心“中”字丙午大清银币一两,但可能由于相关官员对币制未完全达成共识,故仅制作了少量试样而未正式发行。



当时各省滥造铜元的混乱情形逐年加剧,在光绪三十一年中达到顶点,于是清廷采取一系列的整顿政策与行动,圈内前辈参考了清代相关档案资料,归纳出以下几项步骤。

首先,光绪三十一年五月初,户部造币总厂建成后,为统一币制形式,逐步收回各地造币权作准备。五月二十六日,户部下令限制各省增设新厂生产铜元,未造铜元各处,不得援例设局网。



其次,光绪三十一年十月,财政处与户部会同下令限制各省铜元产量,并且要求各省现有之厂,不得沿用旧名,应统名户部造币分厂,钱币须冠以某省字样,以资区别。此外,还要求现用各种旧模一律即行停废,均以户部颁发之祖模制造网。

再次,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起,裁并各省造币分厂为九处(不含吉林、新疆、西藏),名义上皆归户部统辖。同年九月,清政府将户部改组成度支部,并将财政处归属度支部间。



第四,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度支部为整顿圜法,统一币制,推出统一章程十六条,详细规范产量、行销、 流通、币式、成分、资产、账册、余利、薪酬、火耗等管理要项,实质掌握各分厂的日常运行,此时各分厂皆须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某(地方简称)厂”,使中央控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地铜元局厂的管理更趋划一间。

第五,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内阁奉上谕下令各省停造铜元,其后虽有各省总督、巡抚力争,但仅同意各厂将库存的铜料用完以偿还洋商的欠债,待铜料消耗完毕,即行停产。



第六,宣统二年四月,度支部再度大刀阔斧裁撤直隶、河南与福建等厂,考虑国土幅员辽阔,仅将汉口(武昌)、广州、成都、云南、江宁与奉天等六处改为分厂,统归天津总厂管理,而这六厂再度更名为“度支部某某(城市或省名)造币分厂”,并于五月派遣各分厂总帮办(厂长),此时的各地分厂已完全变成总厂所直接管理的分厂,与各省诸侯无关了

第七,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进一步将造币权统一于中央,颁布《币制则例》,除规定国币外,还规范了银毫、镍币与铜元等各辅币。

从此以后,清廷完全从“地方诸侯”手中收回了造币权,全国造币厂皆属度支部总厂管辖,统一币制, 推行国币,为清代铜元的“天下大势”画上了 “分久必合”的句号。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岁次丙午,天津户部造币总厂试制了 “丙午大清金币”与“丙午大清银币”, 并量产了 “丙午大清铜币”,从目前的发现可分二十文、十文、二文3种币值,而五文丙午大清铜币迄今未见真品。


丁未年大清铜币的混配


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五月始造壹圆、五角、二角与一角4种通用银圆,主币为“丁未大清银币 壹圆”,八月时产量已有三百余万圆,后因币制未定,未即刻发行便停造。此外,总厂也在同年曾试制“丁未大清金币”,仅有存样。该年总厂所造铜元应付京师各单位,搭放俸饷,但由于铜元市价日减,甚难营利, 所以产量也减少许多。

丁未大清铜币面值计有二十文、十文、五文与二文4种,曾发现所谓“面乙巳背丁未龙”的混配五文铜元存世,这是否可成为丙午大清铜币五文未开制的理由?



首先,乙巳大清铜币开制于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以后,相较其他纪年钱币大都在前一年底生产,开制的时间稍微嫌晚,倘若五文铜元销售不佳,则隔数月后就要换成丙午模具,以效益来考虑是否划算?



其次,使用旧年号继续生产钱币的例子,在清代各省局与总厂屡见不鲜,譬如:奉天在各分厂中率先生产乙巳中心奉大清铜币,由于领受部颁祖模已在乙巳年底,丙午年时模具仍可堪用,所以该厂继续生产乙巳铜元,奉天分厂因此就未再造丙午年号的大清铜币,类似的事情是否也发生在总厂?



再次,所谓“铜元混配”,有些是因面背版不同时间的耗损,引入新版模具替换不堪使用者时的过渡期产物,所以“面乙巳背丁未龙”或“面丁未背乙巳龙”的五文混配铜元,是否可用下面的“假说”来解释?由于乙巳五文在光绪三十一年时开制较晚,北方民众也较不习惯使用五文铜元而造成总厂库存。同年底, 准备制造翌年的丙午五文铜元时,发现乙巳五文模具仍可堪用,就一直延续使用到光绪三十二年',因而未生产丙午五文。光绪三十二年底时,因某些乙巳版模具耗损而陆续导入新的“丁未版”模具,所以产生了 “乙巳丁未龙”与“丁未乙巳龙”铜元的对偶混配。混配铜元可以证明新旧模具接续的关系,更可说明中间跳过了不存在的丙午五文。以上假说的合理性还须找寻新的事证来验证。



从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起,全国各省局合并成九处分厂,从此,中央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的造币厂。以往都认为不记地名的大清铜币统由天津总厂所制,但圈内前辈认为,从丁未大清铜币起,不见得所有钱币都在总厂生产,而可能由其他分厂代制,从规模、设备与地缘关系来看,应以宁、奉、鄂、津等四分厂最有可能,以圈内前辈收藏铜元版别的心得,某些固定版式应该属于宁、奉两分厂所制作,例如己酉鸡爪龙铜元就可能在奉天分厂所作。(参阅“奉天章”)



民国8年(1919年),由于多省滥造轻质铜元, 商民拒收民国新造铜元,财政部还因此强调“如在南京、湖北铸造有运至北方销售者,拟请电饬一体仍用’丁未大清铜币’旧模”,因此,丁未十文与二十文所见数量较多,版式也不少,其中以十文的 “四柱丁未”与“江南水龙”的混配关联性来分析, 推论这些相关系列版别应由南京江宁分厂所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铜币与光绪元宝市场中的巅峰对决!
我国早期几家造币厂的开办与终结
“户部”光绪元宝铜元铸局考略
与圆形方孔制钱的“决裂”——史话大清铜元
浅说清末成都造币厂
光绪皇帝时期都做了哪些钱币,价值多少钱,看看你奶奶家有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