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时期瓷器的成熟(2)
userphoto

2023.10.19 福建

关注

陈逸民 陈莺 宁蔓

由此可见,我国瓷器成熟于东汉,相当一段时间内,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

叶喆民先生认为:瓷器的烧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制瓷原料的选择;其二,高温胎釉的烧成;其三,窑室温度的控制。[1]亦即《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所说的“质地和火候”。而把瓷器的成熟时期定为东汉,就是在上虞的曹娥江流域发现了符合这些标准的出土物,而且还发现了窑址。所以众多的专家比较一致的把东汉定为我国瓷器成熟的时期。有的甚至认为,东汉越窑青釉瓷烧制成功,是谓材料学上的革命性成果。

但是,随着考古发掘的成果不断涌现,随着新出土的成熟瓷器的不断出现,特别是浙江德清原始瓷窑的最新发掘成果,我国成熟的青釉瓷器的烧制成功应该提前为战国时期,比东汉时期足足提前了数百年。瓷器成熟于东汉的共识终于因为浙江德清战国窑址出土的瓷器而改变。我们不能苟求于前人所作的结论,我们应该庆幸祖先伟大的遗存让今人能够不断修正自己的结论,提高自己的认识。这个成果以被2008年在德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一致认可。


图版56 战国亭子桥圆饼


图版57 战国亭子桥


图版58 战国亭子桥


图版59 战国亭子桥


图版60 战国亭子桥


图版61 战国亭子桥


图版62战国亭子桥长颈座


图版63 战国亭子桥


在重新认识我国成熟瓷器出现的年代时,必须对瓷器和陶器的区别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许多人把器物表面是否施釉作为区别陶器和瓷器的标准,这是一个误解。陶也可能上釉,唐三彩就是上釉的陶器。从材料学的角度来看,“瓷和陶的差别在于它的外观坚实致密,多数为白色或略带灰色调,断面有玻璃态光泽,薄层微透光。在性能上具有较高的强度,气孔率和吸水率都非常小。在显微结构上有较多的玻璃和一定量的莫来石晶体,残留石英细小圆钝。这些外观、性能和显微结构共同形成了瓷的特征。[2]这些标准是从物理性能上指出了陶和瓷的区别,也就是说,材质是区分陶和瓷的根本条件。这些材质在烧制后出现的物理性能如透明度、强度、气孔率和吸水率是瓷和陶区别的重要标志。“如果说印纹硬陶和原始瓷所用的原料的改进,为越窑青釉瓷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那么炉窑的改进和烧成温度的提高,就会越窑青釉瓷的烧制成功提供了必要的工艺条件。”[3]这是李家治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为成熟的瓷器总结的物质条件和工艺条件。

材料的改进是为制作更为致密的胎体,炉窑的改进是为烧制更高的温度,一般情况下,陶器的烧制温度仅需600℃~900℃范围,而瓷器的烧制温度则要在1200℃以上。因此,在得出我国成熟的瓷器出现在战国时期,不仅需要且有致密胎体的实物发现,如图版56图版74上所列的各种器型的战国瓷器,还需要发现战国时期的能烧制1200℃左右高温的窑炉,没有这种窑炉的发现,把瓷器成熟的年代提前到战国,还只能是一种揣测。




[1]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3月北京第一版,P93。

[2]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科学出版社199810月第一版,P4

[3]李家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科学出版社199810月第一版,P126

鸣谢:

沈梦荣先生为本文提供了实物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商周原始瓷器的出现(3)
宋代的斗茶神器——建盏
乌金釉坛子值钱吗?
不一样的陶瓷器!专家解析“原始瓷”的五大工艺-瓷器在线
品鉴:黄釉花口盘
中国瓷器概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