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之美——西方风景油画的发展与演变(四)


自然之美——西方风景油画的发展与演变(四)

2016-08-10 


……接上期

20世纪的画家中也有着一些不谙世事、生活在自己小小世界中的画家。绘画是他们生活的必需,他们乐此不疲的表现着自己心中的“风景”。他们不属于任何流派,他们是那个艺术流派纷争的世界的边缘人,但他们有着自己的艺术观念和追求,并始终如一的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


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 1882-1967,美国现代写实主义绘画的领导者,他用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写实的绘画方式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于当代都市人内心情感生活的真实感受,他以真实的景象描绘了现当代人内心抽象的孤独,无论是孤独的都市,还是寂静的乡村,无不透着画家心灵上超越孤独的心境。


霍珀靠着对现实的感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巧妙地运用光影来表达主题,通过光的变化来强调某种情调;他对具象与抽象、色彩与肌理、形式与光影的处理有着精湛的技巧,用简单的大面积几何形式——画面构成的垂直线、水平线或对角线的建筑元素——的组合来组织画面构图,平涂堆积的色块的明暗结构来描绘戏剧性的光影,造就了一个结构坚实、简单的建筑空间,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单调空寂感和戏剧性的效果;他用光影的强烈对比来描绘环境和建筑的立体感,表达出抑郁和孤寂的社会生活,从而影射出人物内心隐藏的情绪,凸显了城市现代生活中的疏离感和抑郁感。


20世纪30年代,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的情绪化——经济危机所出现的萧条景象,以及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震撼了霍珀,他敏感地将画笔伸向美国公众最为真实的内心,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着这室内外的场景——寂静的乡村、空旷的土地海滩、清冷孤独的灯塔、孤寂的都市男女、浮华掩饰下的空虚、内心的失落、当时社会平静表面下隐藏的动荡不安,所有这一切在霍珀的笔下揭示出了美国社会的本质——现代生活节奏中存在的巨大流动性以及这个国家无根的文化。


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是霍珀的室内风景画,对于他的室外风景可能了解不多,在此仅对其室外的自然风景画略作介绍(本期以自然之美为主题,因此室内风景也不作为研究主体)。


在霍珀的室外风景画中,为我们展现了美国浮华社会的另一番景象,那片还没有被工业文明淹没的土地上——新英格兰地区,仍然保持者自然淳朴的乡村生活方式。这是他对长期孤寂压抑的都市生活的内心需求,他用自己的视角、心灵和头脑审视着这纯洁的自然世界。在这里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在这里他尽力回避着人物的出现,以使观者在面对画中乡村建筑时能够不受限制地思考简朴生活中所蕴含的肃穆和庄严。他总能在习常的环境中发现物象的另一番意义,他喜欢描绘不规则动态的自然和规则的人为物体。比如规则的建筑物、笔直的平行线的铁轨,以及洁白的灯塔形象等。到了晚年,画面更加的单纯、确定、概括,他在单纯的色彩和简练的抽象的几何形式中扑捉真实的画面,赋予那些凡常建筑以惊奇的效果,清晰的直线和锐利的转角传达出明晰和宁静的视觉想象,展现了它们富于吸引力的形式结构。通过描绘这些现代工业的标志来展示当代生活,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风景画,阳光的照射下,规则的建筑结构所投射的不规则阴影,在静止中透出寂寞。


霍珀以他独有的绘画语言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的孤独的真实生活的怀疑态度,他用单纯的构图和大块面的厚重强烈的色彩描绘了浮华的美国社会隔离的室内风景、寂寥的室外风景,以特有的既确定而有怀疑的精神,对客观现实既超脱又投入的态度,平静但又仿佛不安的气氛来揭开这种孤独感背后的美国现代社会精神生活上的贫瘠。


霍珀《科布的谷仓和远处的房屋》

73.34x109.22cm 布面油画 1930-1933年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早期受塞尚影响较大,曾涉猎形而上派绘画,因此偶被称为“形而上”画家。在其一生中,静物——成为他不厌其烦去描绘的主题,那些瓶瓶罐罐在他的笔下显示着静谧、单纯、简洁和质朴。他的一生正如其作品一般,平淡而单纯,一生未婚,与父母及姐妹们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波罗尼亚,处事谨慎低调,性格含蓄内敛,生活俭朴充实。但我们都知道,莫兰蒂所处的时代正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运动鼎沸之时,而他却以平和的心境坦然面对着波澜起伏的时代的一切动荡,即使晚年的盛誉也丝毫没有改变这一切,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在莫兰迪为数不多的风景作品中,仍以其在静物画中一以贯之的绘画风格——简练概括——提炼着属于他的绘画语言,在他的画面中完全看不到风景画中的愉悦快感,而是将自然提炼转化并集中于他的画面中。他不断地修改结构,柔化色彩,滤化细节,创造出一种近乎抽象的、取消具体形象的精致绘画。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那些熟悉的风景莫兰迪的作品流溢出一种缓缓流动的、令人感到亲近的真诚。“他将直观中的物体固有色和空间环境各种因素的可能现象综合调和,直接呈现,由此,获得一种简练明晰而又丰满微妙、朴素含蓄的色彩,他的绘画再没有形而上绘画时期那样深不可测的象征和难以破译的隐喻。对于莫兰迪来说,绘画就是可见可感的形式的现象事实本身,就如事物本身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言说,他的工作仅仅是沉默倾听。”(司徒立)。其后期的绘画已接近中国文人画的意趣,就连巴尔蒂斯也曾这样评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


由于高度的节制和对均衡的追求,并通过对几何形的审慎运用,使他的作品完全超越“静物”“风景”,而带有纯粹精神性的纪念碑式的意义。对此莫兰迪也早有回应,“我本质上只是那种静物画家,只不过传达出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而已。”


莫兰迪《雪景》35x45cm 布面油画 1962年


莫兰迪《风景》34x38.5cm 布面油画 1963年


巴尔蒂斯Balthus 1908-2001),生于一个艺术氛围极强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艺术史学者,母亲是画家,父母与当时多位重要的文学艺术家(诗人里尔克、画家勃纳尔、德兰等)有所往来,从小受教于这样的文化和艺术氛围之中的巴尔丢斯,为日后其艺术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巴尔蒂斯终其一生的提倡着复古精神,他对于前人大师(弗朗西斯卡和马萨乔的壁画、乔托、普桑等)的技艺极为崇尚。16岁时,在勃纳尔的建议下,巴尔丢斯没有进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而是在卢浮宫去临摹古代大师的画作,尤其是17世纪法国古典绘画大师普桑的绘画,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复兴古典绘画的艺术主张奠定了实践的坚实基础,使其受用终生。他沉湎于具象绘画的传统中,埋首于具象绘画的再营造。巴尔蒂斯的绘画是东西方文化和艺术的异质混合体。在绘画的形式语言上,他真诚潜心地研究西方古典绘画的形式结构,并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在思想上,受到亚洲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暗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


巴尔蒂斯的风景作品——尤其是后期的作品,通常通过几何形体的构成因素保持着一种稳定的秩序感,且加强了画面形体的平面性,甚至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不到他对可视的事物的迷恋,他只是凭借可视之物在“存在”和“虚无”之间寻找一种模糊性,一种游离的价值,抑或者说是对于客观性的超越,是一种异样角度对具象的表现。


巴尔蒂斯的一生充满了某种矛盾性。主张复兴古典精神,刻意避免现代思想潮流的影响,但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又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现代性”的烙印。因而,在近代纷杂的各个流派间我们无法将其归类。


巴尔蒂斯《大风景》

140x156cm 布面油彩贴纸 1960年


阿维格多·阿里卡Avigdor Arikha 1929-2010),早年以抽象艺术享誉画坛。1965年,在他取得巨大成功只是却依然放弃了这一切,重头再来。他开始讲视线仅仅指向可见世界,画风走向写实。并以写生作为自己终身奉行的创作准则,由此而真正树立了其个人的艺术风貌。与贾科梅蒂交往是阿里卡艺术转向的直接原因,对现象学的关注则是阿里卡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为此,他用了四年时间一直专注于思辨和哲学研究而甚少作画。这促使他开始对抽象艺术进行反思,且最终认识到抽象绘画“一直在重复同样的一种形式”,并领悟到绘画的实质不在于记忆和解构,而是观察。


阿里卡在坚持了八年的素描写生之后,于1973年重新开始画油画。画作的题材均来自他的日常生活,他相信任何一件微小的事物都可能具有深层意义。他的绘画既不像传统绘画那样再现客观世界,也不像抽象绘画那样纯粹从内心的观念出发去解释自然,而是以一种纯粹的视觉方式对现实的感知提出疑问,却并非简单的予以证实。他作画时也没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构思过程,而是任由意识指向目光所向之处,从一个特定的点开始往外扩散,然后漫向四周。这种作画方式决定了他的绘画必须一次性完成。


在现代艺术狂飙激进的浪潮中,阿里卡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思想与艺术家应有的品性。在对平凡事物的审视中展现出自身独特的思想的目光,以沉静的心态默默地言说着世界本然的面貌,在似乎穷尽意义的档口又揭示着可能发生的意义,为绘画语言的拓展标示出一条可以无尽延伸的道路。——摘自:许江,焦小健编写的《具象表现绘画文选》(司徒立,兰友利)。


阿里卡《日落之前》

81x65cm 布面油画 1991年8月


阿里卡中午的橄榄山坡

42x80.8cm 布面油画 1991年8月


安东尼奥·洛佩斯(Antonio Lopez-Garcia 1936)西班牙著名具象画家、雕塑家。洛佩斯具象绘画艺术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1955年前后的表现主义风格、19561965年的魔幻现实主义内容以及1965年之后的照相写实主义。


具象绘画方式贯穿于洛佩斯艺术追求的一生中。不管是其早期的表现主义风格,还是60年代中期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始终没有脱离事物的具象存在方式。自1965年确立了成熟的具象写实风格之后至今保持着其含蓄、细腻的写实具象画风。在这些作品中,始终以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场景和物象为主题,诸如亲朋、冰箱、浴厕、马德里街景、庭院一角等,并以传统写实绘画语言深层挖掘习常所见物象的美感,表现内在的真实本质。正如他自己说的:我的画不仅呈现现实,还要在其中注入某种特别的意义——某种因所绘物象而生的内在感觉。这句话阐明了其作品有着与众不同的意蕴之秘密,即以朴素的物质真实,表现非物质真实之诉求。


他作品所呈现出的含蓄与非物质真实的诉求中,显示出很强的当代性。舍弃了西方古典绘画中的较为谐和的单一性色彩,也放弃了现当代绘画中普遍存在的强烈的纯色对比和构成,建立起自己的独特色彩体系——中纯度、中明度的中间色彩倾向,在柔和与清淡中寻求一种含蓄的激越,通过这种色彩将身边的日常生活环境升华成意境隽永的画作,打破了视觉物理上的必然性,传递了一种人类心灵皆可触及的神秘之境使其拥有很强的现场感,又超越了具体场景的限制,从而走入观者的心灵深处


他的细腻的笔触,但并非写实绘画所存在的普遍意义的细密刻画,而是具有很强的绘画性,在整体中把握着画面的松动性,虚实结合。这种虚实的结合使画面甚至呈现出一种未完成之感,增添了画面的透气性


在洛佩斯画作中,隐含着一种时光恒定性。的很多作品经过多次不厌其烦地修改重画,让画面似乎停留在某段时光中——有的画作甚至断断续续画了十几年时间,为的就是追求时光的恒定性,他还曾说过,他作画并非刻意求慢,而是因为他不确定是否已经把要表达的东西完全表达出来了,所以一幅画总是反复玩味和润色,个别画作最后被改得面目全非。他将时光暂停,锁定在那曾经存在的真实中,对曾经存在的那个时代进行另一种诠释。他执着于对那些场景(尤其是全景式城市风景)的反复涂改,甚至不吝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为了获得他内心追求的恒定而持久的魅力。


洛佩斯钟情于描绘熟悉与感兴趣的事物,那些空旷广阔深远的市郊风光、楼房林立的城市景观以及寻常院落、居家物什等等,人们认为枯燥的甚至不入画的景物,经过他极尽精微的描绘、独具匠心的处理和长时间的锤炼,都会富有诗意般地呈现于画面。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宏大的城市景观,还是细腻的肖像刻画,观者都能看到凝固的光阴,感受到流动的四季,体会到人生的百味与世事的变迁,这正是洛佩斯绘画艺术的魅力所在。


洛佩斯《八月上午10:15的格兰大道》

130x119.5cm 布面油画 2008-2011年


洛佩斯《八月上午7:30的格兰大道》

130x130cm 布面油画 2009-2011年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 1937- ),英国最具影响力艺术家,常年生活于美国,作品常以平面性的方式呈现他说见、所感的世界。他笔端辨识度极强的画面很容易让观众一眼难忘,不羁的色彩、感性的生活方式、享乐主义的图景、充满诗意的自然,在霍克尼的笔端保持着流畅丰富多彩。他的作品回忆早年接受的绘画教育,霍克尼表示,老师只能传授技艺,而非诗意。后者无法传授,只能在熟知前者之后,慢慢感受。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霍克尼总是在不断地发现,不管是看的方式,还是创作的方式。他总是有一种内在的确定,以信心挑战自我,挑战权威这种特性贯穿了他的艺术生涯,包括他最后义无反顾地进行风景绘画。人们说风景画过时了,他可不信邪......盖福德),他总在不知疲倦地创作着。自从他在洛杉矶找到了一种崭新的观看和呈现世界的方式之后,总是以一种实验者的角度进行着他的艺术创作。30年前,开始制作照片拼贴作品,这种艺术的灵感或许取材于数十年前的立体主义。他将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宝丽来照片拼贴成一幅图像。他视之为观看世界的新方式。“我们对世界的印象受摄影术的影响镜头或者镜面只能呈现光学投影,三维世界变成了二维平面,长方形的东西受到透视法则的变形,很少看起来是长方形的,然而,如果你轮流睁开双眼,看到的图像实际上是不同的,因为双目所处的位置不同。30年之后的2005年,他从洛杉矶迁回家乡英格兰的约克郡,开始创作多画布的巨型绘画。其2007年的一幅作品50幅画布组成,大概有460厘米宽,1200厘米长的巨幅油画以这种崭新的观看和呈现世界的方式不断实验着。


他是一个大胆的配色家,不知疲倦的实验者。他相信自己的新作品将向世界提供一种新的观看途径,摆脱线性视角的限制。正如他所说,我从未看得如此真切。


霍克尼《冬季林场》

274.3x609.3cm 15块画布 2009年


此外,还有色彩柔和、笔触细腻、刻画精细入微而又带有感伤、凄凉和悲冷的情调的美国乡土写实画家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 1917-2009),对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青年画家来说他并不陌生,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令人神往的力量,唤起曾经生活在那个年代人们对故乡的怀恋,以及对逝去时光的回忆。怀斯用细腻而精炼的写实语言描绘其生活周遭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种被称为提炼出的抽象的绘画元素,通过自然的表面深入其中,并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主观理想和愿望,将客观现实与主观感受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深刻内涵的思考性艺术。


怀斯《风景》蛋彩


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爱德华·蒙克,维也纳分离派的克里姆特、埃贡·席勒以及抽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的蒙德里安等画家在其艺术生涯中也都曾画过一些风景作品,但在此不做具体的文字陈述,仅仅展示部分作品图片,以供参考。另外,本期所介绍的部分西方油画大师,在其一生中虽不以风景作为创作的主题,但是从其部分风景作品中,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他们对当今中国风景绘画抑或是其他题材绘画的影响。


蒙克《夏夜》布面油画 1903年


克里姆特《阿特湖边的房子》

110x110cm 布面油画 1910年


席勒《克鲁矛的风景》

110x140.5cm 布面油画 1916年


蒙德里安《欧里附近大的树林》

128x158cm 布面油画 1908年


自塞尚之后,伴随着西方哲学、美学、科技的发展,西方人在视觉审美、观看方式和表达方式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不断进行着探索和创新,为我们的风景油画探索出一条条新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为综述,仅作研究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多宝 展讯 | 厚积·薄发——张彪&项强双个展
【写生啦】被唤醒的风景丨国美教授焦小健2018新作
李猛 | 物是景非——东欧印象组画
杨参军——在写生中找到真实的“存在感”
艺术沙龙 |陆琦——从美术史角度看现代具象绘画
蒙德里安 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