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人脊:“掐”死你的温柔,没什么可说了?

近年来,黔西南大地私校横陈,雨后春笋般得“兴盛”起来,为了达到自己想打造的“品牌”效应,同时也为了来年的招生丰收,“出血本”高价买学生的现象也层出不穷,如影随形,“掐尖”手段各领风骚,蔚为壮观。  

有人坦言黔西南的很多名校,其实是用钱“掐”出来的,不,准确地说,是用钱“砸”出来的。  

“掐尖”是一种农业技术,将植物的尖端去除,以破坏其顶端优势,使侧芽和果枝长得更茂盛,生物书学理是这样定义的,也是让农业增产的一种有效方式,值得推广,可是招生过程中的“掐尖”演变过来就是一种变态的社会现象,是指学校之间为了抢夺优质生源,集中招收尖子生,也正是这些优等生,为自己的学校创造了口碑,也是另外的一种广告宣传。令人尴尬的是,社会现象的掐尖与农业技术的掐尖相比,被掐的学校“冒尖”的生源被别人用不法手段“掐”走了,也就没有优势可言,而“侧芽”与“果枝”也没能长得茂盛,反而越来越枯萎,最后的结果就只有坐以待毙。  

“掐尖”之法,怪招频出,让人防不甚防,最得法的应该是所谓的“名校”,凭着自己的品牌效应,先来一番“雷人”的广告,大街小巷都拉上横幅,写着“本校今年囊括了本地清华北大学生多少名,重点上线率达到xx%”自己先祝贺一番,必然引来家长的围观,并且把这样的消息散播出去,某校确实了不得的效应自然就出来了,非此校不读的想法自然而然也就产生,“推荐”自己的亲戚来读的念想也就强烈起来,于是乎到处奔走相告。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深入基层”,把自己的招生队伍拉到各县市去,甚至渗透到乡间小学,找老师和领导出来吃饭,探出“尖源”,便直奔主题,找到“尖子生”的家长,轮番游说,开出“提前”录取的好处,一番辛苦,几百“尖子生”便入瓮中。  

民办学校没有这样的优势,但是他们有钱的优势,财务支配相对自由,为了吸引成绩优异的学生来本校就读,就不惜以重金相邀,有的学校为了吸纳“尖子生”,不惜开出来我校就读的学生,除了减免学费、提供其他生活便利条件之外,还以每月给几百元得“零花钱”作为诱饵,并且承诺考起“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的学生资助10万元,考起其它重点院校的学生也能分羹,53万不等,于是乎,门庭若市的景象让人羡慕,也让无钱的学校扼腕长叹,看着自己的“尖子生”奔入豪门。成绩优秀的学生见有这样的好事,没有几个会“坐怀不乱”的,既能吃肉,又能泡汤,拿着一大笔钱去就读大学,何乐不为呢?作为学校,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自己是不亏的,拿出几十万来做“民心工程”,一方面为自己来年招生吸收了优质生源,“客吃客带来”,多收几个学生,这钱就回来了,同时也体现了关爱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整个黔西南,你方“挖”吧我来“掐”,招生争夺战白刃相见,盛况空前。  

于是,这样的情况就出现了: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多年的优等生,昨天还在教室里读得好好的,今天就到了别人温暖的“巢”里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原来打算把某某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孩子,今天还喊自己做老师,明天却喊别人做“爹”了,实乃“猫翻甑子白给狗挣”。互相“掐尖”愈演愈烈,搞得很多学校不得不拿出“杀手锏”,提前预录,搞好“保卫战”,更有把握的是把学生的钱先收了,这样也就安安稳坐。  

有人说这样的情况,犹如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掐尖在成就了所谓名校的辉煌之后,也让被掐地区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教育发展甚至陷入恶性循环。无论是晴隆、普安、贞丰、兴仁,还是安龙、册亨、望谟,都遭遇过被人一掐而空的现状,每年大批优质生源像泄洪一般流失,高考上线率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掐尖”造成教育的恶性循环,一来,好生源的流失,使得学校没有好苗子,教育成绩当然大打折扣;二来,教育成绩的下降,又使得家长、考生对本地学校教育质量不信任,加剧了流失;三来,成绩出不来,学校、老师的自信心、成就感遭遇挫折,一些好的师资纷纷出走,这又是对教育质量的釜底抽薪。你说不公平,又有什么办法?  

坦率的说:“掐尖”之法害人害己,首先害了“优等生”,学校的砸钱的做法,成就这一群优等生“为钱行事”的理念,这是不健康的,要有利益驱动,才会去做事,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是让人担忧的,读书是学生的天职,而不是为钱而读,可是我们得变态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贪婪和无耻,甚至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这不是害了学生吗?作为学校,不用心去研究教育教法,而是走歪门邪道的“捷径”,即使你今年相许以各种优厚条件把尖子生招其至麾下,“抱得美人归”,如愿以偿,广告效应立竿见影,但是你能保证明年也有这样的好运气吗?我想一所学校的崛起,靠旁门左道是不长远的,必须在锤炼真刀实枪的内在实力上下功夫,任何花拳绣腿、故弄玄虚的行为都无济于事。就拿我们熟知某些名校来说,没有志存高远、作风纯正的办校理念,甚至连德育都是一片空白,怎么就成了蒙在鼓里德家长信任的标杆式学校呢?他们的能力果真那么强吗?说白了是“掐尖”而来的学生成就了他们的老师,而不是老师引领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信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实验,把我手中“金刚班”的学生给他们教,他们培养几个清华北大给我看看!  

真正有韬略的领导是不会注重“掐尖”的短命行为的,而是把办学当做培养人才的崇高事业来做,并形成一种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办学思想和风格,将这种理念扎扎实实地体现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因为他们知道,办学其实是一种对人心的经营,必须将管理置于首要位置。要管理好学校,得多出思路,多想办法,培养优秀的教师,为老师的发展在培养上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积极地挖掘其内在潜力。真正意义上尊重教师,在精神上给以鼓舞,在物资上给足待遇,同时要建立相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其积极奋进的不竭动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要有好的教育理念,还有优秀的教师,让学生信任我们的  

教育教学,让家长真正放心。求学者自然纷来沓至,络绎不绝,何必再采取以利相诱的低级手法来吸引优质生源。毕竟,金钱利益只能吸引个别学生,要想争取大多数,学校也没有那么多资金,必须还要靠脚踏实地的真功夫!当然,如果学校能在强化自身的基础上,再对贫困学生给以奖励和资助,那更是锦上添花,必将推动学校走向更大胜利。  

求求你们,别在“掐尖”了,求求你们别再“砸钱”了,黔西南教育的领头羊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考上清华关学校什么事?打了中国功利主义教育一记响亮的耳光
凭什么名校就可以抢光好学生
“我考上清华与学校有啥关系?”功利教育的“遮羞布”被尖子生扯下
怎样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
教育的眼中只有“钱”?
媒体揭秘:“名校”中的“名师”是如何“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