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起的中医学习 day8(测试版)

今天是读我以为的“医案”类的第7天(!啊忘记要读经典了)。

【for非中医专业】

《22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准则一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多样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 种以上食物,每周25 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 ,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 ;薯类50-100g 。每天的膳食应合理组合和搭配,平衡膳食模式中碳水化合物供能占膳食总能量的50%-65% ,蛋白质占10%-15% ,脂肪占20%-30% 。

—————————————

【所得】

1、老师说,《黄帝内经》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盛乃能泻。五脏六腑精充实满,自然肾这个作强之官强大不衰。肾衰退,不独反映肾精血亏虚,也反映了五脏的衰退。所以不明白的医生,就直接给病人开壮阳药,这是加速其五脏的衰老,此为医者所当戒也。

哪些脏腑亏虚或郁滞会导致肾功能减退?为何我们说治阳痿非独治肾也,五脏六腑皆令人阳痿,哪些原因是导致阳痿最重要的因素?

大家回去按照老师把脉的思路一思考就想通了。首先,人年老体衰,肾阴阳两虚,自然阳痿。

所以《黄帝内经》上说,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又说,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泣涕俱出矣。

第二个原因,跟肝关系也挺大。肝主宗筋,主疏泄。有精血了,要能够疏泄下去,果经常抑郁,或暴怒,精血在中焦消耗,或者往上燃烧,不往下伏藏,这肾精也就自然亏损。所以老师常以逍遥散加蜈蚣帮助病人疏肝理气,把肝气往阴器下面疏导,这样气至则精血至,病人自然晨勃明显。

第三个原因就是,脾土壅堵,中焦郁滞,这类病人,肚子变大,老师称之为土克水。据说,人体腹围每增加一厘米,就要增加四英里长的血管,这样肥大的肚子,会大大地增加心脏血脉的压力,会占用大量精血,这样不仅容易得三高、心脏病,同时明显随着肚子变大,性机能也跟着衰退。所以这类人帮他减减肥,就是帮他恢复肾功能。

还有第四个原因,就是心。心主欲望,大多数人心思太多,脑袋想问题不止,长期这样,心脏阳气被消耗得很厉害,寸脉都取不到,很弱。这样的人颈椎容易出问题,头还晕,这些都说明心脏功能减退,心功能减退就没那欲望。所以要通过桂枝汤加红参,强大心脏,自然肾机能就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第五方面还有肺。长期肺脉上亢、吸烟喝酒的病人,容易得胃炎、食道炎,这样气血并走于上,不往下行,久而久之容易得高血压。其实就是上实下虚,上面气血亢盛,下面精血空虚,精血不往下走,肾中空空,怎么还能精华外泄呢?这种情况老师常用龙骨、牡蛎、枇杷叶、竹茹、川牛膝配上温胆汤,把肺脉往下收,这样痿者自振,弱者自强。

可见中医治阳痿,不是见痿治痿,必察五脏虚实而调之,有余则泻,不足则补,郁滞则疏通,上越则平亢,随证治之,因人用方,这才是中医的精髓。

2、《景岳全书》:“洽遗精之法,凡心火甚者,当清心降火;相火盛者,当壮水滋阴;气陷者,当升举;滑泄者。当固涩;湿热相乘者。当分利;虚寒冷利者,当溫补下元;元阳不足、精气两虚者,当专培根本。”

3、用肠六味(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鸡展藤、红藤)合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颈三药(葛根、牡蛎、黑豆)加减,调服了十几剂药,晚上不能睡变为可以睡觉了。

回去倒头便睡,吃完药后睡得香多了。

胸还堵胀疼痛吗?老爷子说,我在家里天天都闷胀疼痛,在你这里吃完第一次药后,这一个星期以来,都不胀痛了,心也没慌过了,所以我再远,也要坐火车过来你这里来调。现在头也清醒了,眼也没以前花了。

看来,走六腑的思路,是没错的。凡有形的积滞,最大的通路就是整条消化道。我们通肠六药就专为此而设,六腑不通,五脏气机肯定会有郁结。

4、所以我们治病站在五脏六腑的高度上来看,病人心脏病变,我们调肠道六腑,让心脏恢复功能,减轻压力,这就是脏病治腑的道理。腑气通畅,脏气就能很好地自我恢复。这个在《伤寒论》上叫做“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也”。

老师说,你们要从阴阳的角度去参究五脏六腑,如何使五脏六腑,在大阴大阳上能相互调和?为何古籍上说“小病理气血,大病理阴阳”?为何说“脏邪还腑,阴病出阳”,就是疾病向愈的过程?

老师说、你们要从阴阳的角度去参究五脏六腑,如何使五脏六腑,在大阴大阳上能相互调和?为何古籍上说“小病理气血,大病理阴阳”?为何说“脏邪还腑,阴病出阳”。就是疾病向愈的过程?我们看人体要正常新陈代谢,不断地推陈出新,脏腑才有源源不绝的生机。我们中医治病就是调这个生机。不管是什么病,都要保证五脏充实,邪浊归六腑。只有这个脏邪还腑的状态正常,人体才会很舒畅。

中医就是知常达变,以不变应万病,守住这个脏邪还腑、阴病出阳,其实就等于找到了治疗万病之源的根本。

我们回去一想,原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老师由调疾病推到调脏腑,再由调脏腑推到调阴阳,治疗各类疑难杂病,总是从阴阳入手思考,使阴浊降下,阳气复生,阴阳流通。

这个病人心脏不舒服,心慌多汗,通过排出大量宿积肠滞,大大减轻心脏的负担,疾病就由严重转为轻浅,身体就由不适转为轻松。这就是“脏邪还腑,阴病出阳”。

5、 所以《黄帝内经》说:“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这句话正提醒我们,凡是神志狂躁,热扰亢盛的病人,我们要注意走大道,走谷道,只要逆浊不上冲,浊阴能出下窍,无形之邪热不能与有形之积结合在一起,病人就能慢慢向好的方向恢复。

陆九芝曰,“自来神昏,皆属胃家。”可见胃病会引起心神方面的动摇。

——————————————————

今天的打卡体验:

1、昨天用上了最近在这里学到的药对。预感效果会很好

2、最近在书中看到很多调畅气机的方法,这类法和针灸颇有相通之处。私以为针灸正是调动气机以令人向愈,在开药上的思路和针灸的思路互通互应。

今天做了有34min,理想状况早晨6:00醒来。今天早晨一睁眼5:56,颇感恩按时醒来比闹钟还早一点点的自己,加油~

明天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认识阴阳五行——初识五脏六腑
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而阴阳中又分阴阳。五...
说一下中医眼里的“脏”和“腑”
阴阳的性质,中医:“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原来是这样的
中医养生基础
31、脏邪还腑、阴病出阳是愈病的大方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