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道文化:道可道,非常道
 中国道文化:道可道,非常道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090420

“ 道”,最早由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随后,孔子在《周易·系辞传》里有句非常有名的话来诠释‘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由此成为中国古典哲学里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由‘道’而衍生出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哲学概念,在文革中,‘形而上学’被引入现实政治意识形态中,一句‘形而上学猖獗’,使许多理论工作者成为政治运动中的牺牲品。在八十年代的高中《唯物辨证法》、《政治经济学》两科课程中,对‘形而上’与‘形而下’这对哲学概念有相当的篇幅。
      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周易·系辞传》,都源出《周易》,《易》被列为中国文化的源头,这已经是勿庸置疑的基本观点。当代汉语‘理论’一词,尽管可以被理解为‘道’,但其哲学内涵却异常苍白,没有春秋笔法所包含的‘万一’,所以说,用‘理论’一词来论述古典哲学中‘道’这个概念,是无能为力的。无能为力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没有能力读懂《周易》。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是春秋笔法,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呢?我的解读是:孔子直截了当的承认,我孔子的学说来源于《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的解读是:“《易》里面的义理,是可以执行的,那是非同寻常的哲学道理。《易》里面涉及的名词,那是非同寻常的哲学名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都来源于《易》,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各自表达了对《易》理的独特理解,一定意义上,《道德经》、《论语》、《诗经》、《周礼》、《尚书》都是《易》的另类表达形式。另类表达形式,就是老子、孔子各自导‘道’的成果。孔子一句“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的概括能力,明显高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非常道”用于用于哲学概念,所指的就是‘解《易》之道’; “非常道” 用于执政,指的是‘天下为公’之道;“非常道”用于读书,指的是解读‘春秋笔法之道’。以上三个“非常道”,最要紧的是解读‘春秋笔法之道’。《诗经·卷耳》是一首非常重要的文章,起首的一章说:“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这里有个重要概念‘周行’, ‘周’说的是《周易》,孔子说“吾从周”;‘行’的理解就非常复杂了,主要指两钟理解,读HANG音,理解为涵意;读XIN音,理解为人性、信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性、信仰’,合成则成为‘仁、信’, ‘仁’、‘信’是儒学的两个重要哲学概念,《论语》在谈‘仁’的概念时有‘里仁为美’,在谈‘信’的时候有‘民无信不立’,这些重要的观点,归于中国语言按发音来组建新词语的原理,这个原理,一是春秋笔法,一个就是易理。《诗经·鹊巢》说:“之子于归,百两御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这个‘两’,大的方面来将,说的就是‘春秋笔法’和‘易理’;就《易》理上说,说的是‘刚’与‘柔’、‘阴’与‘阳’、‘吉’与‘凶’、‘学’与‘习’、‘道’与‘德’等两两之易。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壮大、衰落的周而复始,无不被汉字、汉语所左右,具体来说,无不被依据《易》理造出的文字和读音所左右。只要用汉字,只要讲汉语,你都在用易理在说话,用易理造出的汉字表达你的主张。尽管《易》理读不懂,他已经化入了一个个汉字中;尽管春秋笔法失传,他已经化成了千百个成语、千万篇传世的华章。
      ‘春秋笔法’和《易》,就是中华文明独特的“非常道”:智慧在其中,传奇在其中,可以君子万年,可以经营四方。转贴
 
有无之辨:《道德经》首章句读破解
郭继民
  • 2013-07-15 10:29: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15日
  •   

      研究古代经典,首要问题在于弄清句读,否则,将误解古人的思想。以《道德经》第一章为例,至今依然存在句读的困惑。

      《道德经》存在三种句读

      就笔者所接触的《道德经》版本而言,其第一章断句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第二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第三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考察上述三种句读,主要区别在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句。对于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言,即使标点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对该章理解影响也不大。

      第二句断法则关涉理解的关键。若按第一种断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义理来说,不甚明朗:到底谁是天地之始,是“无”还是“无名”?谁又是万物之母,是“有”还是“有名”?此种断法混沌,且有歧义。此歧义集中表现在第二、三种断法中,因此分析重点集中于后两种解读。

      “有欲”、“无欲”的困惑

      第二种断法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其义为“无名”是天地的开始,“有名”为万物之母。王夫之即以此断,并注曰“众名所出,不可以一名名”(“无名”);“名因物立,名还生物”(“有名”)。晋人王弼在《老子道德经注》中,对此注解为: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王弼大略把“有形有名”视为道之用,无名为“道”之体。王夫之大抵沿袭了王弼,他们皆倾向于把“有名/无名”作为一对范畴立论。若联系第一句的论述,确实涉及“名”的问题,故而将“无名”、“有名”作为一对范畴未尝不可。不过,接下去的句读,则明显存在理解障碍。

      对于第三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哲学倡无为,追求“无欲”之恬淡境界,故前半句尚通达。但后半句“有欲,以观其徼”,令人费解。老子本倡“无欲”,而此处似强调“有欲”亦可通达万物之“徼”,未免令人困惑。

      王弼对此解释是,“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他将“徼”解为“归终”,其义为,“欲”在道之指引下,亦可知晓事物之始终。王夫之将“徼”注为“边际”,“边际”即事物的界限,与王弼“归终”的注解并无质的不同,约略为边界、极限义。倘循此解读,即在有名/无名、有欲/无欲这两对范畴的体/用层面做文章,似亦能自圆其说。但是,若联系老子的整体思想体系,此解读未免有牵强附会嫌疑。

      晋人孙盛就曾对王弼的注解提出质疑:“旧说及王弼解妙为始,徼谓终也。夫观始要终,睹妙知著,达人之鉴也。既以欲澄神,昭其妙始,则自斯以已宜悉镇之,何以复须有欲得其终乎?宜有欲俱出妙门,同谓之玄。若然,以往复何独贵于无欲乎?”

      孙盛的反诘是有道理的。老子论道,关注的是“无”而非“有”,追求的是“无欲”而非“有欲”,更非把有名、有欲提升到同无欲、无名同等高度。笔者认为,第二种解读方式不甚究竟——虽然不少学者多采取此种注解方式。

      “有”、“无”较为合理的解读

      第三种解读方式,结构疏朗、逻辑清晰,始终围绕有、无立论,而不黏滞于有欲/无欲、有名/无名的辩论上。“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把“无”作为宇宙开端,“有”作为万物开端,此处“名”取“命名”之义。若借助方东美将“无”作为“超本体论”、将“有”作为本体论的方式解读,则此逻辑线条尤为清晰。接下来的论述依然围绕有、无做文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种解读方式规避了“有欲”与“无欲”的纠缠,始终围绕有、无之轴心谈论问题,减少了各种歧义的发生。“常无”是在“超本体论”层次看待问题,从“无”生“有”(可喻之以“出世”角度看宇宙、人生),自能体悟大道之玄妙;“常有”则是处于“本体论”的层面看问题,即以“有”观“有”(可喻之以“入世”的角度看宇宙、人生),自能体悟世界的界限。自然,以“有”观照世界而非“有欲”去观看世界,更契合老子之道。

      如果再结合最后一句的论述,更能确证此种解读的适切性。“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此两者,应该理解为有、无。倘若按照第二种句读,就会出现有名、无名、有欲、无欲四个概念,是“四者”而非“两者”。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以为第三种句读方式更准确地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作者单位:海军陆战学院政工系)http://www.cssn.cn/52/5201/201307/t20130715_381994.shtml

    相关书籍
    相关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谈《老子》第一章“无名”“有名”断句
    理解不了老子说的“名”和“欲”,你就不能体察事物内在的妙处
    《道德经》解读第一章
    《老子》说:生命不止折腾不休
    道德经阅读体会1
    《老子》通行本与帛书本对照注解(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