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藏作品](7609)解析“植物胰岛素” 科学家发现水稻增产新机制
解析“植物胰岛素” 科学家发现水稻增产新机制
科技日报杭州2月9日电 (洪恒飞 陈鎏琰 记者江耘)记者9日从中国水稻研究所获悉,该所张健研究员团队与胡培松院士团队经合作,首次揭示了“植物胰岛素”6-磷酸-海藻糖(Tre6P)调控水稻碳源分配与籽粒产量的机制,为作物高产遗传改良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杂志。
在高血糖情况下,脊椎动物主要通过分泌胰岛素,刺激血糖消耗和糖原合成来维持血糖稳态,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近年来,植物中的Tre6P被发现具有类似胰岛素的功能。Tre6P还可通过促进源—库转运等形式反馈调节糖水平。作为维持糖稳态的核心激素,Tre6P广泛参与了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逆境响应等生理过程。然而,Tre6P具体如何维持糖稳态、与其他能量调控因子互作协调碳源的源—库分配以及如何利用Tre6P相关基因改良作物的产量等核心问题仍有待阐明。
“尤为重要的是,Tre6P具有极大地改良作物产量的潜力。”张健介绍,已有研究表明,在玉米中异源表达水稻Tre6P磷酸酶基因OsTPP1可提升9%—49%的产量;直接喷施可吸收的Tre6P前体亦可使小麦增产20%。
研究团队在水稻中鉴定了一个调控Tre6P积累的糖诱导表达转录因子基因OsNAC23。OsNAC23可直接结合在Tre6P磷酸酶基因OsTPP1的启动子区域,抑制OsTPP1的转录,促进Tre6P的累积。已有研究表明,Tre6P可直接结合植物能量饥饿感受器SnRK1并抑制其酶活。该研究进一步显示,OsNAC23-Tre6P-SnRK1a三者形成一条正向调节回路来维持水稻碳源分配和籽粒产量。
研究团队在日本晴、南粳46和中水01三个水稻品种的实验过程中过量表达OsNAC23基因,显著地提高了植株Tre6P含量。多年多地的田间产量区试结果表明,相较于野生型,转基因植株在生长后期表现出典型的青秆黄熟的高产性状,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产量提升8.7%—16.1%,为利用“植物胰岛素”Tre6P相关基因改良作物的产量提供了优异的基因资源和应用示范。
(《科技日报》2022年2月10日,第 2  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Molecular Plant| 张健团队/胡培松院士团队揭示了“植物胰岛素”6—磷酸—海藻糖调控水稻碳源分配与籽粒产量的机制
科研 | IJMS:OsNAC006转录因子影响水稻耐热性和耐旱性(国人作品)
假如转入这三个基因能实现水稻产量增加100%
王雷、郭岩 、杨淑华联合撰写 | 非生物胁迫与环境适应性育种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农大谭禄宾组鉴定调控水稻落粒性基因
常规育种是怎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