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非常独特的一个国家,教皇国为何能一直单独存在?

 法家之言

 2020-05-11 21:05:00


基督教一直都是欧洲最为重要的宗教,虽然各个时期信仰的具体派别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同样的尊崇上帝。这自然是可以理解,就像中国对于孔夫子也是同样的尊重。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在欧洲,时至今日在罗马城的中心位置,仍旧有一块独属于教皇的国度。他不是什么精神上的国度,而是指的一个真实存在的国家。

教皇国的领地

为什么能够一直存在?许多不了解欧洲历史的人都非常疑惑,毕竟站在大部分人的角度上来看,一个教皇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利,何以在现代化的意大利开辟自己的小国家?实际上自8世纪以来,这个特别的国家实际上就已经存在。并且绝对的权利一直延续到1870年,直到那个时候教皇才渐渐的无法真正影响欧洲。

一、 教皇国从何而来?

作为十二门徒之一的彼得来到罗马传教,但罗马帝国并不信任基督教。罗马皇帝认为他是给帝国带来祸乱的人物,当局迅速逮捕并处死了他。为了纪念耶稣的首席门徒,教徒们在罗马建筑起圣彼得教堂,公元五世纪开始,罗马帝国的权利正在走向下坡路,教皇成为了新的权利代表。

圣彼得教堂

这并不让人意外,帝国的衰弱让罗马公民们开始逐渐消极起来,他们需要宗教来成为新的精神寄托。而且教皇们的权利正在不断的扩张,格雷戈里教皇便曾经为难民们提供帮助,让伦巴第放弃对于平民的屠杀。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败,欧洲开始出现大量的新国家,他们不断的掠夺土地,使得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而教皇充当了调停者,阻止许多无谓的牺牲发生。

虽然此时的教皇和他们的土地,都被视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教皇和教会官员们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基本上大小政权都要受到教会的监督,只要他们的政策和战略方针有问题,教会便会煽动教徒对他们产生威胁。进入到八世纪后期,东罗马帝国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在政治上蛮族们接管了罗马人的权利,而教会掌管了宗教和平民舆论的主导权。欧洲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情况。

二、 国王和教会相爱相杀的故事

但是显然站在蛮族的立场上来看,并不希望有一个教皇国领导国民。为了削弱他们的影响力,国王们不断将教堂、圣像加以破坏,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警告教会不要过分伸张自己的势力。教会并非善茬,格雷戈里二世、三世都纷纷暗地支持那些国王的反对者们,并且为他们提供许多实质性的援助。

欧洲教皇纸醉金迷的生活

当然并非所有国王都厌恶教会,在国王当中也有不少人是教会的虔诚信徒。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矮子丕平,当伦巴第人的军队占领拉文纳之后,他们便浩浩荡荡的向罗马开来。当时的情况非常不乐观,教皇希望丕平看在上帝的份上帮助罗马。丕平同意了教皇的请求,他许诺将会把那些被占领的土地归还给i教皇。他成功击败了伦巴第领导人阿依斯特尔夫,将伦巴第侵占的土地如数交还给教皇,但却没有理会拜占庭帝国的领土要求。

不过随着中世纪的钟声敲响,一切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廷内部开始出现买官的现象,大量不会好意的人涌入教廷内部。教廷不再是圣洁的象征,反倒是成为了新的黑暗标志。而且这些昏庸无能之辈的出现,不但损害了教廷的权威和纯洁,并且正在不断加剧他们和国王的矛盾。他们要求不断介入欧洲国家的内政,许多王室对此颇为不满。

三、 黑暗时代的到来

中世纪到来之后,基本上教廷的权利和威望达到鼎盛的阶段。加洛林帝国在公元9世纪解体之后,更多的小王国开始在西欧、中欧建立。而小国纷争往往需要领导者站出来,既然再无军事上的强国,显然教皇便成为了那个最合适的对象。不过权力只会滋生更多的欲望,即便是教廷也逃脱不掉这个命运。

教皇的卫戒队

中世纪的欧洲,教皇国变得越发神秘起来。他们在罗马宣扬上帝的崇高,要求世俗的人们向教廷内部表示臣服。但是我们刚刚提到过,教廷的买官进爵的现象非常严重,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蔓延到教皇的选取上。教皇当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没有真材实料,他们领导整个欧洲进入到混乱无序的泥潭当中。如若不是他们保留罗马世俗领导的权利,显然这样的教廷很难以持久下去。

12世纪意大利市民阶层逐步崛起,他们渴望建立起一个更为平等、民主的政府。虽然教皇没有在名义上公开反对他们,但是1150年双方的冲突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记录百姓们揭竿而起的事件层出不穷。但是即便是如此教皇国的权利仍在继续蔓延,他们的领土势力正在不断的扩张。甚至连神圣罗马帝国都被他们要挟,必须以教皇的意志作为自家政策方针。

四、 大崩盘的前夕

不过教皇的好日子并没有延续太久,他们为非作歹的行为显然是无法长时间持续下去的。在阿维尼翁教皇时期,由于教皇不再居住在意大利的领土上,实际上他的声望早已经达不到从前的水准。而且后期还出现来双教皇的情况,双方之间争夺谁才是教廷真正的控制者,他们试图运用商业、军事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实力。

中世纪教皇国的风貌

不过这些纷争和矛盾并不持续,很快教皇国内部便重新选择团结在一起。十五世纪的时候,他们重新成为了中世纪最为重要的势力,诸如西科斯图斯四世这样的教皇,他们大肆鼓吹基督教的精神力量。在那个科学欠缺的年代,用神权包装出来让人敬畏的教廷。十六世纪初,由于战神尤里乌斯二世的出现,教皇国的声望和领土走向了史无前例的巅峰期。

尤里乌斯二世被认为是25位最有作为的教皇,他让教皇摆脱对于世俗政权的过分依赖,自己建立起一只强大的瑞士卫队,用士兵武装直接进行世俗的征服和侵略。尤里乌斯二世的野心勃勃,希望能够在他的治下建立起一个由教皇直接管辖的意大利。他一度非常接近统一那不勒斯,但是最后却没能在生前完成自己的宏愿。1513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去世之后,教皇国昔日的荣誉正在逐渐消散。

五、 宗教改革时代来到

尤里乌斯二世和他那些卓越的前辈一样,自己越是努力上进,也无法拯救中世纪欧洲教廷的没落。教皇的数量众多,但是真正在中世纪能够排得上号的,也就那25位教皇称得上尽职尽责。任人唯亲、买卖官爵、破坏教纲这一切在中世纪的欧洲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基本上一个像尤里乌斯二世的君主,已经成为了非常罕见的存在。

尤里乌斯二世

1520年一位来自莱比锡的修士出版了一则小册子,他宣称罗马教皇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利统治基督教的世界。这则小册子的出现,让马丁路德表示十分的愤怒。他表示如今的教廷是一群穿着朱红衣的巴比伦女人,很快这个罗马教廷最大的敌人,便在德国掀起了宗教改革的浪潮。何为真理的讨论在欧洲成为一个广泛的命题,马丁路德指出人们不应该为教廷唯命是从,而是应该在上帝的指引下自由的生活。

这些消息的发布,在当时的欧洲可谓是非常的震撼。因为从来没有真正将基督教的内涵上升到平等,马丁路德却为那些被教廷剥削的市民阶层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宗教道路。此时的教皇不再是昔日那个欧洲和平大使,他们贪婪成性不断发布赎罪卷在欧洲各地敛财。宗教改革打破了他们对于教义的唯一解释权,教皇国的权威和领土都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他们并非是真理。”这在当时的欧洲,是最为火爆的一种说法。

而且除去马丁路德的影响之外,欧洲世俗力量也在不断力量积聚的过程当中,开始对于教廷产生了威胁的作用。拿破仑在罗马自己为妻子带上皇后的王冠,旁边的教会人员们只能对于这个天才的军事家报以虚伪的掌声。圣彼得教堂不再是欧洲的中心,而是工业时代下的一个陪衬体。

随着工业化的时代到来,旧秩序和中世纪宣布彻底走向终结。19世纪意大利完成统一之后,教皇国的领土被重新收回到世俗政权手中,他们只允许保留圣彼得教堂周边的土地。虽然仍旧是一个独立的小政权,但是再也没有昔日能够影响整个欧洲的实力。1929年拉特兰条约恢复了教皇的权益,给予他们梵蒂冈城作为自己最后的教皇领土。

结语:

教廷曾经是欧洲和平和希望的领导者,但是他们却在权利膨胀的过程当中迷失了自己。最后在中世纪的纸醉金迷当中走上了和封建国王们勾结的道路,最后教廷不断敛财的行为受到了自己的报应。天主教在欧洲俨然成为过去式,如今的大部分基督教徒信奉的是自由和平等为教条的新教。而教皇也只能在梵蒂冈城,维护自己最后的荣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足鼎立'局面的?
中世纪西方宗教体系与政治发展的混乱与分裂
【意大利列国志】教皇国(二十四):阿德里安六世
读书随笔:天国之门(5-4)
【懵大大说历史】这位皇帝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史诗大戏,不拍成电影实在可惜!
存量博弈格局下的欧洲中世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