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曰枢府|元代卵白釉瓷器鉴赏(二)

元代虽只有90多年的历史,但常年处于战乱,北方很多生产瓷器的窑口日渐衰落。相反,江西景德镇由于不是兵家相争之地而避开战乱,瓷业得到很大的发展。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碗

早期的卵白釉瓷仍沿袭南宋后期青白釉瓷的风格,中期的卵白釉瓷较为突出稳定,后期的卵白釉瓷为明代早期的卵白釉打下基础。中后期的卵白釉瓷与其他瓷器一样,是元代瓷器的鼎盛时期。

元末明初 卵白釉小碟

元代卵白釉瓷造型极少见大器,多为盘、碗和高足杯、瓶等器型小巧的圆器,造型饱满,胎体在厚重中呈上薄下厚的变化。

1952年青浦区重固镇高家台任仁发家族墓出土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其中碗式见有折腰碗、斗笠碗、撇口碗等,以折腰碗最为典型,它的器型特点是撇口、斜壁,下腹呈直角形内折,小圈足,也有的为平实的小底足。

元 卵白釉印缠枝花卉纹折腰碗

碗、盘类的口沿稍薄,从腹中腰渐加厚,越往下越厚,底心和足壁最厚,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这类造型一直影响到明洪武时期的民窑。

元 卵白釉花口印花碗

此外,足径和口径有一定的比例,一般而言,足径较小,是口径的三分之一。足部处理规整,浅挖足,足根平直,足壁厚直或外撇,足内无釉并见旋刀痕,有的带铁褐色小斑点,绝大多数的中心突出一团或长或短的瓷泥,俗称'脐',多数的足内壁边缘粘砂,足外壁边缘向内浅削一周。

元 卵白釉枢府款刻莲瓣云雁纹碗

元代高足杯是最为流行的器皿,它适合蒙古人善骑好饮的习惯,为马上饮酒而制,称'靶杯'。又因杯体较大,深腹如小碗,又称'高足碗'。

元 卵白釉龙纹高足杯

高足杯在成形时,杯体与柄部先用湿胎粘接后再施釉,依靠釉的粘度二次接合,故杯内底微凹,杯外底突一小团粘合时挤压出的瓷泥,杯、柄的接缝处偶见未完全粘合好的细小空隙。

元 卵白釉印花五爪龙纹高足杯

高足杯柄部较短,上下粗细相差较少,底微外撇,虽然重心较高,但由于杯底及柄较厚,收到平稳的效果。

元 卵白釉印花五爪龙纹高足杯

瓶类有垂腹的玉壶春瓶,

元 卵白釉玉壶春瓶 

形似琵琶的长颈瓶,腹如天球的双耳瓶,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梅花双耳瓶

它们口形各异,有撇口、盘口、唇口;颈部变化不同,有束颈、直颈、长颈,采用点彩、贴塑工艺装饰器件, 在成型时分上、下段相接而成,外见接痕,圈足微外撇,器物轮廓线收放自如,转折处柔和,整体形状饱满而稳重。

元 卵白釉暗花梅瓶

这些特征是受当时制造工艺影响而产生的,当时采用'二元配方',坯胎加厚,承受自身重量的圈足更厚,可直接放在铺有砂渣(高领土和谷壳灰的混合物)的垫饼上烧,因足跟直接接触砂垫,挖足时可省去铲除圆心的那一刀,这样便留下了'乳钉',也留下了一个断代的重要标志。

在足外缘向内斜削一圈,可防止流釉粘砂,内壁无釉处多见粘砂。胎体中的铁物质在露胎部位烧结后呈氧化铁红色,俗'火石红'。'火石红'从元代始多见,经明代延续到清代中叶,乾隆以后才完全消失。


卵白釉瓷器的纹饰与宋青白釉瓷比较,虽没有那么丰富,但不乏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以花卉为主,也有动物纹样,而卷枝纹、弦纹、波浪纹、莲瓣纹则用于边饰或间饰。

元 卵白釉童子观音坐像

元代的云纹呈凤带如意头纹,头部为几层如意,下附一条细长的飘带,这种飘带式的云纹对明代青花瓷云纹有很强的影响。

元 卵白釉枢府刻莲瓣云雁纹碗

也有菊瓣、花蝶、孔雀、牡丹和少量龙纹、凤纹。

元 卵白釉印菊纹碟

龙纹是古代帝王王权的象征,元代龙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爪, 有三、四、五爪之分。

元 卵白釉印花龙纹菱花口盘

除主纹饰外还有辅助纹饰,卷草纹,在器皿的口沿下,以柔和的波浪式组成装饰带,枝叶长短适度,浑圆有力,这种纹饰唐代已流行,又叫唐草纹, 经过不断的变化发展, 始终盛行不衰。

元 卵白釉枢府款印花荷花纹盘

器皿上还绘莲瓣纹,在碗的外壁底部,每瓣独立分开,有元代的特点。波浪纹线条呈半弧状弯曲自如。弦纹用横线条首尾相接环绕组成,分隔主、次纹饰。

印花是把完整的图案刻成陶范,再印到瓷坯上,纹饰规格划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瓷器的正品率。因它工序简单,操作简便,北宋中期开始大量运用,成为主要的装饰手法。

元 卵白釉印花番莲纹碗

元代继承南宋青白釉瓷,采用印花为主、刻花为辅的装饰工艺,除卵白釉外,青白釉、红釉、蓝釉、青花也有运用这种装饰工艺。

元 卵白釉印缠枝花纹盘

卵白釉的圆器基本采用压模阳纹印花,印纹离口沿较远,几乎接近腹中部,由于釉层厚并呈失透或半失透状,圆润流畅的印纹被釉覆盖着,图案疏朗的仍可辨,图案繁密的模糊,粗看有凸凹不平之感,细看才知是印花。

这种若隐若现的纹饰,引起人们的好奇,越是模糊越想看清楚,赋予人们丰富的想像。与此相反的是,同时期的红、蓝釉瓷,由于釉层有厚薄不同的呈色效果,印纹在釉下清晰,富有立体感。

元 卵白釉印花花卉纹盘

当然卵白釉中也有比较精细的纹饰,是在模具印压出纹饰后,由陶工将纹饰的轮廓再行刻划清晰,这样的产品算是精品。

元 卵白釉枢府款印莲花纹碗

元代卵白釉的白度不高,有的微微闪青,有的微微闪黄,像鹅蛋壳的颜色,所以人称卵白釉。釉色很均匀明净,通体一致,多数不开片,只有少数作品局部位置开片。釉质虽然细润。但玻化程度不高,不透明。

1952年青浦区重固镇高家台任仁发家族墓地出土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三足炉

相比之下,青白瓷的釉青绿较明显,是一览无余的透明釉,玻璃质强。卵白釉釉面光泽弱,光泽呈半木光,这些情况导致不透明。往往是一件青白瓷器物在积釉的地方又青又明亮,很容看清胎骨。

元 卵白釉花觚

硅酸盐科学工作者对卵白釉、青白瓷、青花钴瓷的釉灰含量作了测定,卵白釉含灰为6——8%,青白釉为17——20%,青花瓷为9——11%。

同时的三种瓷器烧成温度都控制在1280±20℃,青花瓷烧结最好。釉面显色效果与青花(钴蓝)十分和谐,所以元青花很漂亮。卵白釉有些欠火,釉面玻化程度不高,故呈木光。青白瓷有点过烧,釉层透明,光泽明亮,有大量流釉堆积在底部,呈过烧状态。

元 卵白釉狮耳罐

卵白釉瓷胎白厚重,釉厚而失透,这与制瓷原料的革新是分不开的。胎与釉是对立统一的,当胎与釉的化学成分、烧成温度、膨胀系数等各方面互相适应时,瓷器的质量就会提高,反之会下降。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加彩梵文盘

以前景德镇一般采用瓷石或瓷土这一单一的原料做坯胎,这些坯胎耐火性能差,烧大件器皿易变形。

南宋末年,在景德镇首先发现并开采耐高温、含铝高的高岭土,这种粘土煅烧后的颜色洁白,是一种优质的制瓷原料,与瓷石相配,使胎中三氧化二铝高,氧化钙低,既提高烧成温度,又收到大件瓷器在高温中不变形的效果,保证了质量,被称为'二元配方'。元卵白釉瓷的胎也采用这种配方。

元 景德镇窑卵白釉加彩云龙纹玉壶春瓶

瓷胎的变化,使附在其表面的釉的配方也随之变化。元以前,景德镇瓷釉采用釉果(即风化较浅的瓷石)掺以釉灰配制而成,釉果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釉灰为石灰石,煅烧后氧化钙提高。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瓶

而在元卵白釉配方中,氧化钙的含量已明显少于宋代,氧化钾、氧化钠则比宋代的高,因此粘度大,烧成范围广,釉质紧密,釉层厚润失透。

当时由于不可能把釉料中的铁等杂质完全淘汰掉,釉色还未达到纯净,早期由于含铁量高,釉色微微闪青,即常说的鹅卵青;晚期含铁量低,釉色开始趋于纯正。

元 卵白釉杯

卵白釉瓷中模印的文字多为官府铭或吉祥铭,在内壁口沿下的花间中,印压对称的阳文楷书款'枢府',隶书款'福禄',每字的字头朝外。由于工艺的原因,款识稍有疏忽便无法看清,难以辨认。

从新出土和已知的传世卵白釉器物来看已远远超出“枢府”款,除已问世的“太禧”、

元 卵白釉印花“太禧”铭云龙纹盘

“昌江”、“东府”等外,

元 卵白釉昌江款印花云雁纹碗

江西省文物考古所1999年在景德镇湖田发掘卵白釉瓷窑址时,出土了带“玉”字署款的卵白釉高足杯残器。

在扬州发现了“宪台公用”青花款卵白釉碗底。

还有““福寿”、“东卫”和“寿”、“福”、“良”、“王”等单个吉祥字样铭。

元 卵白釉“东卫”铭印花盘

元卵白釉瓷由于色白而匀,器外多无纹饰,犹如白纸一张,故适宜“作画”,为青花、色釉、五彩提供了“用武”之地,促进了我国青花瓷、色釉瓷的发展和五彩瓷的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卵白釉?卵白釉价值如何?
故宫陶瓷馆元代陶瓷(二)元白釉、釉里红瓷
承前启后的元卵白釉
吾珍藏;元代卵白釉枢府铭五爪龙纹暗刻花高足碗[顶级罕见绝品]
一周一墓——江西高安元青花窖藏(古物地域性研究资料必备欢迎关注、分享)
元代“官”瓷——卵白釉枢府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