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船名千百
原创 2015-10-16 老那 燕园涂鸦


吴中孚《商贾便览》说乾隆年间河海运输,“船名千百,样式多端,且不时更换,虽老客江湖不能尽识。”广东省博物馆有一幅清代广州外销画,画的是珠江上万船来埠的繁荣景象,别说老客江湖,就是古之船匠今之专家也未必认得过来,即便是画家本人,恐怕也是知其形而不知其名,好在史书上留有蛛丝马迹,这里不妨来拉个清单。

黑龙江上有一种船,名“威呼”,独木船也,长二丈余,阔容膝,头尖尾锐,载数人。遇河水暴涨则联二为一,以济车马。还有一种船,名“札哈”,小船也,较威呼尤轻捷,载受两三人。

滦河上有一种船,船形如梭,名梭船。乾隆时期,滦河民船共有六七百只,每只可载米十四五石。梭船并非滦河独有,江西、浙江、四川和广东境内的江河中,也有梭船行驶。

海河水系主要船型为太平船和厂船。

黄河水系的船型,上、中、下游各不同。上游甘肃兰州多用浑脱皮筏,亦称混沌。有牛皮和羊皮二种,分别由多张皮组成,每个混沌又可以与其他混沌联结成筏。混沌吃水浅,不怕搁浅,不怕触礁,操作灵活,运输成本低。顺水到达目的地后,可以把混沌卖掉,人空回,最为便捷。宁夏有板船,橹舵略具,帆樯不施,无楼无蓬,仅有舱以储百货。中游行驶的多是陕西船,方头平底,无舵无篷。下游往来载货之船只有双桅行船,土人名为“西河牛”,体骨既大,水手亦多,腹大受多,楼篷俱备,最宜雇长运。黄河下游粮船经过淮安关入江浙,淮安关称黄河来船为西河船,乾隆三十五、三十六年西河船过关分别为7950只和6550只。

淮河水系的行船有连划、芒子、朴稍等。这类船两头高翘,吃水深,抗风浪能力强,连划和芒子有两篷两桅,朴稍一篷一桅,也有双篷桅的。

行驶在长江中的船只包括各种官船和漕船在内,约达70种之多。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列出九江关交纳船料的船共54种,按省区可分为川江船、湖北船、湖南船、江西船、江南船。

川江船以“厂船”最大,螳螂头、柏木船为船之大者。其次,有吊钩子、爬纲子、板头船等名,俱篾篷,船头至中舱两旁,安长木桡十余把至六七把不等。船大载重,桡不胜水,则用大楫,以五六人推摇。小船有五板船,划子等。大船均带五板船,为接纤上下度人之用。开县河中有船名桡拐子,身长不宽,篾篷甚矮,头尾俱木,艄如大刀形,不用舵。船头长,木桡或四或六推摇。

长江下游船有安徽江北的椒湖船、安庆的桐艚子、婺源船和祁门剥船。祁门剥船两头底平,艄尖不用舵,动则摇橹。江苏有满江红、苏船、车牌子、湖船、盐船等,这些船舱深且大,可以重载,其中盐船大者可载四五千石,只到湖北青山,载二三千石的船,可至江西。乾隆二十五、二十六年九江关过民船数量分别为61485只和4833只。

西江水系的行船,有河头船分大、二、三号,其船稍捷,其价稍廉。北江有栊船、单船。单船以独木制成,行驶在湖南宜章与乐昌间的河道中。广东船只种类更多,如九江艇、大板船、乡艇等。

韩江水系的行船有杉板船、三兜篷、小河船、驳船,这些船都利于河滩行驶。

闽江水系的行船有杉板船、五帆船,专运客货与渡人来往。

浙江有建德船,龙鸟船,浙东之舟,大者曰“划船”,小者曰“橛头船”。钱塘江中之舟,类湘中之扒捍,大抵滩行皆此类也。

运河行驶的船有北方西河牛船,也有南方湖划子船,种类繁多。

以上各省之舟,江浙、湖广船篷用木板的多,风帆用布的多;江西船篷帆多用篾箬,广东船篷多用蒲席为之。

除了河运,清代的海运也很发达。清朝前期沿海运输工具为木制帆船。由于沿海水域航道不同,所以各地的海船也不一样。

  奉天船,有“燕飞”、“瓜篓”、“红头”、“改橇”等名称。“燕飞”和“瓜篓”在奉天沿海水域航运,大船载运量二三百石。“红头”航行于天津、山东,大者载量三百余石。“改橇”往来于奉天与天津之间,大者载量三四百石。清政府规定奉天船“以三丈二尺为限,止准安用单桅,不盖蒙板。”可知奉天船体积小,载量轻,航行的海域也很有限。嘉庆二十三年清政府解除了对造船的限制,但看民国时文献资料,奉天船的载运量不算大。承运奉天商品运输的多是外省船。

  天津船,船小桅细,只可在北洋水域航行,与“专行北洋,身长腹阔,头尾不高,樯短无棚,旁无粉饰”的卫船差不多。这种船的载运量自千余石至四五百石不等。乾隆四十二年,一只天津商船遇风漂至韩国茂长。该船长十丈,宽一丈六尺,建三桅,专门往来于天津与福建同安之间。这是大型商船,与北洋船不同,类似福建鸟船。据乾隆五十年记载,天津航海商船,领照赴奉者,八百余只。嘉庆九年,商船造有三百六十七号。

  山东船,亦称东船、卫船、登船等。乾隆五十六年,一只由山东福山开往奉天金州的船,船照由福山县发给,说明是山东船。该船长十五把,宽四把。船上有板屋九间,每间长宽各半把,上下铺板。其仓内盛满装有粮食的布袋,查船的官员说:“数三日内,势不能点阅。”据松浦章研究,山东船航行范围以东北沿海地区为中心,向南也到长江口一带。估计山东船的大小与天津船相似。奉天锦州东海口主要停泊天津船和山东船,乾嘉时每岁进口船约千余艘,天津船不到四成,山东船则有六成多。

  江南船,也称沙船,大约是由于“其船底平阔,沙面可行可泊,稍搁无碍”而得名。沙船专行北洋,身长舱深,头狭腹阔,无桨橹之具,利于扬帆,因艄形方,俗呼“方艄”。这种船依靠风帆行驶,从江南赴天津,春季东南风多,约二十日可达;秋季自北返棹,也是二十余日;冬季西北风,自北返棹需半个月。沙船载运量,最多可载3000石。有文献记载:“大号沙船长十丈,容关斛一千五百石。”沙船一般不会大于鸟船,“闽省鸟船大于沙船一倍,大者能装三千石,小者能装一千六百石。”沙船的数量,嘉庆初最高曾达到3600只左右。

  浙江船,有疍船、三不像船、黑皮船等名称。“疍船”容量一千八百石,南北洋皆行,身长舱深,头尾带方,船底及两旁涂以蛎粉,上横扶以煤屑,头尾间刷以矾红。“三不像”船承运福建木料,就钓船旧制增益,以松木为之,其式不像江南之沙船,不像福建之鸟船,不像浙江之疍船,故名之曰“三不像”。该船多行北洋,少行南洋,身长腹阔,头锐尾高,船底及两旁纯涂蛎粉,以驱两洋水咸虫,头尾间抹以矾红。其篷以竹箬为之,取其坚固,然甚重,今亦有用布者。“三不像”船比疍船稍大,容二千石。浙江船的数量,嘉道时大概有1400只。

太湖水域木帆船种类繁多,主要有帆罟、三吴浪船、浦东船、桨船、沙船、湖州书船。帆罟之名,始见宋叶茵《渔家行》,也称罛船,为太湖一种大型渔船,《江南经略》曰:渔船莫大于帆罟,其桅或六道,或五道,或四道。《太湖备考》则说,太湖渔船最大者曰罛船,亦名六桅船,无橹无桨,但帆篷多,专候暴风行船。有人考证,这船源自岳飞水师。太湖还有七桅的大渔船,俗称“七扇子”。

《古今图书集成》记载了宋代太湖流域的一种小木船,名曰“三吴浪船”,俗名又称“天平船”,是一种极普通的小客船,船首方形,利于旅客上下。该船遍布太湖流域各县乡村,数量过万,旅客雇专船可直达北京、天津和河北通县等地。

浦东船,原产于上海浦东闸港一带,宜装粮食、砖瓦等货长途运输,故浙江嘉善一带也称之为“出门船”,船体狭长,宽艏瘦艉,有五舱、六舱和七舱,置2-4道桅墙,载重可达百万吨。

江浙水乡,历来有“无船路不通,家家有划舟”的谚语。农家出入乘小艇,谓之“划舟”,这种船以木桨作动力,故名“桨船”。船形似柳叶,两头狭,中间宽,可容五六人,水乡人采桑叶、售蚕茧都以之代步。

沙船为我国古代主要船型之一,康熙《崇明县志》载:沙船以出崇明沙而得名,太仓松江通州海门皆有。沙船始于唐代,明嘉靖初始称沙船。沙船主要走北洋航线和长江流域,江南稻米、丝绸多用沙船北运,清代兵船多用沙船,《清史稿》记载:太湖营,沙船、快船、巴唬船共三十二艘。

湖州书船为当地农船改装,设船篷,下置书架、书桌和木椅。清同治《湖州府志》记载:书船出乌程织里及郑港、荻港诸村落,吾湖藏书丰富,起于宋南渡后。其船南至钱塘,东抵松江,北达京口(今镇江),西进泗安,遍布江浙两省城镇。书船并非湖州独有,杭州也有“书舫”。

同治《上海县志》载:凡运米之船有四:一曰沙船,一曰疍船,一曰卫船,一曰三不像。疍船是始创于宁波的特型船,兼行南北洋。卫船因源出天津卫而得名,船型较沙船小,主要从事上海至天津之间的漕粮运输。上海还有本地江海两用木船“龙华嘴船”及自宋代即行驶于福建及青龙镇之间的福船、广船和钓船。

湖北船有武昌的摇划子、湖划子、金牛船。摇划子腰头俱平,中舱天篷用木板装,艄上园木板篷,板上用篾折盖,船大小不一。湖划子船头有二三尺,矮一级,两边无空路走,只相搭跳板往前后。金牛船类似湖划子。青山人驾鸦艄子,船小,只可装一二百石,亦名双飞燕。嘉鱼、沔阳人使用的“一家楼”,略似湖划子,妆饰好看。兴国人驾扁子船,身平直,艄尖略撬。汉阳的“孟葫芦”,船小艄封,平头似湖划子样。还有小“湖划子”,船小,前加桨橹,划动快捷。孝感人与兴国人一样也驾扁子船。孝感还有划子船,大小不一,身长艄尖。襄阳人多驾襄划子,其船艄高尖,园木板天篷。襄鳅子,船身长,两头尖撬,卷似梭咀样。襄牌子,其船大的多,艄高撬,木板方天篷,舵柄出篷外。襄五舱,身略长,艄更高尖。还有扒河船等。

湖南船,以桨船、划船为极大船,在湘潭、辰州、常州府一带多有。其他的有倒划、鳅船、茅篷、排头、麻阳、利矶、钓钩、吹火筒、扒旱等项小船。其中,扒旱船有十舱、六舱、四舱、三舱种色,永州府人多驾。茅篷船装载不过百十石至二百余石,亦可前赴大河揽装客载,攸县、茶陵州一带民间撑驾较多。兴宁人驾驶的吹火筒船,常一人撑驾。倒划船,其船身条长,两头略小些,可倒划走得,故名。麻阳船是低篷轻舟,利于滩河行驶,故辰、沅诸大小船,通谓之麻阳船,辰河沿岸居民多驾。乾隆年间,湖南十三州县有各种船近万只。

江西南昌有尾子船、毛逢子、扁子船。毛逢子,艄尾略小撬些,中舱用篾箬的多。赣州、南安人驾三板船,头尾比梭子船更大,卷宗撬甚高,近有平头、牌头不一,还有梭子船、赣河船等。吉安、袁州、临江人驾官板子,略似襄划子。袁、临、瑞三府俱有尖头子、平头子。袁州还有马载船,瑞州新昌有航船,两头尖,腰较大。临江有园印子,头方大,中舱篾天篷,艄上木板天篷,舵柄出天篷外。九江有马斗子。饶州府有浮艄子。鄱阳有暖艄子。广信府有夜航船、刁子船、小剥船、提划子、罗荡子。抚州府有横头子、塘船、抚刁等船,大者可载千余石。

福建船,有乌船、横洋船、贩艚船等名称。闽广海船,底圆面高,下有大木三段,贴于船底,名曰“龙骨”,一遇浅沙,龙骨陷于沙中,风潮不顺,便有疏虞。贩艚船又分南艚、北艚,南艚船往来至漳州、南澳、广东各处。北艚船至温州、宁波、上海、天津、登莱、锦州等地。该船身略小,梁头一丈八尺、九尺至二丈余不等。横洋船由厦门对渡台湾,船身梁头二丈以上,其船较大者曰糖船,可自台湾至天津。闽船北行岁止一次,顺风十余日即至天津。每年四五月南风时候北上,九十月间回棹。闽船载运量,大者能装三千石,小者能装一千六百石。嘉庆十一年福建巡抚重申,不许造违例大船,已造成者既往不究,说明福建也有造大船的趋势。福建船的数量,可从如下船号中略见一斑。闽县平字473号,慎字372号,同安县顺字399号,同字1279号,盛字338号,龙溪县宁字295号,龙字675号,泉州晋江发字1688号,莆田公字221号,海澄县静字1749号等。以上船号大部分是雍正年间各县登记的号码,据这些船号估计,福建船至少在4000只以上,其中不包括福建沿海行驶的小船。这种小船俗称“三板”,或揽载客货,或农家运载粪草,皆有底无盖,单桅双橹。

广东船,也称洋船、舶艚船。广船视福船尤大,其坚致亦远过之,盖广船乃铁力木所造,福船不过松杉之类而已。文献中常常闽广船并称,估计在国内沿海运输方面,广东船式与福建船式差不多。广东木帆船大部分采用多孔舵,比较好识别。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辽阔,从事沿海运输的船只数量,估计与福建船的数量差不多。

雍正时有人比较说:“天下舟楫之利,无如闽广,而江南则逊浙江,山东又逊江南。”由此可以按质量、载运量等综合指标,将各省船只进行排列,从高到低依次为:广东船、福建船、浙江船、江南船、山东船、天津船、奉天船。

顺便说说历史上几种国际航行船舶。

北宋徐竟出使高丽时所乘坐的海船称大型神舟,跟那个航天器同名异实。

郑和坐的海船称宝船,《明史》说该宝船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专家按明尺最小值推算,郑和宝船的排水量为23184吨,这一尺度把专家吓坏了,打个五折也在万吨以上。台湾学者罗荣邦认为,郑和船队大多是载重500吨、排水量800吨的海船,即2000料海船。

《西洋记》记载郑和下西洋时舰队的规模是“宝船千号,名将千员,雄兵百万”。该书列有5种千吨级以上海船1450艘,其中9桅宝船36艘,8桅马船700艘,7桅粮船240艘,6桅坐船300艘,5桅战船130艘。这个记载数量不可信,船名则错不了。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记载,嘉靖十一年(1533年),明廷派陈侃册封琉球王尚清,陈侃等至福州制大型封舟,长一十五丈,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分为二十三舱,前后竖五桅,大者长七丈二尺,围六尺五寸余,以次而短。

20世纪30年代,郑和研究专家郑鹤声发现了一块南京静海填充残碑,上有“二千料海船并八橹船”和“一千五百料海船并八橹船”的记载。则至少有三种船型,二千料海船,一千五百料海船和八橹船。有专家估计前两种船是沙船型或福船型。明祝允明《前闻记》记载,八橹船还有大八橹,小八橹之别,八橹船带2帆,有风撑帆,无风摇橹,可不受风信影响。专家研究,除上述三种船型,还有单帆三板船,和2-3桅装宝风帆船。三板船为大船所携,1桅4橹(桨),作联络通信之用。2-3桅装宝风帆船则是宜于装货的海洋贸易船。

马可·波罗描述刺桐港(今泉州港)运载客商往来于东南亚、出入印度水域的中国海舶时谈到过6桅泉舶,这些船舶大都用冷杉或松木建造,船上有4桅,往往还另加2桅,可按天气情况随意竖起或放倒。

除了史书,文人作品中也不乏船舶记载。杜甫由吴地到直沽,看到运粮食和丝绸的盛况,不由得诗以记之,“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凌蓬莱。”(《昔游》)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照耀与台驱。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后出塞》)

托海船的福,北方佬吃上了南方的粮食,穿上了南方的丝绸,人也跟着神气起来了。

杜甫胸怀大,满眼军政,倒是南宋叶茵《渔家行》多一份民情:诗云:“湖滨江浒疏疏村,村村渔家人子孙。为鱼不管波浪恶,出未天明归黄昏。得来鱼可数,妻儿相对语。瓮头有齑熟,锅中无米煮。昔日鱼多江湖宽,今日江湖半属官。钓筒钓车谩百尺,团罟帆罟空多般。盖蓑腊雪杨柳岸,笼手西风芦荻滩。差差舴艋千百只,尽向其中仰衣食。几谋脱离江湖归犁锄,似闻岁恶农家尤费力。”

航运的发展侵蚀渔家生计,貌似在南宋已见端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资料】盘点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史(船)
明代造船业
【木帆船历史】中国四大古船,你知道吗?
领先全世界的中国古代航海技术、造船术
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术 - 中国百科网
中国古代海船四大船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