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文化思维导图——车马


  C 

A

         M

·古代车马·

A

  M

H

   C 



中国是最早造车的国家之一,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就已出现了车。

商代时,车辆已十分普遍,贵族下葬时通常会有成套车马及驾人陪葬。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盛行车战,动辄有数百数千乘战车进行作战,于是有了“百乘之国”、“千乘之国”。

秦朝,战车仍是主要的作战工具,秦兵马俑坑就出土驷马战车100多辆。秦统一后,实行“车同轨”制度,车辆制造进入标准化。


(点击可见清晰大图)

01

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御车=御马,乘马=乘车。

古代驾两匹马叫做“骈”;驾三匹马叫“骖”;驾四匹马叫“驷”。

成语“驷马难追”就来自于此,“驷马”指古代用四匹马拉的车子,是速度最快的车了,一般用作战车。出自于《论语?颜渊》,指一句话说了出口,即使用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来,用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02

古代人乘车时站在车里的,叫做“立乘”。车轮共由30根木条一根一根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叫做“辐辏”。这一词后来被引申为“各方聚集”的意思,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也用来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非常形象。

在车轮的下方有一块木头,叫做“轫”,是用来防止车轮转动的。在开始行车之前,把轫拿走的动作叫做“发轫”。

发轫,出自《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矣,夕始临乎于微卢”。指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03

礼仪之邦


先秦时期,古人乘车有明确的礼仪规范。车厢叫做“舆”,是乘人的部分。乘车人从舆的后面上车。“绥”是车上的绳子,供人上车时拉手之用。

古人乘车以左为尊,御者在中,陪乘在右。兵车则是主帅居中执掌旗鼓,御者在左,还有一人在右保护主帅,叫做“车右”。普通的兵车,御者在中,左右各一甲士,左边甲士拿着持弓,右边甲士持矛。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墟 · 最早的中国车马
老司机教你上车:说说中国古代的乘车礼仪
【周铁株】地下奔来的车马
历史向必修课:中国古代的出行文化之车马篇
不会拐弯和“阉割标示”古代战车之秘
东周列国之青铜器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