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城址规划专题


最近我们结束了《考通》全书内容的二轮梳理,总体结构主要遵循原参考书目中的时间逻辑框架,按照时代顺序依次整合。鉴于二轮复习有些小伙伴还有些难以吃透和把握的地方,我们计划利用剩余5周左右的时间以考古学专题为例重新进行整合,以期再度提升。





本期进入古代城址规划专题


中国至迟在商代已出现城,西周春秋战国时都曾大量营建城市,形成根据政治、军事、经济需要,按一定规划分级建城的传统。现存最早的按政治需要建都的规划是战国时撰辑的《考工记·匠人》,对不同等级的城的大小、高度、宫室、宗祀、市朝的位置和居民区的规模都有规定。以后历代都城多在不同程度上比附其制。


战国至唐,首都和重要府、州在城内另建宫城或衙城,城内居民区均实行闾里制(亦称里坊制)。北宋后拆除坊墙,民居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商业沿城市大街布置,一直沿续至清代。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是较典型的代表。


商代城址


商代已出现了城墙,偃师尸乡沟商城、郑州商城和黄陂盘龙城等的城墙均用夯土筑成。城市布局已初具雏型。早商城址如二里头遗址人们已经意识到为使房屋建筑在湿陷性黄土地上不致沉陷,已开始大量应用夯土技术。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有大量夯土城墙和殿基。商代后期的台西遗址的较小的建筑中,还出现了土坯砌的承重墙。


殷墟

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又名殷虚。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其中,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东北地为商代宫殿、宗庙区,在其周围还分布有手工业作坊,一般居址和平民墓地等;恒河北岸的侯家庄与武官村北地是王陵区。殷墟外围发现有简陋的地面式房基,可能是一般贫民居处。


郑州商城

城平面为长方形,城垣周长6960米。城周共有缺口11个,有的可能就是城门。城墙采用分段版筑法逐段夯筑而成,在城墙内侧或内外两侧往往发现夯土结构的护城坡。城内东北部近40万平方米的较高地带,发现有大、中型夯土台基建筑遗存,应是商代大贵族居住的宫殿区。城外还有同时期的居民区和铸铜、制陶和制骨手工业作坊遗址以及中、小型墓地。


盘龙城遗址

古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290 米,东西约260 米,四面中部都有一缺口,可能即是城门。城垣的夯筑技术近于郑州商城,内侧又有斜行夯土用来支撑夯筑城垣主体。城垣外有宽约10 米、深约4 米的城壕,当时是架桥通过的。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性质;城外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反映这一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


西周城址


该段建筑已有明确的南北中轴线,房屋主体用包有木柱的夯土或垛泥墙为承重墙,已出现板瓦、筒瓦,屋顶局部用瓦,如周原遗址中的凤雏早周房址已是两进的四合院。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至此,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木构架、采取封闭式有中轴线的院落式布局这两个主要特点已初步形成。宫殿情况不明。


周原遗址

周人的发祥地和灭商以前的都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北部,东西约3公里,南北约5公里。周文王迁都于丰后,这里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


建筑基址已发掘的建筑基址有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两处。凤雏建筑基址座落在东西宽32.5 米,南北长43.5 米,高1.3米的夯土台基上。以门道、前堂、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各8 间,并有回廊相连接,形成一前后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性院落。前堂是这组建筑的主体,通过台基上排列整齐的柱洞,可知其面阔为6 间,进深为3 间。建筑物的地面和墙壁都用细泥掺合砂子、石灰涂抹,表面光洁坚硬。另外,还有两条用陶水管或卵石砌成的排水管道,可以将院内的积水泄向院外。建筑物屋顶大都用瓦覆盖,瓦为泥条盘筑,背饰绳纹,带有瓦钉或瓦环,是中国最早的瓦。这类大型建筑,很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宅院,也有人认为是周人的宗庙或宫殿建筑。


春秋战国城址


春秋时期各国兴建了大量城市和宫室。宫室都属台榭式建筑,以阶梯形夯土台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借助土台,以聚合在一起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此后的战国时出现了更多的城邑、宫室。战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二城,大城又称郭,是居民区,其内为封闭的闾里和集中的市;小城是宫城,建有大量的台榭。此时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晚期出现陶制的栏杆和排水管等。


曲阜鲁城遗址

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四周围有城壕,城垣从西周晚期至西汉经6 次夯筑、修补。东、西、北三面各有城门3,南墙有2 门,门道宽7~15 米。城内已探出东西和南北交叉的街道各5 条,皆通向城门或重要遗迹。


城中部和中南部的周公庙高地及其周围,钻探出密集的大型建筑基址群9 处,其东、西、北三面发现有夯土墙基。此即春秋至西汉时的鲁王宫城。城内北部和西部发现周代冶铜、制骨、烧陶和冶铁遗址共10 处,有的一直延续到汉代。在城内西部还发掘了100 多座西周东周墓,出土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蚌器等。


临淄齐城遗址

城市建于淄河西岸,由大、小两城组成。小城是宫城,位于大城西南,部分嵌入大城西南角的高地上,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1.4 公里,南北长2.2 公里左右。四周有城墙,有南门2 和东、西、北门各1,门道宽8.2~20.5 米, 城门外口两侧土墙往往凸出,已具后代瓮城雏形。城墙外有城壕,西壕北端与泥河源头相接。大城是官吏和百姓的居住、活动区,平面亦略呈长方形,东墙因沿淄河而筑,故曲折不整齐。南、北墙外有城壕,东、西墙外则借淄河和泥河为壕。已探出东、西门各1,南北门各2,加上小城城门共11 座。城内有全城性的排水系统,小城和大城均发现有排水道,在大城西北隅城墙处,有用大石块垒砌出的涵洞。在小城内探出3 条街道,大城内探出7 条,皆与城门相接。把大城分切成十多个棋盘格式的区域。


城内遗存主要是战国和汉代的,西周和春秋时的遗迹较少。小城北部分布有大片夯土基址,是主要的宫殿区,其中心建筑为一高14米、南北长86米的平面呈椭圆形的夯土台基,今称“桓公台”,是全城制高点。大城东北部和中部及偏西处有许多铁器、铜器、骨器作坊遗址,是主要的手工业区。商业活动区的“市”当靠近这些地方。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铜器、瓦当等。齐国陶器主要是灰陶。


侯马晋城遗址

该城由6 座城址组成,白店、台神、牛村、平望4 座城连成一片,其东为呈王古城,东北为马庄古城。在牛村和平望两城内部发现有建筑台基,推测是当时的宫殿区。白店古城约属春秋早期,疑为建都以前的新田故址;其他5 座约属春秋中、晚期,其中牛村古城一直沿用到战国早期,这5 座城址可能是晋景公迁都新田后的不同组成部分。


牛村古城南郊为侯马铸铜遗址,并发现有制石、制骨、制陶作坊。呈王古城的东南发现了祭祀和盟誓遗址。在浍河以南的上马村一带,则发现了面积超过50 万平方米的东周墓群。出土遗物中,陶器最多,其次是铸造铜器的陶范,另外还有板瓦、筒瓦和瓦当等。陶器主要是灰陶。


纪南城遗址

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4450 米,南北宽3588 米。四周有夯土城墙,墙外还有城壕遗迹。经钻探,东墙尚存1 门,其他3 墙各有2 门,北墙东门及南墙西门为水门。城内已知的东周夯土台基达84 座,大多集中在中部偏东南处,当为宫殿区,其东部和北部已探出宫城墙基。宫城内台基分布有序,呈中轴线排列。在宫城以西的陈家台曾发现两座铸锡炉,可能是一处作坊区。全城发现有水井400 眼以上,有的井底置一大陶瓮,当为冷藏窖。城东还发现陶窑址多处。在城内仅发现两处墓地,主要分布在城外。


郑韩故城遗址

城市依双洎河和黄水河而筑,城墙曲折不整齐,城分东、西两城,中有隔墙。西城是宫城,东西约长2400 米,南北最长处约4300 米,在北墙中部和东墙(即隔墙)北段各找到一个城门。城内中部和北部有密集的夯土基址,是主要宫殿区,曾探出东西约500 米、南北约370 米的宫墙。其西的梳妆台,是地面上仅存的一座夯土台基。宫殿区附设有贮存物品的窖穴,并有多眼水井。东城是郭城,西墙即隔墙。仅在东墙北段发现一个城门。城内有许多手工业作坊遗址。宫城南部和郭城西南部曾发现春秋时代贵族墓地,东周时期的平民墓地多分布在城外。


雍城遗址

城址平面近方形东西长约3300 米,南北宽约3200 米。四周夯土城墙。城内中部偏西的姚家岗附近,发现3 批64 件铜质建筑构件,并发掘出一座可以藏冰190 多立方米的 “凌阴”(冰窖)遗址。在城内中部偏北发掘一处保存完好的大型宗庙遗址,三组建筑呈品字形排列,布局规整,左右对称,各自绕以回廊。其中居中坐北朝南的一组,主体建筑面阔20.8米,进深13.9 米,前面中庭部分发现有178 个祭祀坑,多数坑内残存有人骨或牛羊骨。据调查,雍城近郊四周的高地,大都分布有当时的宫殿遗址。城址西南10 公里的三畤原,是秦公陵园所在。


秦汉城址


都城遗址的调查发掘,是秦汉考古的一项重大课题。秦的咸阳城、西汉的长安城和东汉的雒阳城是统一大帝国的都城,是当时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特别是长安城和雒阳城为汉代所新建,其设计除适应作为大城市的经济生活上的需要以外,还充分显示了政治上和礼制上的规格,对此后中国历代都城的营建有深远的影响。


西汉长安城

西汉都城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作为统一的大帝国的首都,长安城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经汉代几朝帝王慢慢兴建而成。城的平面形状虽不甚规整,但大体上近于方形,经纬相等,12 个城门平均分布在四面;每个城门有3 个门道,经由城门的主要大街都分成平行的3 股;长乐宫和未央宫在城的南部,东市和西市在城的北部。

城墙、城门和街道

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墙外有壕沟。由于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必须迁就两宫的位置,所以南面城墙有多处曲折。北面城墙因河道的关系,更有许多曲折、偏斜之处。城内总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


全城四面各3个城门。每个城门都有3 个门道,各宽6 米,恰好等于当时4 个车轨的宽度。全城共8条大街。大街均成直线,互相交叉,会合,形成许多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经由城门的主要大街都分成平行的3 股。长乐宫和未央宫在城的南部,东市和西市在城的北部。各条大街的宽度均在45 米左右,其间有两条排水沟,将全街分为平行的3 股。中间的一股宽约20 米,两侧的两股宽各约12 米。中间的称“驰道”专供皇帝行走。

宫殿和武库

长乐宫在城的东南部,又称东宫。汉初皇帝在此视朝,惠帝以后改为太后所居。系由秦代的离宫改建而成,平面形状不甚规整。据勘探,周围筑墙,面积约6 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六分之一。据记载,四面各设一门,称司马门。东面和西面的司马门外有阙,称东阙和西阙。宫中主要建筑物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等。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部,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处。据勘探,平面呈方形。四面筑围墙。全宫面积约5 平方公里,约占城内总面积七分之一。据记载,四面各有一司马门。东面和北面门外有阙,称东阙和北阙。宫内主要建筑物有前殿(居全宫的正中)、宣室殿、温室殿、清凉殿、椒房殿、天禄阁、石渠阁等。


武库在长乐、未央两宫之间,安门大街的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四周筑围墙,共有7 个仓库。为放置兵器的地方。


桂宫在未央宫之北,西面靠近城墙。经勘探,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围墙。


建章宫在西城外。据记载,宫的正门在南面,称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外和东门外亦有阙,各称北阙和凤阙。宫中主要建筑物有前殿、骀荡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神明台、井干楼等。

民里和商市

住宅区以“里”为单位,有“闾里一百六十”的记载。它们主要分布在城的北部,靠近宣平门一带。长安有九市,其位置在城的西北部,雍门附近,横门大街的两侧。三市在街东,称东市;六市在街西,地面上散布着许多钱范和陶俑,说明这里有手工业作坊。

礼制建筑

西汉时期在都城长安南郊兴修的专供皇帝使用的仪礼性建筑。中国礼制建筑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宗教信仰。大约到西周时期,礼制建筑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到了西汉时期,经儒家的缘饰附会,礼制建筑更臻完备,并且赋予新的含义。有所谓“明正教”的明堂,“宣教化”的辟雍,“观天象”的灵台及祭祀天帝、地祇、祖宗、神明的郊祀、社稷、宗庙。


辟雍遗址平面呈“外圆内方”,方位平正。正中是中心建筑,建于圆形夯土台上。“王莽九庙”遗址位于汉长安城安门和西安门南出的平行线之内。共有12座建筑。12座建筑形式完全相同,每座建筑都由中心建筑、围墙、四门和曲尺形配房所组成。1~11号建筑的四周有方形大围墙,围墙每边长约1400 米。12 号建筑在南边大围墙外的正中。


东汉洛阳城

全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墙用土夯筑,,东、西、北三面城墙,遗迹尚存;南面城墙因洛河改道被冲毁。全城共设12 个城门。东面 、西面各3 个,南面4 个,北面2 个。推测城门应有3 个门道。城内主要大街,都通自城门。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24 段,这可能便是文献记载中所说的“洛阳二十四街”。据钻探,大街的宽度约20~40 米不等。据记载,每条大街都分成3 股,唯公卿、尚书等大臣行中道,一般行人皆行左右。


北魏洛阳城

宫城的位置在全城的北部略为偏西,是在汉魏北宫的基础上兴建的。平面呈长方形,四面筑墙。在南墙近西端处,有一巨大的门址,便是宫城的正门──阊阖门的遗址。正殿太极殿在宫城的前部,与阊阖门对直,其基坛规模甚大。建春门和阊阖门之间有了一条横贯全城的东西向大街,将宫城分为南北两半,南半部是朝会之处,北半部为寝宫所在。由于新建的西阳门正好与东阳门对直,所以东汉以来的中东门大街被延长而贯通于西阳门和东阳门之间,它在宫城南墙外通过,成为全城的一条分界线,北面主要是皇家的宫殿和园囿,南面则分布着官署、寺院和贵族的邸宅。由于宫城的南门──阊阖门与南城的宣阳门对直,所以自阊阖门至宣阳门的南北向大街──铜驼街就成了全城的中轴线。宗庙、社稷和太尉府、司徒府等高级官署分布在铜驼街的两侧,有名的永宁寺遗址即在街的西侧。据记载,宣武帝景明二年在洛阳兴建外郭城,在整个外郭城以内划分为三百二十个方形的坊,每坊均四周筑墙,每边长三百步,即当时的一里。东汉以来的旧城成为北魏洛阳的内城。“大市”、“小市”、和“四通市”等工商业区都设在内城以外,位置在宫城以南,完全改变了《周礼考工记》所记“面朝后市”的传统。


北魏洛阳城的形制和布局,和两汉以来的都城相比,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的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衙署分列宫前大道的两侧,城外有方正的外郭,建有320 个里坊,为隋代的大兴城、唐代的长安城和洛阳城开创了先例。 


邺城遗址

三国时代建筑是东汉的继续,最值得注意的成就是204年改建的曹魏邺城。全城面积6.5 平方公里,平面矩形,由一条东西干道分为南北两部。北部除东北一角为贵族区外,均为宫室苑囿,主殿居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南部为衙署和居住区,中间有南北干道直抵宫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正、分区明确、有中轴线的都城。


北邺城呈长方形,东西七里,南北五里,有七门:南面三、北面二、东西各一门。该城的特点是:一条东西大道将全城分作南北两区。北区中部建宫城,宫城以东为贵族所居戚里及官署,以西为禁苑铜雀园,苑内置武库、马厩、仓库,西城垣中部偏北,以城垣为基础筑金虎、铜雀、冰井三台。南区大部分为居民里坊,只有少数官署,在全城中轴线的位置上辟南北干道,南通大城正南门,北达宫城。


整个布局区划分明,交通便利,克服了东汉洛阳城宫殿区分散、东西交通不便等缺点,形成了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一种新模式,给南北朝和隋唐都城规划以重大影响。


隋唐城址


隋唐城市遗址的发现现已发现的隋唐城址近20 处,最重要的是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和隋唐扬州城遗址。


隋唐城市的建设,继承并发展了魏晋以来都市建设的传统,属于封闭式的封建城市,其布局的共同特点,是将居民、市场全部局限在四周设置深沟高墙的里坊之中。隋唐的都城中可分为两种形式,第1种形式是隋大兴、唐长安城,第2种形式是东都洛阳城。


封闭式城市规划的长期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商业发展缓慢,商品经济力量不够强大的具体体现,这种城市规划在唐代达到了顶点。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从唐代晚期起,传统坊市制度的藩篱已逐渐被突破,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京城汴梁为代表的开放式封建城市出现,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城市平面布局的又一次划时代变革。


唐长安城

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36.7 公里。宫城置于郭城北部正中,北连禁苑,南接皇城。宫城皇城以外地面为里坊区,由11 条南北向大街和14条东西向大街将其划分成棋盘式的格局,其间布列110坊及东西两市。坊多作长方形,四周环筑高墙,坊内设一横街或十字交叉街道。东、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内辟井字形街道,临街开店铺,市中心为管理机构,市周围也筑有高墙。这种坊市制度,正是封闭式都市所独有的现象。


其整体设计,显然是以宫城、皇城正南门、朱雀大街及郭城南门明德门所在之南北线为中轴,严格按照左右对称的原则规划全城街道和坊市的,结构谨严,区划整齐。这种布局,合乎封建统治者所崇奉的帝王之居“建中立极”的都城建设理想模式,形象地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思想。7 世纪以后,相继于宫城之东北、东南兴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但该城的布局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隋唐洛阳城

该城横跨洛河南北两岸,整体略呈长方形,周长约27.5 公里。其皇城宫城不在郭城北部正中,而置之于城之西北隅地势高亢处。皇城前临洛河,后接宫城。宫城南部及东西两侧为皇城和东西隔城所包围;北部建前后重叠的二小城。皇城和宫城之东,为南北毗连的东城和含嘉仓城,西为东都苑。洛阳的主干大道,由皇城之端门通往郭城定鼎门,同样处于全城西部。洛阳城的坊市,分布于宫城、皇城以南和以东地区,这里虽也是棋盘式的格局,但里坊不是长方形而是方形。市场的位置也不象长安城那样左右对称,在城东部洛河两侧设南、北二市,于城西南部置西市,三市均傍可通舟船的河渠。


隋唐洛阳城将其皇城、宫城建于郭城西北隅,是有意区别于长安,表明其规格逊于长安一等。而皇城、宫城地处全城最高处,四面又有洛河、禁苑、隔城及二小城围护,远比长安戒备严密;里坊沿用北魏旧制,面积小于长安,有助于强化对居民的控制,这与它既是都城又是战略要地相适应。洛阳城比长安城小得多,却多设一市,市皆傍河渠,说明在设计上比长安更多地考虑了繁荣工商业的问题。


隋扬州城


不属都城,由于隋炀帝在此建江都宫,其城市规模也不同于一般地方城市。扬州是隋唐时期江南的一大政治经济中心,商业及国际贸易十分发达。重视水路运输,是它在城市规划上的突出特点之一,城内河道纵横,并与流经城下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运河相通。唐扬州城包括子城和罗城两部分,总面积大约20 平方公里。


子城:亦称衙城,即官府衙门集中之地。建筑在蜀岗之上,可以控制罗城。据测城周约7000 余米,从残垣可知城高约10 米,四周环以深壕。城墙为夯土版筑,门阙及其附近为砖砌。


罗城:建筑在蜀岗之下的平原上,大部分埋在现代扬州城之下。发现有唐代木船、古河道和桥梁,以及大量的各种釉色瓷器和生活用具,反映出扬州唐代的交通运输和商业的兴盛。 


宋元城址


宋元明时代与隋唐时代都城规划的最大变化是封闭式的坊制被开放式的街巷所代替,这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后期阶段。目前所知最典型的开放式街巷是元大都的街道,在南北大街(纵街)两侧对称地等距离地排列着东西向的平行胡同,这些规整的街巷一直沿用至今。宋元明都城规划的另一个变化是宫城位置的改变。从汴梁城开始,宫城皆居全城的中央,皇城(或内城)包围着宫城,其外再设大城,形成了以宫城为中心的重城式的布局。这与隋唐都城的宫城居全城北部、宫城前设皇城的布局相比较,宫城的地位在全城之中更加突出。宫城地位的加强还表现在对中轴线两侧建置的安排上。明代初年的南京城表现得尤其明显,明代北京宫城和皇城前中轴大路两侧的建置完全按南京的规制。礼制建筑和中央的军政官署集中在宫城前中轴大路两侧,是皇权至上的思想在都城规划中的反映。

 

北宋首都汴梁地处大运河中枢,水陆交通发达。城内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春秋以来的封闭并实行宵禁的坊市制,变成临街设店沿巷建住宅的开放性的新型城市。这是中国古代城市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此后城市建设均沿此制。北宋官式建筑融合中原与江南的特点而成,以风格绮丽、装饰繁复、手法细腻著称,不同于唐、辽的饱满浑朴、简练雄放。


辽上京

辽代都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上京为辽代五京之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辽国后,于神册三年(918)开始筑城,初名皇都。天显元年(926)扩建,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


辽上京由皇城和汉城两大部分组成。皇城在北,是契丹族居住的区域。城墙由黄土版筑而成,周围约6400 米,现存有南、西、北三座门址。门外都加筑瓮城,东、西、北三面墙上还保留有马面遗迹。自皇城南墙正中向北,有一条大道直通大内,大内位于皇城中部,是宫廷所在,四周有围墙,主殿基址在城中部最高处,殿后有排列整齐的小型建筑台基。城内东、南一带建筑遗迹很多,有的还残存院墙痕迹,应为官署、府第、庙宇和作坊。各组建筑物间亦有不规则的道路相连接。城内西部的小山上有寺庙和窑址。窑址出土匣钵、支钉等窑具及大量的白瓷片。城内北部为空旷地带,没有发现建筑址,应是搭设毡帐的地区。汉城在南面,它的北墙就是皇城的南墙,现存有四座门址。


明清城址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大都是院落式布置。主要建筑物都在纵轴线上,次要建筑左右对称地位于其前方两侧,以回廊或围墙围出矩形庭院。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基本的组合单元,较大建筑群组可在纵轴线上串连若干院落,每院称一“进”;更大的还可在主轴之侧加次要轴线一至数条,每条称为一“路”。各种不同规模的住宅、宫殿、衙署、寺观等就是这样组成的。北京明清紫禁城宫殿是现存最宏伟、变化最丰富的院落组合杰作。


元大都

元大都平面呈长方形,经勘探南城垣在今东西长安街稍南。全城南北长约7600 米,东西宽约6700 米,面积约50 余平方公里。皇城和宫城的范围也已探明。皇城位于城南部的中央地区,宫城偏在皇城东部。


元代都城遗址。在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至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规划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直接为明清北京城所继承。


明北京城

明代都城。即今北京市内外旧城区。又名紫禁城。


明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面积约为60 多平方公里。内城9门,外城7门。宫城在内城的中央,前朝为皇极殿(清改建后称太和殿),后宫为乾清宫。东、西华门在皇极殿前方的左右。宫城后面用人工堆成万岁山(今称景山),以为屏障。宫城前方左为太庙,右为社稷坛。宫城之外筑皇城,皇城内除西部为西苑太液池,东南隅为“南内”重华宫外,东部和北部都是为皇家服务的内官衙署和作坊仓库等。在皇城南门承天门(清改称天安门)至大明门之间为千步廊,左为宗人府和吏、户、礼、兵、工五部及其他院监,右为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等,除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以外,中央主要官署都集中在皇城前方两侧,改变了元大都官署分散的布局。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城的街道从长安街以北,仍沿元大都之旧;外城街道除个别地段有整齐的规划外,绝大部分或沿用旧路,或利用废弃的沟渠。由此可见,明北京城的规划重点是在宫城和皇城的建设上,特别是在宫城前的中轴大路两侧,对称地布置着太庙和社稷坛、中央官署和五军都督府、天坛和山川坛,从而加强了纵深效果,烘托了宫城的地位,突出了皇权至高的思想,这在封建社会都城规划的设计上是非常出色的。清代沿袭了明北京城的规划,基本未作改变。 


明南京城

明代早期的都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应天府城,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到洪武十九年初步完工。洪武二十二年又加筑了外郭城。如果连外郭城在内,明南京城可称世界古代第一大城。



我们的文博考研交流(二)群:

545725466

(已经加过一群的就不要重复加群了哦)

欢迎小伙伴们进群交流~

笔芯




编辑:梖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有哪些古都遗址?
洛阳的五大都城遗址今在何处
文博考研之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一):城址篇
2021年7月河南游记之——从洛阳隋唐遗址公园了解武则天的一生
京外线路推荐(九十四):元中都遗址
隋唐洛阳城是古建筑文化和古典艺术美学的结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