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较文学史||上古印度文学概述(上)


古代印度泛指南亚次大陆,是一个地域广袤而又相对独立的地理单位,它北倚喜马拉雅山,南接印度洋,东西两面濒海,几乎与整个亚洲大陆隔离而居。但“孤立”的地理环境并未阻滞得住远古文明在印度的崛起,印度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50万年以前,这里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20世纪人类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哈拉帕”古城遗迹的重见天日更是为印度悠久的人类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不仅如此,借助于南部的海洋和西北部的一些低矮的山口,印度很早就与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建立了广泛的文化、文明联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聚散地。

20世纪美国著名学者伯恩斯、拉尔夫等在综观印度文明史的概貌时曾形象地评价说:“印度不仅是一个面积广大,人口稠密的地区,而且还有许多不同层次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经济条件,其历史极其复杂。印度人操五、六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居民成分包括所有三大不同人种——黑人,黄人和白人——且组合和比例各不相同。……多少世纪以来,尽管有历史上种姓制度的无情隔离,印度仍是一个人类的熔炉。与此相对应,中国学者也曾有人把印度文化的总貌概括为“三多”,即民族多(约有400多个)、语言多(今天印度仅法定语言就有16种之多)和宗教多(目前印度99%的人口信奉宗教,主要宗教种类达9种之多,不出名的印度原生宗教更是无法计数)。印度文化、文明的这种丰富博杂投射到文学中去,也形成了后者特有的瑰丽多姿、丰富奇异的景象。几千年来,丰富多姿的印度文学也一直是人类文学弥足珍贵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 印度文明的缘起

 

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化的发源地,“印度”之名也由此而来。达罗毗荼人是印度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同时也是著名的“哈拉帕文明”的主要缔造者,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达罗毗荼人就已经发明并掌握了文字,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由于某些复杂的原因,今天达罗毗荼人的文字文明已经脉断难寻,目前有史可考的上古印度的文学遗产大都是外迁而来的雅利安人的创造。

雅利安人最初居住在里海和伏尔加河一带,属于印欧语系。公元前2000年左右时,他们中的一支经由印度西北部的一些低矮山口进入了南亚次大陆,之后他们不断南下,并以武力迫使达罗毗荼人不断南迁。从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雅利安人在南亚次大陆完整地演绎了从入侵者变为统治者的征服过程,他们的势力范围从印度河流域一直扩展到了恒河流域,期间他们也在达罗毗荼人的文化灶基上成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文明,并逐渐完成了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的转换。

大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左右的时候,奴隶制阶级社会就已经逐步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确立起来了。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印度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一制度把人按职业、地位、肤色、出身等的不同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具有严格的身份和行为规范的区分,彼此不能逾越。其中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阶层的是婆罗门和刹帝利。为了进一步维护奴隶主阶层的利益,与这种种姓制度相配合,公元前7世纪时,古代印度还出现了婆罗门教。这一宗教是在古雅利安人的早期宗教形式——吠陀教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了僧侣阶层的奴隶主阶级婆罗门的利益。另外,除了吠陀教和婆罗门教外,上古印度还涌现出了另外两种重要的宗教形式即佛教和耆那教,它们的产生年代明显地要晚于吠陀教和婆罗门教,大约诞生于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公元前6世纪左右,代表的主要是世俗奴隶主阶层——刹帝利的利益。上古印度的这种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和众多宗教的出现既构成了这一时期印度文学的重要的社会发展背景,同时也为这时期的印度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

 

二、 古印度文学的历史分期

 

上古印度文学是当时世界上最古老、最繁荣的文学之一。一般说来上古印度文学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时期:吠陀时期(约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和史诗时期(约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34世纪)。吠陀本集》与印度两大史诗分别是这两个时期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一)吠陀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就是指“吠陀文学”。这一文学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遗产,是古代印度人在世界文学史上“说出的第一句话”“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和“学问”,即知识的总汇 。“吠陀文学”有狭意与广意之分,狭义的“吠陀文学”指的是吠陀本集》,广义的“吠陀文学”除了本集外,还包括与之相关的众多阐释发挥之作。

吠陀本集》共有四部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这四部“吠陀”是印度古往今来的多种宗教的“圣典”,它们在印度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往往不啻于圣经》之对于西方基督徒的意义。四部“吠陀”中,《梨俱吠陀》的产生年代最为久远,同时地位也最高,它是整个吠陀本集》的基础,“其他三种《本集》里都有许多诗是从这里面摘出来的,或者是大体上相同只词句稍有变动”,另外就文学的含金量来说,四大吠陀中《梨俱吠陀》也是最多的,其次是《阿达婆吠陀》。

广义的“吠陀文学”中,吠陀本集》的附属性解释文献主要是指《梵书》、《森林书》《奥义书》等,它们基本上都是由婆罗门的祭司积累起来的,是上古印度人“一层一层一代一代的对吠陀本集的补充说明”。里面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有关于祭仪的描写,有神秘的哲学议论,有反映古代人民生活与想象的故事、传说,乃至生动的对话”,但往往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说理性,文学性上要远远地低于《吠陀本集》。但就文体而言,这些文献多数是用散文写成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们也可被视为是印度最古老的散文作品。

吠陀本集》所使用的语言现在一般被叫做“吠陀语”,这一语言是目前世界上有古文献可查的最古老的语言形式之一,语形变化非常复杂,在使用范围上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后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吠陀语”日趋规范化,在这一基础上诞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即“梵语”(诸梵书所使用的语言就已经是由吠陀语演变而来的古梵语)。“梵语”后来成了古代印度的“雅语”,其地位及作用与中国古代的“文言”极为相似,在古代印度是全国通用的文学语言,后世印度不少名垂千古的名篇佳作就是用这一语言写成的。



(二)史诗时期的文学

“史诗时期”因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主要就诞生于这一时期而得名。这两大史诗是东方史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它们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如同东西方两座对峙的双峰,共同耸立于古代人类文化之颠。

在上古印度,这两大史诗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印度人民数世纪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既总结了印度人民的过去,也影响着印度人民的未来。至今这两大史诗在印度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印度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养料。不仅如此,这两大史诗也拥有巨大的世界性影响,尤其是南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古典文学的建立和发展往往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这两部史诗的具体情况本书将在后面作专门的评析。

史诗时期除了两大史诗外,佛教文学也是这一时期的另一种比较突出的文学样式。

佛教大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是适应刹帝利与婆罗门矛盾斗争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它维护的主要是刹帝利和吠舍阶层的利益,早期佛教的产生对王权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佛经是佛教徒的宗教经典,统称为“三藏”:律藏、经藏和论藏。如“吠陀”文献一样,佛经中也包含着大量的古老的神话和寓言故事,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也可被视为是印度上古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构成来源。

佛教文学中的《本生经》是印度佛教寓言故事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寓言故事集之一。按照佛教的说法,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经经过无数次的轮回转生,在这些转生中,他曾经作过国王、太子、大臣、天神、商人、大象、猴子等。释迦牟尼每一次转生都有一个与之相应的转生故事,而《本生经》就是这些故事的汇集。

《本生经》规模宏大,故事丰富,在思想内容上也常常是精芜并存。一方面它主要地要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目的,因此消极保守的倾向难免在许多故事中有着十分明显的流露;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故事虽然经过了佛教徒的精心加工和篡改,但仍然保留着民间故事的某些特有的民主性成分,如对欺诈虚伪、自私残暴的讽喻,对团结友谊、知恩图报等的肯定和歌颂等,这类故事的存在使《本生经》即使是披着宗教的外衣,但也仍然闪烁着熠熠的光辉,充分地显示了印度民众的智慧。另外在艺术上,《本生经》进一步发展了《梵书》、《奥义书》中已经开始出现的诗文并用的形式,而且其在运用比喻说理方面的技巧也已经非常娴熟,后来随着佛经的世界性传播,《本生经》的这些艺术特色对许多国家的文学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文明没有断绝,断绝的是印度河文明!要搞清楚!
印度史诗时期文学之二:《摩诃婆罗多》1
每日慕课|外国文学史——印度史诗 浙江工商大学蒋承勇
印度中古文学概述
百部名著一句话点评
【赏析】蚁垤《罗摩衍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