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SERINDIA | 斯基泰文化: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代表

(本文转载自《文明》2018年第3期,特别感谢郭物研究员授权给两江物语公众号,版权归属郭物研究员)

斯基泰文化向来被看作欧亚草原游牧文化的代表。斯基泰(Scythians),又译西徐亚人、斯奇提亚人,是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活跃一时的游牧民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从贝加尔湖、叶尼塞河到多瑙河之间广大地域的游牧人,狭义是指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生活在北高加索、黑海北岸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和社会,与希罗多德《历史》记述的王族斯基泰、游牧斯基泰和农耕斯基泰一致。

关于斯基泰人的来源说法很多,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观点强调黑海北岸至伏尔加河地区木椁墓文化在斯基泰文化形成中的作用。第二种观点相信希罗多德《历史》的记载,认为斯基泰人来自亚洲中部地区,即东来说。欧亚草原西部地区(以阿尔泰山和哈萨克斯坦草原的交界为界,东为欧亚草原东部地区,西为欧亚草原西部地区)发现的一些葬俗、器物和艺术形象被证实可能来自乌拉尔山以东,特别是中亚草原地区。这些文化因素是:蝴蝶形格短剑、菱形或者子弹形箭镞、克莱门兹式头盔、穿钉战斧、马镫形穿孔的马衔、车诺格若沃和扎博廷斯克式马镳、钮镜、石盘、拜什托格式铜、鹿石、鹿的形象、蜷曲豹形象、猛禽形象、格里芬形象、太阳符号、野猪形象和建筑在地面上的向心木构墓葬。

南俄发现的斯基泰叠加现实动物和格里芬的金鹿饰牌

一定程度上说,斯基泰来自东方的问题因文献而起。在《希波战争史》中,希罗多德引述公元前7世纪末的希腊诗人阿里斯忒阿斯(Aristeas)《独目人》叙事诗,记述在欧亚草原的旅行见闻,说他曾在阿波罗神鼓励下远游伊塞顿(Issedones),在伊塞顿人那里听说,过了伊塞顿就是独目人(Arimal)的地界,然后就是看守黃金的格里芬(Griffins)的地界,最后直到海滨的希伯尔波利安人(Hyperborean)的地界。由于独目人的突然强大,伊塞顿人被独目人驱赶出他们的故地,而伊塞顿人又赶走了斯基泰人。原来住在黑海北部的金麦里人(Cimmerians,又译钦麦里人),又因为斯基泰人逼迫而放弃了他们的领土。《历史》还引述了另一个传说,说斯基泰游牧人原来住在亚洲,在战争中被马萨革泰人(Massagetae)击败,渡过锡尔河(Araxes river,也被考订为伏尔加河),进入金麦里人领地。

斯基泰西迁产生的冲击在高加索以南地区也留下痕迹。文献记载,公元前7世纪,一部分斯基泰人,可能是需要建功立业的年轻人追击金麦里人到外高加索地区,入侵小亚细亚并占领了这里的些地方,参与这里错综复杂的斗争约28年。亚述首都尼尼微档案室中的泥板文书记载了其中的一些历史片段。公元前681年至公元前668年之间,亚述国王阿萨哈敦(Esarhaddon)击败图什帕国王(Teushpa)领导的金麦里人。公元前674年,斯基泰国王伊什库扎(Ishkuza)和亚述的公主结婚。三四十年后,他们摧毁了乌拉尔图王国,并控制了米底王国。在公元前619年至公元前609年之间,巴比伦国王涅波婆拉萨尔的编年史中提到斯基泰加入反对亚述人的行列。约公元前610年,斯基泰人联合米底人占领了尼尼微,之后,却被米底人逐出高加索。被逐回草原的斯基泰人开始在第聂伯河下游地区建立第二斯基泰王国(the Bosporus Kingdom),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斯基泰王国。

综合来看,大约公元前8世纪晚期发生了民族大迁徙。独目人将伊塞顿人逐出居地,出逃的伊塞顿人冲击斯基泰人。斯基泰人被迫西迁,其间又受到马萨革泰人的攻击,被迫越过锡尔河,移居黑海之滨,这又使得原先聚居该处的金麦里人逃入小亚细亚。而一部分斯基泰人也追击金麦里人进入小亚细亚地区,介入小亚细亚、西亚不同社会的冲突,最后因失败返回高加索山、黑海北部地区的草原。这一重大事件改变了欧亚草原古代人群的分布格局:斯基泰西迁后,马萨革泰人可能驻牧于锡尔河北岸至里海东岸一带,伊塞顿人则占有了伊犁河、楚河流域。公元前7世纪,斯基泰人统一了北高加索地区并扩展到黑海沿岸,发展成一个游牧帝国。

俄罗斯图瓦阿尔赞2号冢出土的金鹿头饰

早在斯基泰人西迁之前,欧亚草原东西两端一直就有交流。保加利亚北部别罗格拉杰茨村附近的金麦里人的古冢中有鹿石样纪念石碑,属于前斯基泰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这样的发现大约有10例;北高加索地区发现同时期的4个鹿石和阿尔泰地区,特别是新疆青河、富蕴县的鹿石形态很相似;还有学者指出蒙古、图瓦的鹿石图案和北高加索地区科班文化青铜饰牌上的鹿风格相似;考古发现证实了《历史》对斯基泰人使用青铜的记载——早期牧业文化的交流使东方的箭镞、鹿石和铜等传播到北高加索地区,欧亚草原东西方的物质和信息交流在这一时期是畅通的,这是后来斯基泰人西迁的基础。

公元前7世纪斯基泰文化中的器物很多和东方的相似:金箔饰件上的牛角杯是斯基泰人缔结金兰之约的用具,而牛角杯在小亚细亚和迈锡尼文明中也有发现,因此,它们在斯基泰文化中的出现,可能是源于小亚细亚的传统,也可能是西迁时从东方带来的习俗。哈萨克斯坦及新疆发现的蝴蝶形格短剑或为斯基泰同类短剑的来源。希罗多德记载富有的斯基泰人和伊塞顿人都会把主要敌人的头盖骨割下贴金做成杯子,俄罗斯图瓦阿尔赞国王谷墓地、中国新疆伊犁的索墩布拉克文化中都有被割锯头盖骨的现象。

斯基泰人的金鹿牌饰

总之,新疆阿尔泰山和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兴衰可能反映了公元前8世纪以前发生在欧亚大陆的西迁运动。根据考古发现,新疆及周边地区在斯基泰西迁之前已经和黑海、里海北岸地区有了一定的互动关系,三道海子文化遗存(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6世纪,蒙古西部、图瓦、阿尔泰山和天山以北地区以鹿石为主要特征的考古遗存)在其中起到主要的作用。斯基泰西迁后,欧亚草原进入以游牧为主要经济方式的时代,整个草原分化为几个大的人群,这些人群内部的分化也加剧。就考古学文化而言,有哈萨克斯坦草原的塞人文化、阿尔泰山的巴泽雷克文化、环准噶尔地区的诸考古学文化、米努辛斯克盆地的塔加尔文化、三道海子文化遗存等。由于游牧经济的普及,东西方草原地区的交流更为频繁,欧亚草原文化逐渐趋同,形成以铜、兵器、马具、动物风格艺术为主要特征的草原游牧文化。

//////////

郭物(Guo Wu)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1999 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为考古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新疆队副队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新疆考古、欧亚草原考古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2008 年 8 月至 2009 年 8 月为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曾应邀赴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瑞典、日本、韩国、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参加学术会议和开展田野考古工作。2016年曾参与 DAFA、联合国中亚考古队共同探讨阿富汗考古遗址保存保护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斯基泰人与欧亚草原黄金之路
移动的文化桥—黄金草原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欧亚草原东部的考古发现与斯基泰的早期历史文化
欧亚草原地带早期金属器上的鹿形纹样研究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谈谈古代斯基泰人的一些惊人的事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