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大名窑之哥窑与官窑之谜

哥窑是与官窑类同的一个窑口,非常接近。哥窑和官窑的接近程度,有时候连专家都分辨不清。很多瓷器,在这本书上定为官窑,到另一本书上可能就定为哥窑,有时区分它们确实很困难。

哥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尤其五大名窑中疑团最多的窑口,为什么呢?因为史书上的记载都不太详细,哥窑的窑址至今不明。有人说它的窑址在杭州,有人说在河南,有人说在景德镇,还有人说在龙泉,但就是没有真正挖出这个窑址来。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章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哥窑和龙泉窑都在今天的浙江龙泉县,南宋时有兄弟两个人,老大叫章生一,老二叫章生二,各主一窑烧造,哥哥烧的叫哥窑,弟弟烧的叫龙泉窑。这是嘉靖时期的一种说法。

哥窑的特征

故宫哥窑

第一个特征就是金丝铁线,这是它的典型特征。'金丝'是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铁线'是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金丝铁线在古代还叫'文武片',指的是开片的大小。

金丝铁线实际上是陶瓷烧造中的一种缺陷美。在烧造中,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瓷器出窑以后,釉就会开裂。如果你们看过出窑,就会觉得非常神奇。哥窑刚一出窑,釉面炸裂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一个瓷器能炸多长时间呢?能炸两年,这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

哥窑能够呈现金丝铁线,原因就是它要炸两年。当它出窑冷却以后,过去直接搁入炭黑水,现在直接搁进墨汁里,拿出来以后,瓷器就形成大块的黑开片,非常清晰。很细小的开片,由于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所以就搁在那儿,时间长了,气体进去以后,会氧化成黄色。金丝铁线因此而形成,它是时间造成的。我们从这点可以判断,如果没有黄线,它的烧造时间就很近。那么,有黄线是不是就很古老?不一定。现在有人能加速金线的氧化过程。有人用几个月的时间,用烟熏制,强化它的氧化过程。所以你看到金丝铁线全部完美的东西,也不一定是真的。

故宫哥窑

金丝铁线的说法,并不是很久远的事,到了清代才有这样一说。《处州府志》中载:'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圾碎,亦冠绝当世。'当时对哥窑的记载说它这种细小的开片冠绝当世。哥窑的工艺,已经由原来的无法控制,到能够主动控制,这个过程已经变成了一个主观的追求。

关于哥窑的开片,还有很多传说。有一说是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造青瓷,各有成就。哥哥忠厚,瓷器卖得好,弟弟顿生妒意,就抓了一把黏土搁在釉缸里,这样开窑后就会使釉面开裂。本来开裂了是个缺陷,没想到被推到极高的地位,反而卖得更好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弟弟在开窑前往里泼水,使釉面炸裂。这些实际都是一些外行的说法。外行不知道烧造的工艺,这个工艺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哥窑的这种缺陷,被文人赋予一种美的追求,叫缺陷美。缺陷美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哥窑就在这样一个地位中诞生了。

哥窑的第二个特征是紫口铁足,官窑也有这个特征。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说:'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曹昭是松江人,就是今天的上海市郊区。《格古要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关于古董的文献,在明初成书。

官哥之谜

我们刚才讲了,哥窑有开片,官窑也有开片;哥窑有紫口铁足,官窑也有紫口铁足。那么有没有可能它们是一种东西呢?有人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在南方的吴语发音中,官、哥不分,北方人听起来都一样。吴语中管官窑叫'guo ya',北方人听起来就是'哥窑'。所以有人认为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瓷,就是宋代的官窑,因为南北方语言上的误差,被人为地分成官、哥两种窑口。

第二个疑问:有学者认为,哥窑不创烧于宋,而创烧于元,只是仿宋官而已。换句话说,他认为哥窑是元代人仿宋代人的瓷器。这种说法的证据是哥窑最早的记载就在元末明初。元末孔奇的《静斋至正直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器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器,不可不细辨也。''乙未冬',指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在杭州的市场上买了一个香鼎,是'哥哥洞窑'的。看着挺新,但又觉得像旧的,看到的人很疑惑。正好碰到一个老头儿叫王德翁,他说最近哥哥窑烧得特别像古官窑,得仔细看,好好辨别。

那么,从这段记载中,孔奇认为哥窑是元代晚期出现的仿品。但我个人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哥窑还是宋代的,不是元代的。原因有这么几点:第一是造型。我们能看到的哥窑跟官窑的造型,没有大的区别。没有看到一种极特殊造型的哥窑,超过历史的局限。没有一件元代造型特征的哥窑,存世的哥窑都跟宋代的造型一致。

第二是釉色。哥窑的釉色不符合元代人的审美观。元人尚白、尚蓝,对官窑、哥窑这种青瓷不感兴趣。

第三是背景。元人喜欢金戈铁马、驰骋千里的感觉,并不喜欢宋人小桥流水的感觉。从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判断,我觉得元代复制宋代的瓷器,可能性非常小。

官、哥两窑小结

官窑

一、有一种说法是'官哥不分',可见它们的类似程度非常高。实际上还是能区分,一般的说法是:开大片为官,开小片为哥。这是一个简单的判断。

二、官、哥两窑同属官窑中的青瓷系统,以釉色和开片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它既要有釉色的美丽,又要有开片的美丽,以双重标准作为该艺术表现的准则。

三、官窑和哥窑代表着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

宋代五大名窑中,已经讲了汝、官、哥三窑。剩下的钧、定两窑,与前面三窑相比较,从釉色上讲,有不同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丝铁线”的由来
这件英国馆藏的宋元官窑渣斗尊,其实是哥窑之祖!瓷器鉴定真知堂
浅谈“老”哥瓷鉴定的方法
宋五大名窑各自特点分析
科普丨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
[转载]雨过天青云破处:宋瓷之美,卓绝古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