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火湿痰病机、病症与调理

风、火、湿(痰),既是六淫之气,(寒、燥、暑邪,亦属六淫,又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也是脏腑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又是直接或间接致病的内外因素。

 

一、风的病理病症与调理

 

风有内外之分。外风为六淫病毒之一;内风系身中阳气所化,多呈火热炽甚或肝阳偏亢所致的一系列气血逆乱的症候。

风症特点

1. 外风:病起急骤,身热而渴,恶风,或兼咳嗽。肢体酸痛,或骨节红肿,游走不定,或皮肤发生风疹作痒,或口歪舌强等。

2. 内风:多系肝阳、肝火所产生,或由于情志起居、饮食失节等因素而诱发。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多有头目眩晕、抽搐震颤、癫狂,或卒中、口眼涡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等。

风症病机

1. 外风:风为六淫之首,四季皆能伤人,经口鼻或肌表而入。经口鼻而入者,多先犯肺系;经肌表而入者,多始自经络,正虚邪盛则内传脏腑。此两者感受途径又可以同时兼有。

风邪很少单独袭人,往往兼邪同犯,如冬多兼寒;天气由寒转暖,则多与温邪入侵而为温病;时令多湿或居处潮润,则兼湿为患;也有风、寒、湿同时感受而致病的。因为阳邪,其性善行速变,故犯经络骨节,其痛多游走流窜而无定位。挟热者为风热,多犯头面咽喉;兼湿者多犯下肢。又,风气刚劲,常卒然伤人,留滞经脉,出现口歪舌强,肢体拘急挛痛等证。

2. 内风:内风系自内而生,产生内风的病机如下。

(1)热极生风:凡热极之症,必灼伤津液,消烁营血;营血既伤,心肝受病,邪热上扰,可出现惊厥神昏症候,此即所谓“热极生风”的病机。

(2)肝风内动:肝脏内寄相火,体阴用阳,赖肾水以滋之。肾水不足,肝失所养,体弱用强,则肝火偏亢而上炎;风自火生,血随气升,横逆络道,上冲巅顶,直扰神明,可出现眩晕、抽搐,或卒中不省人事等症候,此即“肝风内动”和“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病机。

(3)血虚生风:肝为藏血之脏,其性刚强,赖血液以濡养。血虚则肝阴不足,肝阳偏亢,风自内生,也会出瘛疭、眩晕、痉厥等症。

总上内风病机,可以看出,内风为病,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此外,内风又与痰有一定关系。如内有痰火郁结,则更易生风;反之,肝风内动,痰浊也随之上逆,易出现卒中。有关痰之病机,容后再述。

风症的辨证施治

1. 外风

(1)风寒:如感冒伤风,症见头顶强痛、恶寒或发热无汗、鼻塞、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疏风散寒,用葱豉汤或荆防败毒散之类。

(2)风热:风热外感,多犯上焦,见头胀、咽红肿痛、发热不恶寒、或少汗恶风、目赤胀痛羞明、咳吐黄痰,也可见头面焮红肿痛、乳蛾、鼻渊,如风热伤络,则为咳血咯血、小便色黄、脉洪数等。治以疏风清热,用桑菊饮或银翘散之类。

(3)风湿:风湿为患,表现于肌表经络的症候,如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窜走不定、湿疹、风疹、水疱等,表现于肠胃的症候,如肠鸣腹痛、泄泻、泄出清水等。治以除风化湿,在肌表经络用羌活胜湿汤之类;在肠胃用藿香正气散之类。

2. 内风:病情轻者,主要症候为头目眩晕、心绪不宁、手足颤动,重者突然出现抽搐昏迷,口眼歪斜、角弓反张、半身不遂等。热极生风,必兼热盛证状;虚风内动,必兼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症状;血虚生风,必兼血虚内燥症状。

内风的治疗,凡热极生风者,宜平肝熄风,用羚羊钩藤汤之类,并可参酌病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如虚阳妄动者,宜滋阴潜阳法,用大定风珠汤之类。血虚生风者,宜养血熄风,用加减复脉汤之类。

此外,治疗外风、内风,均可根据病情,参用养血、活血的方法,古人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病机学说---内生五气(邪)病机---内风(风气内动)
内生“五邪”病机——寒从中生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学说7
内生五邪之内风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何谓“肝气”、“肝阳”、“肝火”、“肝风”?|肝气|肝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