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漱溟:自学,是一片向上心

梁漱溟没有读过大学,却做了北大教师。梁漱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学。

谈到学习,梁漱溟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他说:“非到引起兴趣和注意,我不去读它。我之好学是到真‘好’才去‘学’的。”

教导儿子,梁漱溟也提到“兴趣”:“兴趣就是生命,剥夺一个人的兴趣等于剥夺他的生命,鼓舞一个人的兴趣便是增强他的生命。一个人要认清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兴趣。”

课堂学习无疑是重要的,但仅有课堂学习,缺少主动积极的自学,课堂听到的知识不会得到进一步的消化与深化。

要想把课堂上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生命,必须通过“自学”这一环节。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所以,即便有老师指导,自学也不可或缺。

上中学时,梁漱溟课堂听讲之外,课前课后都坚持自学,天性并不聪明的他,学业却突飞猛进。

另外,自学还不仅关乎知识的摄入,更关系人心的向上,正如梁漱溟所谆谆教诲的那样:

自学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单是求知识,不足以尽自学之事。在整个生命向上自强中,可以包括了求知识。”

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

1940年,梁漱溟在重庆,当时,日寇轮番对重庆进行轰炸,但梁漱溟无所畏惧,一反常规地不去躲警报,照常看书思考,埋首工作。

1940年5月初的一天,重庆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三位青年,逃警报回来,发现学校操场上放着一张藤圈椅,一问,才知是他们的客人在警报时间内从房内搬来看书的。他们的客人戴一副无边框眼镜,身穿长袍马褂——他就是梁漱溟。

任何时候,梁漱溟都能坚持自学,甚至将生死置之度外。支撑他的,正是“一片向上心”。

人不可能一辈子做在校学生,毕业离校时,课堂上的老师带不走,学校里的设备带不走,“自学”的习惯却可以打进背包,伴你走天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漱溟:我是如何自学的?
梁漱冥:读书如何“无师自通”
梁漱溟:苦闷的来源,在于心地不单纯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漱溟先生只言片语20句,看透未说破
梁漱溟|苦闷的来源,在于心地不单纯
什么才是自学的根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