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师】张大文:讲台边上受教五十年



与其说在讲台前授课,不如说在讲台边受教。——这一句话,可以成为我迄今五十年教学生涯的总结。


还清楚地记得,刚踏上讲台不到三个月,生物教研组的一位老教师,走到我们语文组办公室,亲切地问我:“小张,你来了两个多月,有什么困难吗?”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回答:“没有什么困难……”他随即正色道:“这说明:一,你能胜任;二,没有钻研。”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当我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正得意时,坐在下面的老校长听出了我的破绽,教“排”字却没讲清楚排出的是“大钱”。我多想再重教一次!可教学有它自身的规律,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律,课文要三年一轮,此刻只能做些弥补工作;更重要的是汲取经验教训,并把它们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聚焦在每天遇到的新问题中,换来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就会解脱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之患,而从战略高度培养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这种实践和认识终于在“文革”结束后迎来了新的考验。当时新时期的第一版语文教材里,收录了马烽的短篇小说《结婚现场会》。其中写到老牛筋有一天数落女婿道:“你们结婚时我有没有要过你一个小钱的彩礼!”——我看到“小钱”一词,突然眼前一亮,立即启发学生思考这里何以要用“小钱”,如果用“大钱”或不大不小的“制钱”行不行。学生查词典把这三个概念弄清楚后,便自然懂得老牛筋借“小钱”穷尽不收彩礼的道理了。


当我课后例行反思之时,想到这么一个教学上的遗憾得以弥补需要十几年之久的积累与等待,可见教育、教学的严谨严峻,是必须要终身为之的。这时,二十年前那位生物老师的精炼概括之音和老校长的谈言微中之声,仍在我耳边回响。


在新时期明媚阳光的普照下,经过多年的实践,语文教学的运行规律也得以初步总结:先让学生接触表层意义上的语言文字,再启发他们理解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接着思考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来表现,从而掌握渗透作者思想感情的、具有作者个性特征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这样一个“语言——思想——语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经过专家论证,具有规律性的意义。后来,我就在此基础上,写成书稿《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新探》,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写教案,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一。我一直非常重视教案的撰写。五十年来,凡有所教,必有所写。哪怕是教了十几遍的课文,也要重起炉灶,坚决不用旧教案。这是因为,教育对象不同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不同了,对教材的处理就必须日新月异,突破口因此转移,制高点随之变化。我曾说过:别人嚼过的馍不甜;自己嚼过的馍,也不甜。——这不是否定旧教案,恰恰是尊重旧教案的辩证法。正是旧教案孕育、滋养了新教案,使它们生生不息。因此,人一天天老起来,但笔下的教案,却如同一个个婴儿,始终是新的,就像五十年前我的第一篇教案一样。


然而,婴儿的成长既需要语言的习得,也需要思维的培养。通过“语言——思想——语言”三阶段的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以后,便亟待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来支撑引领这两者的实践。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准确而灵敏的感悟。它的培训要旨是让学生很快进入课文作者或作品人物的心理状态,感悟其言行,揣摩其神态,进而获得语感,可见这是一个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系统工程。尽管一路走来很艰苦,但是效果不错。


一是学生可以以已知探求未知。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第一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一个“也”字,意味着去东京以前的那个地方(即清政府统治下的旧中国)无非是这样,失望了;现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又失望了,便来到仙台;在仙台却碰上了这样好的一位先生,所以他是“我”两度失望后找到的唯一希望。这个习得,由一个“也”字步步引出,揭示了句子的内涵,可谓语感到家。


二是学生可以以浅知挖掘深知。例如伏契克《二六七号牢房》第一句是“从门到窗是七步,从窗到门是七步”,而且文中还有几处反复。——这不仅仅指牢房的狭小,而且是说明一个动态的徘徊过程,是一个思考、准备把牢底坐穿的酝酿过程,是一个心系革命、随时准备迎接胜利到来的心理过程。这样理解,有助于举一反三。当学生读到鲁迅《野草》第一篇《秋夜》中第一句“我家后园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时,就不难理解它所反映的处于“彷徨”状态中的作者的心理过程了。


三是学生可以以明知获得暗知。例如于是之的《幼学记事》一文中这样说:“我后来所以还喜欢读点书,全靠我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因此,整篇文章写了邻居老郝叔、老师卫天霖、就读于辅仁大学的小学同窗、法文补习学校的老师对他的指导与帮助。总之是每个细节通向“全靠良师益友”这个结论。但是,客观地说,一个人的成长,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作者为了感谢师友,在文章中只写前者的作用,是完全可以、十分应该的。但是,作者可以而且应该说的,我们读者却不一定可以甚至完全不应该说。于是,我便启发学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者成长的“内因”来。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经过认真阅读,反复讨论,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总结出于是之成才的内因的四个方面:好学、深思、坚韧、惜时。正是内因的这些根据,才接受了外因的那些条件,里应外合地相互作用而成长。


在以上培养语感的过程中,体现了“寓教于练”的特点。寓教于练,就是学生的练和教师的教,互为表里,同步落实。教师的教,好像黑夜里的一盏灯挂在前方,使学生明确方向,有个目标,但是具体的路,要学生自己去摸索着走出来,其间沟壑坑洼、摸爬滚打、艰苦备尝,终于灯灯相照,迎来曙光初照的黎明。——这是因为教师根据课文思路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答题情况不外乎顺之则对,逆之则错。由于这种反馈泾渭分明,一目了然,也就能当堂对症下药,解除疑难。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思维活动都要受到课文思路的合乎逻辑的、合乎规律的制约与检验,所以能够切实做到教学相长、练练相生,学生可以感受不断提高语感能力的兴趣,教师可以感悟似乎不是我教语文,而是语文教我的痛快。


具体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语感是可以补白、派生、创造、新生的,是可以由“感其所感”发展到“感我所感”的。于是,一条由模仿借鉴到创造开拓的新思路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是化形象为抽象,二是化无疑为有疑。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进而提高自主学习水平。看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进步,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教师自己在进步,学生的进步就是有保证的;而且,学生的进步反过来又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学生尝试着编出的标准化试题,实际上是从心理发展到类化分化阶段自然出现的对语感的急切需求的反映,即正确的答案需要在错误的干扰中确立起来。尽管孤立地看,一词是多义的,一句是多解的;但是,从整篇文章看来,一词只有一义,一句只能一解。就像训练学生查字典一样,只能选择适用的义项,必须排除其他义项,虽然它们在其他地方又是适用的。只是设计选择肢的工作,为了提高效率,有时须设计得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这是字典里所没有的,也是超过字典的地方。


就这样,跟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能够具体而微地领悟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大道理,内心滋养着持之以恒的底气。人们说,读书可以养气;我体会,教书也可以养气。因为教书是更好的读书:一方面,有求知欲;另一方面,有教学欲。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有利于智商、情商和责商的齐头并进与相互促进。不做教师,是为读书而读书;做了教师,要为教书而读书,甚至书非教而无以读好也!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才能读好书;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来教,才能教好书。


在这种既做教师又做学生的双重身份中,在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也很想尝尝教语文的甜头。事实上,在上述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们也往往扮演了教师的角色。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班中有两种意见引起了争论。我想学生研读课文、深入思考、对人物经过讨论、辩论做出公允评价的机会来了。于是,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了辩论。同学们不但从大的方面着眼,而且从具体的词句着手。例如有学生提出,如果我们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一句话理解得具体实在一些,丢项链——赔项链这件事岂不是“败坏”主人公的虚荣心,但又成全了她的至关重要的思想品质吗?——这样双方又在更高的层面上展开论争了。


后来,大家公推一位同学总结。女同学身着黑色套装,落落大方,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这一天,正好华东师范大学全国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来听课,都以为这一袭黑色套装的女学生就是教师,直到我这个真教师走上讲台,才恍然大悟。——可见,做教师做得真有趣味,做语文教师更有趣味啊!当我看到大家通过论辩、提高认识后展露的笑容,我便看到了自己的责任:师生关系始终是一对矛盾,如何让大家在“和而不同”中更上一层楼,就要看下一步怎样走,怎样保持好学不倦的势头走下去。——于是,我便从刚刚结束的校运动会上我做跳高裁判所受到的教育谈起。


在运动会上,班上有位跳高能手在人家纷纷落马时独占鳌头。在新的高度上,一次又一次跳不过,眼看就要结束了,第三次跳竿却颤颤巍巍地搁住了。于是又增加高度,又可以跳三次。最后终于失败了,但恰恰在这时,在跳不过更高的高度时,他却成功了!他是冠军了,他破了纪录了!他站在领奖台上,被大家簇拥起来了!


这就告诉我们:减之一分则胜利,增之一分则失败。一个人往往是胜利者和失败者兼而有之。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和失败作斗争的过程,如果在进步的时候看不到停滞的、退步的因素,忘记了失败的危机感,将是何等危险!


那么语文教学新的循环圈在哪里呢?


我沿着语感训练的阶梯拾级而上,依循文体沟通的序列,试图走一条作文高效之路。我以教《药》这篇文章为尝试。它不仅通过华夏两家的悲剧,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描写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牺牲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竟成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治病的“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药》的思想意义既然如此深刻,我们就不难循着课文的思路,对当时群众的思想水平和革命者脱离群众的症结做出详尽的分析,既为编写议论文的提纲做好准备,又为小说与议论文这两种文体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在同学们初尝甜头之后,我们便陆续发展成为记叙、议论、说明三种文体之间两两相互沟通以及各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的交互沟通。实践证明:文体沟通的训练既有利于强化模仿、学习的扎实功底,又有利于开拓发展、创造的广阔途径。


在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受学生学习热情的感染与鼓励,下决心把几十年来语文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来一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总结,以探索中学语文教学的体系究竟该如何组建。后来就逐渐发展成为一部书稿的雏形:从中学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感训练着手,通过纵向语感训练、横向文体沟通两个方面,阐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方法。


如今回顾五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我只想说:生命不息,受教不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独立教师的创业之旅
于漪:为师——“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第84期正道探索▏“六步自学法”,让课堂成为生命狂欢的舞台
蘧孔杯第八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候选人⑥雷晓玲
西渡:王尚文先生和我的语文记忆
语文老师,请你走下讲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