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达标也真扰民,怎么办?

  企业排污,附近居民投诉不断。生态环境部门一监测,各项指标合格。告知居民,但居民依旧不依不饶。生态环境部门执法却没有法律依据,环境纠纷陷入了两难境地。

  该如何解决这一普通而又棘手的问题?上海市生态环境部门积极采用人民调解机制,让相关利益方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谈问题,科学探讨破解之道,化解了不少矛盾,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油烟气达标排放却扰民

  上海市闵行区就遭遇到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近年来有一小区居民不断地投诉。原来在他们居住的小区旁有一家轴承厂,里面有一个热处理车间,在冷却钢化过程中,会排出油烟气。几年中不少业主跟区环保局、新闻媒体都反映过,但油烟气问题一直没得到妥善解决,居民们很不满意。

  闵行区环保局感觉很无奈:“如果企业违规,我们肯定会’处罚’。但厂区几次的检测结果都是合格的,因此无法采取行政处罚手段。这也让我们反思,在我们的执法跟老百姓满意之间还有一个空白,需要补上。”

  企业也很憋屈。上海联合滚动轴承公司负责人坦言:“我们1958年就把厂子建在这里,当时周边还都是农田,没有居民区。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和环保整治力度的加大,很多会产生污染的项目我们已经搬迁了。热处理环节没法移动,我们就采取了封闭式操作,降低对周边的影响,排放也符合环保标准。”

  这是一个典型的“达标扰民”实例。居民和企业都觉得自己占理,振振有词,事情的解决难度陡然增加,陷入了僵局。

  问题没有得到最终的解决,居民再次拨打举报电话。这一“烫手的山芋”传到闵行区人民调解中心环境污染纠纷调解部部长诸荣芳手里。这是个新部门,而诸荣芳却是个“老环保人”,之前在闵行区环保局信访科工作了10年,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退休后又重新上岗。

  这次,他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首先,他请来了居民和轴承厂厂方人员,让他们坐下来开了一次会。“当时区环保局、小区居委会、厂方和我们聚在一起,大家用更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这件事。厂方表明了态度,表示愿意投入新设备来缓解扰民现象,并带我们到厂区实地查看,介绍新治理设备。”

  随后,诸荣芳组织大家建立微信群,随时进行信息沟通。三个月后还要“回头看”,让各方再进行一次沟通。

  光污染缺乏执法依据

  环境污染纠纷能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为此,宝山区出奇招,成立了环境污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环境污染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

  不久前,宝山区环保局与宝山区司法局共同举办了推进环境污染纠纷多元化解合作签约暨区环境污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仪式。

  环境污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闪亮登场后,就一举拿下了许久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原来,宝山区某企业外墙在特定时段光反射使得居民毛先生一家不堪忍受,多次投诉未果。目前,上海尚无应对光污染的立法,难以行政执法。

  受区环保局的委托之后,调委会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开展跨部门调解工作。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调委会邀请当事人以及区环保局、区建管委进行了面对面沟通交流,企业负责人表示会进一步采取改进措施,减少光反射影响。

  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宝山区调委会多次与当事人双方进行沟通、协调,一方面督促企业尽快确定改进方案,并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对毛先生竭力做舒心的思想工作,最大程度缓解矛盾。

  在对纠纷的有关材料、主要关键点和工程措施进展仔细梳理的基础上,区调委会随后从司法及环保专业的角度再次进行了调解,使得双方求同存异,最终达成了协议,企业表示将尽早完成“玻璃涂膜”材料涂装施工。随着矛盾双方在调解书上的签字,历时近三个月的光污染纠纷一朝化解。

  上海市宝山区环保局局长石纯指出,区环调委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环境污染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了民情、集民智、维民利、凝民心,及时就地有效调处环境信访矛盾,不断提升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环境获得感、幸福感。

  畅通解决纠纷的“最后一公里”

  达标排污对于环境执法是一个难题,解决不好就会导致重复投诉案件增多,市民的满意度和感受度下降。

  “大场镇七号大饭堂油烟排放‘达标扰民’,被居民重复投诉15次。”石纯说,2017年我们受理的环境信访投诉举报共计3607件,同比增加16.4%。其中属于社区配套类的环境信访有661件,132件为重复投诉。

  行政执法与市民满意度之间这道坎,怎么迈过去?上海引入的人民调解新机制,成了解决环境纠纷的良方。

  诸荣芳认为,人民调解其实是在解决纠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自己就是一个纽带,帮双方建立一个可对话的互信平台。

  在诸荣芳看来,做调解和在生态环境部门做行政执法,角色有很大不同。“行政执法更多是对企业提出要求,对市民信息回复后,流程就基本结束了。但是现在,一定要双方达成调解才行,很多事情需要后续跟踪。”诸荣芳说。

  闵行区让诸荣芳这样的“老环保人”做调解,虹口区则与上海市远东律师事务所签订合同,请律师深度介入。

  石纯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环调委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环境污染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及时有效调处环境污染纠纷,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相关职能科室、部门要积极配合环境污染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细化实化相应措施,确保能落地、可操作、见成效。

  目前,上海在闵行、宝山、虹口、崇明四个区都已经推进环境领域的人民调解机制,其他几个区正在研究中,不久后也将推出人民调解机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民调解员培训讲稿
泰州姜堰区自发成立乡村环保生态家园协会  推进环境自治
【优化营商环境】鹿泉区司法局“五招”走出化解涉企纠纷“先手棋”
子报告6《2000年-2014年吴淞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纪实》1
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职责
河北省首家企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