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高考——地理过程解题技巧突破
userphoto

2024.04.29 福建

关注
试题特点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过程。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有关地理过程的考查方向主要有从时间推移的角度动态认识地理过程、地理过程演变的关键、地理过程演变的原因等。借助地理过程能串联起核心概念,如地理特征、地理分布、地理联系等,并能考查学生解释过去、服务现在、预测未来的能力。当前高考地理试题由关注要素综合转变为更多突出要素、过程、地域和时段的多维度融合,注重地理事物时空格局与地理过程的耦合,对综合思维的考查难度升级。
地理过程类试题解题技巧
1.教会学生地理思维方法,学会概括与表达。
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左图)。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右图)。(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科拉林地垒两侧的河流原为同一水系,随着地垒的拾升,原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新的分水岭,原河道的一段废弃成为古河道;分水岭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断层线发育新的河流;分水岭以东形成断陷盆地,积水形成乔治湖,泰勒斯溪等河流汇入湖泊。
概括与表达:需要对水系演化的表现进行整体的概括和具体的描述。从整体上看,地垒形成的高地成为分水岭,使水系一分为二。具体来看,需要将分水岭两侧形成的水系进行具体描述。
2.跳出惯性思维, 应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过程。
借助地理要素分析与综合可以解决地理过程类问题中演变主体不清的问题。进行要素综合之前要先明确各要素的性质、特点及其作用的方式和强度。甚至可以将要素进一步拆分细化为不同层级,以充分认识要素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要素分析后的综合时,要以大概念为统领,找到问题的逻辑起点,进而发现不同要素的组合逻辑明确指向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
变化过程:①→②(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
②→③流水不断侵蚀南岸,河道展宽,随着南岸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变为双汊型。
对地貌演化过程的推测和论证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逆向思维等创新性的考查。学生最熟悉的地貌过程是岩浆喷发形成火山, 山体受外力侵蚀高度不断降低, 最终被夷平的过程。本题另辟蹊径, 初始条件变成了岩浆喷发形成平坦的岩溶台地, 要求考生跳出惯性思维, 在新的材料情境中应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过程。在还原地貌演化过程时, 要求学生能够进行逆向思维, 由果索因, 通过严密的逻辑推导, 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
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恒河三角洲
(2021福建卷)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
下切河谷是海平面下降时期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河谷
下切河谷→河口湾
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湾
河口湾是被海水侵淹的河口区,又被称三角港。地壳下沉地区或海平面上升
河口湾→三角洲
前期海平面上升→当今河口处落差变小,流速变慢,泥沙易淤积
后期海平面趋于稳定,恒河输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积,逐渐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是河口冲积平原。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
(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根据材料: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
变弱。理由:地壳相对稳定,说明恒河流域面积基本不变,河流落差基本不变,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
输沙能力锐减,说明径流量变小,降水量变小,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量变小。
分析过程:
输沙量=流量×含沙量
含沙量:单位体积的水域内每立方米含有多少重量的沙子。
影响因素:植被、流速、地形、土质、降水强度。
控制变量法
(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
材料: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
地理过程类试题回顾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四五华南六月长,七八两北雨茫茫。九月退到长江南,十月大陆已不见。
注:雨带一般位于西太平洋副高的北缘6—8个纬度(北部边缘、西北部边缘)。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移动,其北缘(北部边缘、西北部边缘)盛行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夏季风),与北方冷空气交汇,形成大范围降雨。我国夏季风进退的快慢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锋面雨。
内外力是一对矛盾:凡是内力下沉,必有外力堆积;凡是外力侵蚀,必有内力上升。
在平原地区,①地形平坦,水流速度较缓,以侧蚀作用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曲(蛇曲)
“嵌入式”蛇曲形成
②地壳抬升,③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沉积作用显著,三角洲后退。
南极大陆周边山前地带是世界陨石主要的富集区,截止到2019年4月26日,全球有采集记录的陨石69230块,其中43723块陨石发现于南极,并且大多保存完好。2009年,中国科学家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了陨石富集地,迄今收集到的南极陨石已经超过了1万块。图示南极冰川流动方向和陨石采集点。
说明陨石在格罗夫山的山麓地带富集的过程,并分析陨石大多保存完好的原因。
坠落→搬运→阻挡→富集
富集过程:陨石坠落南极洲冰体中,冰川由南极洲中心向格罗夫山运动,陨石随之运动,到达格罗夫山受山体阻挡在山前停留,并逐渐富集。
保存完好的原因:陨石受到厚厚冰层保护,易保存;冷干燥环境,流水作用弱;南极洲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陨石受内力破坏小。
1.岩浆侵入,花岗岩形成于地下(①)--丁最先形成
2.与花岗岩接触的地层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②④)
3.地壳抬升
4.花岗岩之上的变质岩被外力侵蚀,其厚度逐变薄
5.部分区域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花岗岩表面变的起伏不平
乙→丙
6.出现断层,使原来的花岗岩、变质岩发生断裂错位
7.相对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积,出现松散沉积物(③)
珊瑚环礁的形成过程:首先,在岛屿(尤其是火山岛屿)沿岸形成环绕海岸并与岛屿相连的岸礁;第二阶段,岛屿略微下沉,珊瑚则与沉降速率保持同步向上生长,由于外缘海况条件好,珊瑚礁增长快于内侧,结果珊瑚礁与海岸分开,中间隔以澙湖,形成堡礁;第三阶段,岛屿全部沉降入海,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环绕澙湖的环礁。读图观察可看出②是海底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火山岛;④是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在浅海岸边沉积形成岸礁;①是海平面下降,继续接受沉积,形成堡礁;③继续接受沉积,珊瑚礁变厚。
垂直地带性的一般规律
1.基带与当地水平带一致。
2.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3.山地所在纬度越低,高度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
4.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阳坡比阴坡高。
5.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6.林线为森林分布的上限,气温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7.雪线为多年积雪的下限,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低于背风坡。
1.基带:山麓自然带
2.第四纪:苔原带的扩展是由高纬向较低纬度,水平扩展的
3.祁连山在阿尔泰山-阴山一线以南
4.向高海拔退却,即现在阿尔泰山与阴山的针叶林带之上的苔原带,有极地特有的灌木
(1)简述风向与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的关系。
迎风坡凸而缓,背风坡凹而陡;两翼(侧)顺风向前延伸。
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上出现风速差异,风速差异引起气压差异,风速与气压呈负相关。
(2)简析风蚀方向由a到b的原因。
材料信息:风速与气压呈负相关
图像信息:a地风速0--2;b地风速>6
所学知识:风是大气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a地风速小,气压高,b地风速大,气压低;
a、b间的气压差导致风从a流向b,
风沿ab方向侵蚀。
(3)分析阶段1月牙湖形成的过程。
阶段I,在东北风作用下,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在沙丘背风坡,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持续的风蚀作用后,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
沙丘
阶段Ⅰ,在东北风作用下,沙粒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背风坡湖盆
在沙丘背风坡,沿着风蚀方向发生风蚀作用,形成月牙形湖盆
湖水
持续的风蚀作用后,地下水出露,形成月牙湖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经过下渗,转化为地下径流并通过断裂带“储存”在地下,然后地下径流补给古日乃湖。
在阶段I形成月牙湖,在阶段Ⅱ该湖所在地区气候曾一度极端干旱,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月牙湖演化为双湖。
(4)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阶段Ⅱ月牙湖变成双湖的原因。
阶段Ⅱ,因湖泊所在区域气候一度极端干旱,导致湖泊水位降低,湖盆出露;盛行风向的改变,在西北风作用下,新的新月形沙丘形成于湖盆中部,地下水位上升形成双湖。
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1)简述沙子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至纳米布沙漠的外力作用过程。
上游山区的岩石风化后,经(奥兰治河)侵蚀,搬运至河口沉积;再经北上洋流搬运至纳米布沙漠沿岸沉积;受由沿海吹向陆地(西南)风的侵蚀、搬运,最后沉积于陆地形成沙漠。
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
(2)分析沙丘海岸向内陆逐渐由白色增深至红色的原因。
纳米布沙漠的沙子含有铁元素,遇空气和海雾中水汽易氧化呈红色;海岸带的沙子出露时间短,氧化程度低,颜色较浅;沙子经风从沿海搬运至内陆过程中,被氧化时间随之增长,颜色由白色逐渐增深至红色。
纳米布沙漠内有呈新月形、线形以及星形的高大沙丘,其中星形沙丘“随风摆动”并不断长高。(3)沙丘在“随风摆动”过程中形成星形并长高的原因。
当地盛行多种风向;沙丘在多风向影响下形成多条沙脊并组合成星形;星形沙丘在摆动过程中,风从多个方向搬运沙子向沙丘中部堆积,并不断向上推移,沙丘逐渐长高。
多方向风作用下的沙丘
金字塔沙丘是在多风向,且在风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发育起来的一种沙丘,因其形态与埃及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相似而得名;有时其形态象海星,故又称为星形沙丘。金字塔沙丘有一个尖的顶,从尖顶向不同方向延伸出三个或更多的狭窄沙脊(棱);每个沙脊都有一个发育得很好的滑动面(棱面),坡度一般在25°-30°左右;丘体高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一般高度在50-100m,也有高达百米以上的。金字塔沙丘一般作零星的单个分布;但也有一个接一个而组成一个狭长的、不规则的垄岗(称线形星状沙丘),这种形态在纳米布沙漠和撒哈拉沙漠东北部有较多的分布,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也可见到。
外力作用与地理过程
沙砾:沙子和碎石。直径介于0.06和2.0毫米之间,
是岩石经风化、剥蚀而形成。
角砾:粒径大于2毫米具棱角的岩石或矿物碎块。主要由岩石经机械风化形成的粗碎屑,未经搬运或只有短距离搬运堆积。
磨圆度:岩石或矿物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磨圆度可反映碎屑生成的环境和搬运距离。
一般来说,碎屑搬运距离越长,或经过反复搬运(如风成碎屑,海滨碎屑),其圆度越高。
重力崩塌或冰川形成的碎屑,其圆度甚差。
根据磨圆程度,可分为:圆形、亚圆形、次棱角、棱角。
分选性: 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它是流体在沉积作用中对粒度累积分异强度的衡量指标。
分选好:某一粒级颗粒达75%以上;
分选中等:某一粒级颗粒为75-50%;
分选差:某一粒级颗粒未超过50%,多级别颗粒共存。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砾石差异
冲积扇
山坡
颗粒大小
沙砾
角砾
分选性
较好
较差
磨圆度
一定的磨圆度
较差
原因
流水的搬运、沉积而成
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图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空间迁移过程=不是原生=需要找到主导外力
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C,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风力沉积过程
1.物质条件
沉积物来源
2.动力条件
外力搬运
3.沉积条件
风速降低/遇到障碍物/气流中的含沙量过饱
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的泉水溢出带
泉是地下水天然出露至地表的地点,或者地下含水层露出地表的地点。运用水循环原理简要说明冲积扇边缘成泉的过程: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沿冲积扇向下流的同时大量渗入地下;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边缘时,在地势较低处就容易出露而形成泉。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的粗细、土壤结构的松紧
砾石差异
透气透水性
保水保肥性
砂质土
壤土
适中
适中
黏土
图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C,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属于弯曲双分汊河型。关洲岛把关洲河段分为南、北河道。某地理科研团队研究发现,1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一粗一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下面两图分别示意关洲河段河道变迁和地貌演化和关洲河段南、北河道年内流量分流比。
(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万年以来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部到上部呈现细-粗-细的分布,分别对应了该河段河道变迁的三个阶段。(1)根据关洲岛地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特征,指出关洲河段三个阶段的流速变化并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
河流流速大小与沉积物颗粒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位置
沉积物颗粒
沉积的时间顺序
对应阶段
河流流速
上部
后沉积
③江心洲阶段
中部
②水下浅滩阶段
下部
先沉积
①河漫滩阶段
流速变化:慢—快—慢(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流速越快,能够携带的颗粒物就越大
流量大+流速快→携带能力很强
流量越大,能够携带的颗粒物就越多
分析该河段由单一型河道变为双分汉型河道的过程。
找不同;设问内容之间的照应与提示(整体逻辑)
变化过程:①→②(早期,河漫滩地处河湾凹岸,与陆地相连)随着流速变快,流水侵蚀南岸河漫滩,夺车阳河下游河道东流,原河漫滩残余部分形成水下浅滩,
②→③流水不断侵蚀南岸,河道展宽,随着南岸继续南迁,流速减慢,水下浅滩因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江心洲,河道演变为双汊型。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2)研究发现,关洲河段年内流量常出现南、北河道主次变更现象。据此推测关洲河段南、北河道的特征。
北河道相对宽而浅,河岸较缓,易于洪水期过水
南河道相对窄而深,河岸较陡,对枯水期进流更有利
河流特征
★水文特征--河水状况(主要与气候密切相关)
流量、含沙量、汛期/水位变化、结冰期、流速、水温、补给方式等
★水系特征--河道结构(主要与地形密切相关)
源地、注入、流向、流程、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形态,河道的落差/宽窄/弯曲/深浅等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关洲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距三峡坝址约100千米。目前,关洲河段南、北岸分别为石质和土质河岸。(3)有人认为未来关洲岛会向北相对移动,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的独山子区位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其南部一座孤山上有多个泥火山口。泥火山是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其外形多为锥状小丘或者盆穴状,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从2019年年底开始,泥火山口有石油涌出地表,形成独特的石油涌泉景观。光秃秃的孤山寸草不生,唯独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绿色植物,成为戈壁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独子山区的地理位置及其石油涌泉地质成因示意图。(1)据材料信息,说出独山子区的主要地形特点。
(2)说明泥火山口形成石油涌泉景观的地质过程。(3)分析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植被的原因。(4)针对泥火山的石油涌泉,有学者认为保护这一独特景观比开采其石油资源更有意义。请解释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天山北坡最大降水带在山腰
地表石油汩汩来 克拉玛依新现石油涌泉群
红层地貌怀抱中的石油涌泉
“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的独山子区位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光秃秃的孤山寸草不生。(1)据材料信息,说出独山子区的主要地形特点。
“西北油城”克拉玛依市的独山子区位于天山与准噶尔盆地的背斜过渡带。泥火山是泥浆与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后堆积而成,其外形多为锥状小丘或者盆穴状,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从2019年年底开始,泥火山口有石油涌出地表,形成独特的石油涌泉景观。(2)说明泥火山口形成石油涌泉景观的地质过程。
光秃秃的孤山寸草不生,唯独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绿色植物,成为戈壁滩上一道亮丽的风景。(3)分析油泉口的堰体周围生长着一圈植被的原因。
(4)针对泥火山的石油涌泉,有学者认为保护这一独特景观比开采其石油资源更有意义。请解释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22海南卷)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左图)。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右图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
 
【答案】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含有火山弹的火山凝灰岩,并覆盖河床;流水侵蚀导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弹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岩性差异,流水受到火山弹阻挡,在火山弹迎水面侵蚀围岩形成刻槽;流水侵蚀导致刻槽逐渐扩大变深,并扩展到火山弹的四周,形成壶穴雏形;随侵蚀发展,凹坑变深,在漩涡水流产生的搬运作用下,火山弹完全脱离围岩并被河床面流水带走;流水挟带砾石对凹坑进一步磨蚀,从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壶穴。
(2022全国乙卷)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答案】(1)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若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2)甲站纬度高,位于北美冰盖消融区,冰盖消融后岩层形变缓慢恢复,陆面持续上升;甲站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美洲板块一侧,板块挤压,陆面抬升。
(3)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水利设施拦截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河口泥沙沉积,(在海水运动侵蚀下)三角洲平原萎缩。这些影响方式共同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4)海岸线变化方向不同,甲站区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乙站区域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甲站区域为基岩海岸,坡度大,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小,乙站区域为三角洲海岸(沉积海岸),坡度小,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大。
说明:本文转自柠檬地理
本公众号全套课件会员价如下(点击名称预览):
1.2024届新教材新高考一轮复习课件(260元)
2.2024届新教材新高考二轮复习课件(98元)
3.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册课件(120元)
4.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课件(84元)
5.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课件(80元)
6.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课件(60元)
7.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3课件(76元)
8.世界地理课件(60元)
9.中国地理课件(25元)
10.新学期7套新教材地理课件汇总
复习提纲或答题模板链接
2024届新教材新高考——230个地理原理、规律答题思路汇编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一册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期册期末复习提纲
购买方式:
扫描以下维码转账至本人如下微信或者加本人微信13710639484,然后截图到本公众号或者“中学地理研究”后台,并说明所购买课件名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质现象难懂 ? 来,我们让它动起来
地理知识讲解:辽河三角洲
【学法指导】专题--地理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解题归纳(综合思维强化系列)
凶猛天鹅独霸河道欺凌人类
追逐大河西流的梦
关于辫流你应该掌握的超级干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