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出自于哪个典故?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典故来自桃园三结义这个有名的故事,表达同生共死的意愿和深情。

【典故出处】

元代关汉卿《单刀会》:

俺弟兄三人在桃园中结义,宰白马祭天,宰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

【典故故事】

汉末,天下大乱,刘备是汉王室的远房子孙,这年他二十八岁,恰逢幽州太守刘焉招募义兵。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关羽、张飞两人,大家决心集合乡里勇猛的人共同应征,为国家出力。

张飞说:“我庄上有一个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就在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心同力,然后才可以图谋大事。”

刘备、关羽齐声回答说:“这样非常好。”

次日,他们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等祭品,三人焚香再拜而发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为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这就是有名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从此,三人忠于誓言,忠实于兄弟之情,确实做到了同甘苦、共患难。成为了历史上结义兄弟的榜样。

誓词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在关汉卿《单刀会》中,简化为“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也成为结拜兄弟誓词中的必有之言。

后人用“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这个典故表达同生共死的意愿和深情。

【《单刀会》】

《单刀会》,正名《鲁子敬设宴索荆州,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元代大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剧情简介:

三国时,鲁肃为了索还荆州,请关羽赴宴,暗中设下埋伏,并请关羽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司马徽拒绝,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关羽接到请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平、关兴带大军在江边接应。席间二人言辞交锋,鲁肃不能取胜。关羽智勇双全,震住鲁肃,令他不敢动用埋伏的军士,最后安然返回。

小赏析:

《单刀会》不像关汉卿其它杂剧那样在关目设置上注重情节的曲折多变,追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而是注重抒情写意,在烘托渲染、铺垫蓄势中展现人物性格,抒发了一种强悍豪迈的激情。

一般的杂剧,往往是写出一个曲折的激变过程,在动态中,在情节的发展演进中展示人物性格。《单刀会》却比较独特,戏剧场面过去一半而主要人物还未出场,情节也几乎没有进展。

【关汉卿】

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

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也是著名散曲作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文化]聊聊源远流长的关公戏
三国故事:三结义(2)酒肉朋友
“美髯公”“活神道”——关羽——关汉卿元杂剧《单刀会》赏析
关汉卿元杂剧中的“汉家气节”
关汉卿
单刀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