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荔枝核的功效及作用

荔枝核的功效及作用

内容导读:【别名异名】荔仁(《广西中药志》),枝核(《四川中药志》),大荔核(《药材学》)。
【别名异名】荔仁(《广西中药志》),枝核(《四川中药志》),大荔核(《药材学》)。
药理作用
   种子中提取皂甙,甘氨酸物质,给饥饿22小时鼠皮下注射(60一400毫克/公斤),可使血糖下降,肝糖元含量亦显著降低。
    加工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用时捣碎。
    3.炮炙
    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肝、肾二经。
    功效主治
    1.理气止痛,本品辛温,入肝、肾经,有理气止痛作用。《本草纲目》曰:“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气滞、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癞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故多用于厥阴肝经寒凝气滞所致的疝痛、睾丸肿痛等少腹疼痛,并可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妇人经前腹痛和产后腹痛。 
    2.温中散寒,荔枝核味辛性温,故有温中散寒之功,常用于寒凝气滞之胃脘疼痛。本症多由于素体气虚或久病脾胃虚弱,中阳不振、寒从内生、胃失温养,症见: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绝,食少纳呆、泛吐清水,喜按喜温,饥饿时痛甚,得食稍减,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胃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严重者可兼呕血或便血,舌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或濡弱。《备要》载:“辟寒邪、治胃脘痛”。故用本品可治本症。
    用法用量
    内服:5―9克,煎汤;或入丸、散。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得橘核、香附为之使。
    2.“无寒湿滞气者勿服”(《本草从新》)。
    【配伍应用】
    1.配橘核,专入肝经,直达少腹,祛寒止痛,散结消肿之功益彰。治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以及少腹刺痛,腹内包块,虚寒性带下等症。
    2.配香附子,专功肝郁,常治疗闭经、痛经、经前及产后血瘀腹痛,为妇人之良方。《本草纲目》:“用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炒一两,为末。每服二钱,盐汤、米饮送下。治妇人血气刺痛”。皆是也。
    3.配木香,常治疗心腹胃脘久痛,食欲不振之脘腹胀痛等症。
    4.配炒小茴香,肝肾同治、为理气疗疝之良剂,常治疗小肠疝气、阴囊、睾丸肿痛等症。
    5.配酒,以酒调服,治心痛及小肠气。
    方剂制剂 
    1.荔香散《景岳全书》: 荔枝核3克,木香0.2克。剂型:散剂。服法用量:每服3克,清汤调服。具有温中、行气、止痛功效。主治寒凝气滞的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
    2.荔核散《世医得效方》:本品、青皮(全者)、舶上茴香等分。剂型:散剂。服法用量:酒下二钱,日三服。治肾大如斗。
    3.荔枝散《证治准绳》:本品(用新鲜者,烧灰存性)14枚,八角茴香(炒)、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3克、川楝子肉、小茴香各6克。上为细末,每服9克,空服时热酒调下。主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4.荔橘香散《中药临床应用》 :本品、橘核各9 克,小茴香4.5克。剂型:汤剂。服法用量:水煎服,日三服。治男子疝痛。
    5.玉环来复丹《坦仙皆效方》 :本品49个,陈皮 (连白)27克,硫磺12克。剂型:丸,绿豆大。服法用 量:遇痛时,空心酒服9丸,良久再服。主治疝气肿以 及诸气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
荔枝核
荔枝核的功效
荔枝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老中医霍列五胃痛效验单方
寒气散了,郁热清了,痛就止了!一味奇妙的中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