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司艳平:活法就是教法

           活法就是教法

                                              ——读《听王君讲作文》

    

    王君老师已出版的专著,我林林总总读了八部之多,但最让你击节赏赏、拍案叫绝的不是王君讲语文教师如何专业成长,亦不是王君讲经典文本如何来上,而是这上下两册的《听王君讲作文》。在这部书里,你不但能领略到王君写作教学的大状态,大天地,大气象,更能欣赏到昭君弟子的大才情,大风姿,大文字。

    

    一个语文老师,最直接的成就感就是众多学生能写出锦绣华章,只有在写作教学里与学生相互成就,这个语文老师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语文。可时下的作文教学状态,沉疴太多,积弊太多,如何在作文教学的荆棘中开辟一条康庄大道,王君的做法,王君的教法,就像是在贫瘠的大地上掘开的一眼井,甘洌可口,沁人心脾。

    

    这部书以“十变”的主张一线贯穿,一个“变”字,绝佳地诠释了青春语文的内核与实质,不管在什么样的语文领域,青春语文永远恪守着最不完美的创新,坚信着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变的是状态,是方式,是教法,不变的是初心,是激情,是梦想。那么,王君老师是如何变的呢?

    

    她变应试写作为生命写作。教育的急功近利直接导致了写作教学的急功近利。我们教作文,教的是什么啊?扪心自问,凉意顿生。我们往往教的是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开头要用排比段啦,结尾要升华中心啦,语句要出彩啦,结构要清晰啦,因为这样可以在考试中作文得高分。我们唯独忘记了,写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写作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走得太久,太久,以至于我们忘了为什么出发。

    

    王君革力除弊,她与学生一起《让我们为写作重新命名》,她千方百计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立体化、多维度地展示学生、教师、家长的审美作品,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这节课上,学生由欣赏图片之美到评论练笔之美,再到师生各种美文展示,课堂群情激荡,神思飞扬,课堂最后的落点在:让我们为写作重新命名——审美成就美文。看王君老师的作文课堂,你会觉得这个课堂就是磁场,将你的心紧紧裹挟,你的表达欲望油然而生。

    

    最让人叹服的是她的作文打假,她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告诉孩子们“真情比才情更重要”,其实,学生的作文假话连篇,辞藻堆砌,言不由衷,我们深有体会。可我们狠不下心来,因为那些辞藻华丽的作文看起来赏心悦目,也容易在考试中拿高分,拿好分。于是,我们任由毒瘤蔓延,我们缺少壮士断腕的勇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一个“真”字在作文教学中何其难,王君老师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拿好孩子的作文开刀,借这几个孩子的“牺牲”唤醒沉睡的作文状态,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在比照中引导学生意识到作文说真话的重要,进而重新树立学生正确的写作观。真诚地表达,真实地写作,这是王君老师教给学生,也是教给我们写作的良方啊!

    

    真诚地表达是前提,再进一步,便是唤醒孩子们冷漠麻木的灵魂,她的写作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课,而是激发学生情感、触动学生灵魂的道场。《让笔下多一点悲悯》,她精心铺排,巧妙设计,动用多种教学资源,营造出苦难深深的课堂氛围,在孩子们如同水泥一样的心灵种下善良的种子,让孩子们的笔下多出一些同情,多出一些悲悯,多出一些对底层弱势群体的爱。她是在用情怀,用生命教写作,她给予孩子们的,亦是生命化的写作态度。不得不说,这才是写作教学的最终价值所在啊!

    

    她变技巧灌输为情智促技。当下,对语文功用的争辩似有愈演愈烈之势,也有人批评过王君过于扩大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忽略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如果单单管中窥豹就来断章取义的话,显得既不科学,也不严谨。王君老师依然讲“术”,但她遵循的原则是:以情促技,融技于情。以智导技,化技为智。她不会对学生进行蛮横训练,她的作文训练是无痕无形,却让学生茅塞顿开的。但不管哪类课堂,昭君都用心设计,学生在课堂上活动充分,收获多多。

   

    学生的作文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她教给学生如何将“豆芽菜作文”升格为“白杨树作文”,她在班级作文中声势浩大地给学生颁发“奥斯卡大奖”,展示学生的作文,让孩子们发现问题。字数太少,篇幅太短,这样又短又“瘦”的文字叫“豆芽菜作文”,仅仅从这个叫法,我们就能体会到王君的灵动十足,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气腾腾。“豆芽菜作文”怎么变为“白杨树作文”,学生上台主持主讲,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极大提升。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王君老师循循善诱,将事先准备好的课堂材料一一呈现,每一个细节都有筹谋,都有规划,难怪有人说昭君是课堂艺术家!学生在无声无形处领悟出,原来多写点儿细节,巧描点儿环境,真来点儿议论,多观察生活,磨砺文笔就能将“豆芽菜”变为“白杨树”。学生以此来修改自己的作文,前后进行对比,收获前所未有。这样将训练渗透于无痕的做法不是更高明,更绝妙吗?

    

    作文有了丰富的内容,还要有个性的语言。王君说,好文章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唤醒每个字的个性,就会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她浓墨重彩地与学生《张扬语言的个性》,这节作文课,容量大,涉及的人物众多,有李白、杜甫,有韩寒、郭敬明,有汪峰、周杰伦,王君老师先从面着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个性化语言,再由面及点,在一字一世界里教给学生“如何张扬语言的个性”,有了方法,再让学生牛刀小试,即时实践训练,课堂一环紧扣一环,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作文语言的拿捏、揣度有了意识,有了想法,这样来上作文课,学生怎会不欢喜,不欢迎,学生的写作意识怎会不提高呢?

    

    她变读写一体为写作举纲。在此部分里,王君老师说出了很尴尬的一个语文教学现象,阅读用心教,写作马虎教。不得不说,这正是我自己每天面临的教学生态,阅读教学扎扎实实,不厌其烦,写作教学一日曝十日寒,可所有的阅读教学最终都要指向写作,这又是不争的事实。就我自己而言,采取的最直接见效的教学行为就是读写结合,以课文为依托,一课一个点,教学生从课文中学得写作技巧。

    

    可当我看了王君老师的变读写一体为写作举纲后,禁不住汗颜羞愧起来,她的《我们给朱自清亮分》《让写作成就阅读》等作文课从高瞻处体察文本,娴熟地运用文本,让文本巧妙地为写作教学服务。相形之下,仅仅读写结合来教写作,显得小气而肤浅。有一次,一位学生狡黠地问:“老师,如果朱自清也是你的学生,你给他的《春》评多少分?”正是这一问,给了王君老师教学灵感,于是,一节“怪味”作文讲评课应运而生。整节课简洁大气,只有一个主问题:我们给朱自清亮分,但学生的奇思妙想却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有分数,有理由,有信心满满的超越作文,有鼓舞人心的点评激励,这样的写作教学,这样的写作状态,哪里还需要语言去形容,去描绘啊!从高处运用文本,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是写作的最佳路径之一。

    

    在《让写作成就阅读》里,王君老师以《我的叔叔于勒》解读为例,让学生纯读、素读文本,提出主要问题,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上,王老师进一步梳理,将这些问题总结为三个谜:1.于勒之谜——于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2哲尔赛之谜——菲利普夫妇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对夫妇;3.主题之谜——《我的叔叔于勒》到底想表达什么。

 

 我读到这个章节的时候,内心振奋,为孩子们的绝佳体现击节赞赏,他们素读后写出的解读文字,高度之高,深度之深,真的难以想象是出自十四岁的孩子之手。“这就是一个儿童的心灵,它远离钱财、丑恶、贪婪,它永远沉浸在亲情、友情,甚至爱情中,没有什么能改变它对眼前这个老水手的看法:他是我的亲人,即使他曾害我们,他仍是我的亲人。这就是儿童的高贵。”这样的认识,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深度,远比让孩子学这课的写作技巧来得更精彩,更痛快啊!

 

除此以外,王君老师变校园视角为社会视角,变学科技能为班建动力,变象牙写作为红尘写作,等等等等,这些“变”拓展了写作的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醒了学生的热情,在这些“变”的引领下,王君老师的学生似雀跃的小鸟,在文字的丛林里自由飞翔。

    

   王君就是魔术师,她在变化万端的课堂中,为学生架设着写作与世界,写作与人生,写作与生命的桥梁,她每节作文课都上得精妙绝伦,独一无二,她每节作文课都让学生身心舒展,精神昂扬。这样的作文课,这样的教学观,来自哪里?来自她对自我写作的体验,来自她对寻常生活的领悟。回到原点去,从生活里教写作;回到原点去,在写作里悟生活。无他,无他啊!

    

    所以,这主张“十变”的十条作文路径都是着眼于生活的锤炼,着眼于生活的过法,着眼于写作的最终归宿。还是王君老师说得好啊!教写作就是在教活法;教写作,就是在教修炼。教法就是活法,活法就是教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君老师的语文教学观及其教学研究
第2246季【教师阅读】王君作文教学课堂的密码:生活是源泉——读《天生我材会写作》有感
【王君专栏】名师作文教学专栏:作文捉妖记(1)
作文教学的宏观立意与微观策略(《中学语文》2018.6)
【王君青春语文专栏】根深则叶茂,本立而道生——从王君老师的创意研讨课探写作教学的密码
【语文渡渡李亚平】接地气兮稻香,含云影兮湖光——2023北京稻香湖湿地年会印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