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答题能力的根本途径

高考语文复习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从高考语文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应试能力主要有:识记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相关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对相关的应试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等。面对这些内容,教师引领学生如何去做,才能使它们变为学生实际的应试能力呢?

笔者认为,答案只有两个字:训练。训者,将该讲的给学生讲清楚、讲到位、讲透彻,不要含含糊糊,不要吞吞吐吐;练者,组织学生、督促学生、引领学生针对上述五项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操练。在这个问题上要务求精熟,不留夹生饭。

高考语文复习只有本着这种精神、这种思想,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成绩。

当然,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要牢牢地坚守住这个思想,教者还得力忌四个误区:一忌只训不练,二忌训练单一、枯燥,三忌练而无标,效率低下,四忌训而无法,漫无边际。



只训不练是指那种只管自己讲,不管学生练的做法。这种做法表面看来教师将考纲规定的考查内容一一给学生复习到了,实际上由于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练不闻不问或抓得不紧,导致学生的收获甚微,复习基本上流于形式。

实事求是的讲,复习过程的单一枯燥是很难避免的,但作为人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给单一枯燥加盐调醋,这样,复习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复习中,教师给学生安排的练习要具有四个特点:针对性要强,难易度要适中,题量要适中,知识点、能力点的覆盖要全面,这四个特点就是学生“练”的“标”;那种缺乏针对性、不考虑难易度、题量过大或过小、在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覆盖上存在明显缺陷等问题的练,是一种盲目的练、无目的的练,其效率的低下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训而无法主要是就教师而言的。教师在引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面对一个个具体的题目、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必须要给学生指出具体的、合理的解题办法、解决办法;在这类问题上,切忌含含糊糊,笼而统之,指导无法。如果是这样 ,那么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始终得不到解决,最终导致高考失败。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引领学生开展高考复习的教师,你必须研究高考、研究考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策略
语文高考复习法宝
语文教学是美好的事业——也说语文高考备考
2016高考语文复习必读!(超十万考生收藏)
策略于胸成效斐然——高三语文复习的几点思考
语文二轮复习误区要跳出,不看后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