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人人可为,但如何去读方能获益最大呢?记住参与性阅读

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语》中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初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于言下。惟知出入,乃尽读书之法也”。陈善主张的这种“出入法”,就是参与性阅读。这是读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

但是,看看时下的阅读教学,违背这条规律的做法比比皆是。有这么一种阅读教学:上课时,教师被文章感动的涕泪交流,但学生却无动于衷;教师被文章的佳处折服得五体投地,但学生却冷漠麻木;教师被文章陶醉得如饮甘露,但学生却觉得味同嚼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那么,造成这种同床异梦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在于教师未能把学生引入课文所营造的艺术天地中去,致使学生只能站在门外袖手观望。如此一来,不出现上述那种同床异梦的阅读现象才怪呢?长期以来,我们有相当一部分阅读教学沿袭着这样的路子,致使许多阅读课成了形式、摆设,起不到应起的作用。

阅读教学必须克服这种弊端,走参与性阅读这条路。只有这样,阅读教学的质量才能提高。

啰嗦了这么多,那么,什么是参与性阅读呢?简言之,就是读者在读文的过程中,设身处地的把自己放在文中人物的位置上,文章作者的位置上,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这就是参与性阅读。

参与性阅读的好处有三:①可以使学生对课文获得一个深切的感受,鲜明的印象,从而对培养学生的文感、语感起促进作用;②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对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丰富的心灵起到加速的作用;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参与性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想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等思维方式,切切实实地走进课文中去,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样,学生对课文才能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甚至高效的锻炼。

引导学生进行参与性阅读,可采用以下6种方法:

1. 营造情境法。努力营造一个同课文情境氛围相同或相似的课堂情境,这是使学生参与到课文阅读中来的首要一步,这一步工作做得好,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教朱自清的《春》, 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对春的印象、记忆,把学生带进春的世界,然后让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诵,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去读,如此,学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课文所营造的春意浓浓的情境。

2. 假设提问法。 即教师设计一下能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的问题。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假如你是某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将怎么做?或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写?等等。这种假设提问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迅速把学生推到课文人物或作者的位置上去,逼迫学生以课文人物或作者的身份思考问题、表达观点。比如教学《羚羊木雕》,在指导学生理解“我”的行为是否恰当时,可向学生设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将怎么处理这件事?如此一问,再加上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与“我”类似的经历,学生会很快拿出自己的看法。

3. 情感渲染法。教学中,为了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体会和理解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得运用一系列富有感情的语言、动作叩击学生的心灵。这种方法就是情感渲染法。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

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品味了文中的三个典型事例后,为了使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完美的理解,笔者设计了这么一段饱含感情的话:“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志愿军战士,对敌人、对侵略者,他们恨得那样入骨;对人民、对祖国,他们又爱得那样深沉,那样宽广,那样高尚。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恨与爱交织而成的情感洪流的推动下,他们才表现得那么英勇顽强,那么奋不顾身,那么崇高伟大。同学们,这样的人,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吗?”

4. 引导想象法。形象是文学的根本特征。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时,如果不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联想再现作品中的形象的话,学生就很难进入作品,很难理解作品。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时,引导想象法就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文笔优美的写景散文,全文共10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都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教学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录音朗诵,一边放开想象,逐段再现每一幅画面的神态;同时,在辅以学生自读,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每一幅画面都了如指掌,对课文的所表达的感情体会得真真切切。

5. 问题诱导法。设计一两个或一连串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就是问题诱导法。例如教学《生命的意义》时,笔者设计了这么两个具有系列性的问题。

①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非常宝贵,只有一次,而且非常短暂。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呢?对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用自己的言行作了最壮丽的回答,那么,这个回答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回答来。问题一出,学生带着问题迅速进入了课文。②完成上述问题后,我紧跟着又提了这么三个问题:主人公保尔的这个回答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同保尔的下述回答是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诱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可谓事半而功倍。

6. 感情朗读法。学习有些课文,为了使学生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就得使用此法。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就得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诗中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去,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反,教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唱独角戏,大讲特讲,那么,即使教师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学生则一脸茫然。

参与性阅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阅读行为,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善于读书者,都尝到过它不少的甜头。在当今的语文教育界,有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深谙此道,并苦心孤诣的引导他们的学生走着这条康庄大道,这是令人可喜的一面。但是,同时,放眼全国,在众多普通的语文教师身上,这种方法还未自觉地被加以运用;相反,那种“观望”式的阅读倒是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这里笔者提出这一问题,希望能引起同行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中朗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及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年级阅读总结 1400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