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看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计时器
浪花志 2019-07-16 10:08:21
人类的脑洞都用来计时了吧
2019年最令人惊艳的国产剧集是哪一部?
相信除了《长安十二时辰》,没有第二个答案了。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虽然该剧后半部分的情节走向有点拖沓,多线并进的叙事线索也开始崩乱,但就服化道与布景细节而言,仍值得被吹爆。
伴随着一声“巳正,大荒落”,《长安十二时辰》的帷幕就此拉开。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炽盛大出 霍然而落”
这一句源自唐代开元年间的学者张守节对《史书》中“荒落”一词的注解:“言万物皆炽盛而大出,霍然落之,故云荒落也。”
短短的八个字,就能看出我国古代的计时系统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应
在看天晓时上
古人可谓登峰造极
1
日 晷
古代人很早就懂得了利用太阳光影来计时,日晷就是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随着一天当中太阳位置的变化,晷针影子在盘上随之移动。
▲故宫日晷
日晷又分为赤道式、地平式和垂直式日晷。其中最重要和是最常见的正是赤道式日晷。
而我们在小区公园、码头广场、观光景点常见的地平式日晷,当然也能用来计时,但在精确度和方便性上都远不如赤道式日晷。
▲户外水平式日晷
日晷计时的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这套计时系统最早在古埃及被发明出来,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2
圭 表
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来测量时间的,是我国最为原始古老的计时工具。我们常说的光阴一词就和圭表有关系。
“圭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直立在地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南北放置测量表影的刻板叫做圭。
▲圭表
然而,圭表最主要的功能是测量节气,不是时刻。
测量表影的长度可以定出正午时刻,并推算出24节气。从表影长度的周期变化,如连续两次日影最长或最短之间的时间间隔,就可以定出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所包含的天数)。
同时,还能测出日影最短的那一天是夏至,日影最长的那一天是冬至。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居世界第一。
▲北京古观象台圭表
日晷和圭表都要依赖太阳的光影,所以又称“太阳钟”,在阴雨天和夜间无法使用。
离了太阳
古代人就不能转了?
那你也太太太小看先人的智慧了。
相比较前面这两类计时工具,在我国古代应用更为广泛的计时仪器实际是漏刻。
▲商业街上的滴漏塑像
漏刻主要有两种:沙漏和滴漏。它的出现解决了前面只能在晴朗的白天使用的难题。
1
滴 漏
滴漏就是利用水流的均衡性原理,在壶里盛水,通过观察壶上刻有时间的标尺(叫刻箭)位置来判断时间。“漏刻”的方式由于不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在民间被长期使用。
▲延佑滴漏
注:延祐滴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漏刻,于元代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铸造,属于多级补偿式浮箭漏。
2
沙漏
沙漏最早由明代的詹希元发明,《明史·天文志》载曰:“明初,詹希元以水漏至严寒水冻辄不能行,故以沙代水。然沙行太疾,末协天运,乃以斗轮之外复加四轮,轮皆三十六齿。”
由此看来,沙漏最初是作为滴漏的替代品被创造出来的。
正是因为漏刻的使用,“刻”作为一种时间单位诞生了。从商朝开始,人们把昼夜分成均匀的一百刻,称“百刻制”。
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
人们这才发现百刻制不能与12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分上四刻和下四刻。
一炷香的时间
到底是多久?
火闹钟
细心看剧的小伙伴会发现,《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除了漏刻,还有一尊霸气外漏的龙型计时器。
这叫龙舟香漏,属于香漏的一种,又称“火闹钟”。我们常说的一炷香计时法,也属于香漏。
我国是火钟的故乡。传统的火钟是由我们平时所熟知的盘香构成,用一些特殊树木磨成粉末,并加入一些香料,合成“面团”,就可以制成盘香了。
大的盘香几公尺长,可以燃烧几个月。如在盘香的特定位置上再装上几个金属球,盘香下面放一个金属盘,当燃烧到某一特定的部位时,金属球就会落在金属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就构成了“火闹钟”。
不过有一个小问题是,从文献记载来看,这种“龙舟香漏”似乎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这也算是《长安十二时辰》中一个为数不多的历史bug吧。
▲博物馆中的龙舟香漏
火钟计时的精度并不高。因为火钟的燃烧速度总是取决于燃烧条件,而制造完全相同的蜡烛、盘香更是不可能的事,燃料和燃烧条件两个因素都不确定,计时精度就低了。
所以,如果你要问一炷香到底有多久,那只能说……看情况吧。
如今,现代人把时间的载体变得更加精细和可视化,数字化的呈现能让我们轻易看见精确到毫秒以内的时间,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万物规律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
因为时间从不会被人改变,即使你能看见、听见它,你也无法真正触摸时间的痕迹。却总有些方法,能让时间留下痕迹:比如线条,比如气味。
《浮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秒针。秒针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浩瀚宇宙中的土星环,土星环由无数的岩石残骸与尘土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思议的环状。
到了这款钟上,看不见的时间流转变成了一道永恒的圆弧。
《时间的灰烬》将天然植物精油提炼而成的香作为三刻钟时间的载体,简单的字母刻度予以小小的提示:就在刚刚,十分钟的时间已经化为一束灰烬,一缕淡香。
由谷歌提供的广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寸光阴一寸金|古代计时工具
没有钟表怎么办?看古人如何计时!
古时候没表如何看时间?古人:方法很多,你知道“一寸光阴”是多长时间吗?
挈壶氏 汉代的计时器及相关问题
博古论今│中国治器计时【二】
古人为何用“一刻”表示十五分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