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表更新提醒,新疆吐鲁番石窟艺术背后的思想全解
当你靠近历史与艺术,她们也会向你走来。
敦煌、吐鲁番、龟兹,这些听来似乎是很遥远的地名,然而其代表的区域,都是丝绸之路国内段的“重镇”与“关键”。其中,作为多民族与宗教的交汇之处,吐鲁番,更是古代“西域”丝路文明的一个重要缩影。
当我们试图去靠近那片遥远的时空,就会发现,在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宗教及其艺术,例如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等等,都曾在吐鲁番流行过,有的如昙花一现,有的却绵延很久。
而实现这种“对话”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努力去“靠近”那些丝路文化遗产,有保存下来的艺术珍品,有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
高昌故城出土摩尼与众弟子壁画残片 图源陈老师
这便是牧弘书院发起“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及其相关研学活动的缘起。宗教及其艺术是人类文明与生俱来的历史现象,是古今艺术的核心与重要部分。
吐鲁番丝路文明,也是随着宗教的萌芽而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我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打破时空的限制,回到那颗丝路明珠,在众神栖落之地,虔诚地仰望几千年的文明星空。
课 程 纲 要
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
课程表更新通知:
因陈老师3月底开始封闭集训3个月
从第四讲开始每两周更新一次课
第四讲从4月3日开始,以此类推
丝路明珠 众神栖落
古代吐鲁番的宗教及其艺术
排期
课程主题
第01讲
03/06
古代吐鲁番宗教及其艺术免费公开课
古代吐鲁番宗教的盛衰兴替及其特点
第02讲
03/13
古代吐鲁番萨满教及其艺术
神秘的吐鲁番洋海萨满巫师
第03讲
03/20
古代吐鲁番祆教及其艺术
从娜娜女神到佛教守护神的转变
第04讲
04/03
古代吐鲁番道教及其艺术
随葬衣物疏、符箓与桃人木牌
第05讲
04/17
古代吐鲁番景教及其艺术
高昌城圣枝节壁画与葡萄沟西旁遗址
第06讲
05/01
古代吐鲁番摩尼教及其艺术
高昌城大小摩尼寺与回鹘人摩尼教信仰
第07讲
05/15
古代吐鲁番摩尼教及其艺术
千佛洞里的摩尼教壁画
第08讲
05/29
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
吐鲁番佛教的始末
第09讲
06/12
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
吐鲁番佛教石窟概况
第10讲
06/26
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
吐峪沟石窟
第11讲
07/10
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
柏孜克里克石窟
第12讲
07/24
古代吐鲁番佛教及其艺术
高昌回鹘时期观音图像与观音信仰
授 课 老 师
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
陈爱峰老师
牧弘书院特邀课程老师
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兼任西北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曾受邀在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蒙古国国立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新疆石窟艺术、隋唐史和吐鲁番出土文书。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多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内 容 简 介
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
吐鲁番作为丝路文明的关键点之一,其多民族与多宗教艺术发展,是其最重要的特色。因此,通过梳理古代吐鲁番的宗教发展脉络,可以站在历史与艺术的双重高度去发现丝路文明的魅力。
首先是萨满教,流传广阔却充满了神秘色彩,是古代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共同信奉的宗教。它以万物有灵论为思想基础,在内容上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三个方面,而萨满巫师则为这一宗教的代表。
◆洋海墓地萨满巫师复原像,图源陈老师。该复原像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洋海墓地萨满巫师形象,这尊装饰奇特的萨满巫师,头戴羊皮帽,额头上的彩色绦带上还缀有三两成组的海贝。内穿翻领毛布衣上还织有复杂的花纹,下摆部分花纹织成了三角套叠的纹样。脚上的皮靴上点缀了铜扣,腿帮上绑有绦带,上系铜铃,象征着神权。手上握着的,是象征着萨满权势身份的神鞭与青铜战斧,和铜铃一样,都是萨满独特身份与神力的代表。
摩尼教是一种混合性的宗教,俗称“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等,大约在中国的魏晋时期,由波斯人摩尼创立。它是糅合了古代波斯祆教、基督教、佛教思想而成立的宗教。
吐鲁番地区发现的摩尼教艺术品包括壁画、细密画、旗幡、绢画等,主要出自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柏孜克里克、胜金口、吐峪沟等遗址。
◆高昌故城出土摩尼教庇麻节图,图源陈老师。庇麻节是摩尼教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在庆典上他们要吟诵赞美诗、祈祷文,纪念摩尼殉难、祈祷摩尼再次降临和末日审判。这幅在高昌发现的细密画,上端有个宝座或祭坛。宝座的左边和右边,坐着教团的高僧。左侧高僧,似在说法,右手握着一个杯子,里面可能是葡萄酒,像基督教的圣餐仪式一样,象征着耶稣的血。一排比较年长的僧侣站在宝座前面。最上边的一位手捧一本饰金的经典。在他前面放着一张大红的桌子,上面放着日月状的糕点,可能象征耶稣的肉,还有一个三足金盘,里面放着甜瓜和葡萄。左右两边还可看到级别渐渐降低的成排僧侣。僧侣的法衣上,用摩尼教字体写着他们自己的名字,大多数是伊朗文。地板上铺着豪华的地毯,其中有些金刚钻形状的花纹。这可能是在举行一种类似基督教圣餐一样的仪式。
在唐代,景教与祆教、摩尼教并称“三夷教”。景教是我国唐代对基督教聂斯脱利派的称呼,“景”字有“光明广大”的意思,又称为波斯经教、秦教等。唐时,高昌地区民间景教信仰十分流行,而且还是景教的一个传播中心。
◆高昌故城出土景教圣枝节图,图源陈老师。 “圣枝节”又称“棕枝主日或主进圣城节”,是景教众多节日之一。高昌壁画中描绘的正是在这个节日中景教徒做礼拜时的情景,教徒手里拿着棕树枝预示着欢乐、胜利。这幅《圣枝节》壁画画面左边是一位景教的牧师,身着白色宽大教袍,头发卷曲,深目高鼻,左手持香盒,右手持“圣水器”,正在祈祷讲经。右边是3位高昌本地人,前面2位是男性,头戴红色高冠,身着翻领对襟长袍,内着紫色连衣裙襦,手中持一棕枝,伫立一旁,低头下视,正聚精会神地听牧师讲经。后边1位女性教徒,发型为云头高髻,着紫色对襟长裙,面部白细、丰腴,手中也持一棕树枝,虔诚地站在一旁。
祆教,也称琐罗亚斯德教,起源于古代波斯,创始人为琐罗亚斯德,尊奉阿胡拉·马兹达为最高“天神”。在我国史籍中除祆教外,又称火祆教、拜火教、波斯教等。
◆吐峪沟出土祆教陶棺,图源陈老师。这件是在吐鲁番吐峪沟墓地发现的墓葬内2个祆教徒的陶棺之一。按照祆教教义,人死后要把尸体放入“寂静之塔”中,秃鹰啄食肉以后,再将骨头存放到特殊的容器内。这种容器西方学者称作“纳骨瓮”。由于制作的材料多为陶器,所以又叫“陶棺”。
吐鲁番地区的佛教遗存,交河故城大佛寺、小佛寺、塔林、以及全国首次发现的地下寺院、高昌故城佛寺群,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沟石窟,雅尔湖石窟,胜金口石窟,七康湖石窟,伯西哈尔石窟,大桃儿沟石窟,小桃儿沟石窟等等。
吐鲁番石窟壁画艺术丰富多彩,尊像画、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因缘故事画、经变画、说法图、装饰画等等,内容丰富,形象独特。
柏孜克里克18窟云童子布发掩泥 图源陈老师
◆柏孜克里克石窟外景,图源陈老师。高昌石窟群,以火焰山柏孜克里克石窟群为代表,覆盖吐鲁番石窟寺群十余处,是世界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其中柏孜克里石窟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曾经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因此其背后的历史与艺术都值得挖掘。
从吐鲁番文物考古来看,道教最晚在5世纪初,就已经在高昌地区开始流行。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葬群,发现了一绢袋,内有黄纸一张,上绘有人形图像一身。据符箓上的4行文字可知,这是一件道教符箓。与这件符篆同时出土的有和平元年墓志,墓主为麴氏高昌民部参军赵令达。文字大概意思是:天帝神符,震慑百千死鬼,祈请此符后,保护赵令达,鬼必定不敢近身。如同律令一样迅疾,立即生效。
◆阿斯塔那墓地出土道教符箓,图源陈老师。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房门上。有用于救灾者: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道士作法事时,更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超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
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道教《通玄真经》 图源陈老师
可见在古代吐鲁番地区,多种宗教都留下来了文化遗迹。通过学习和了解古代吐鲁番宗教及其艺术的发展,可以为我们理解丝绸之路的传奇与魅力提供一个很好的角度,也为深刻理解西域与中亚丝路文明拓展了思维,深刻理解以古代吐鲁番为代表的丝路文明的伟大之处。
但是还是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此多的宗教是从何处起源,是怎样传播到西域吐鲁番地区,其艺术内涵是什么,为什么是在吐鲁番地区能够流传这么多宗教及其艺术,曾经又发生了什么样的碰撞故事?带着这些问题,本次课程将是一次开启。
课 程 须 知
丝路石窟艺术专题课程
授课形式
1.课程授课形式为线上直播课与录播课为主,播放平台为官方签约小程序平台,支持手机与电脑播放。
2.每次课程发布时间一般固定为每周六晚20点整,特殊情况出现调整的会在微信社群公告通知;课程单次授课时长一般为1.0至1.5小时;所有课程一经购买可永久回放学习;同时享有线上微信群的持续提问和交流权益。
3.课程表更新通知:因陈老师3月底开始封闭集训3个月,从第四讲开始每两周更新一次课,第四讲从4月3日开始,以此类推。
课程学费
1.该系列课学费为268元每人,含本系列课的12次全部课程,其中第1次课为免费公开课,不支持单次课程购买。
报名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集雅斋|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下)
祁晓庆 杨富学 | 西北地区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研究四十年
高昌故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涂鸦
从吐鲁番文书了解祆教在西域的传播和没落,给我们留下什么?
新疆丝路艺术研修,行走西域,深览高昌与龟兹的文明之光
新疆研修丨国庆新班期,行走西域,深览高昌与龟兹的文明之光(10/1-10/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