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潜意识与性动力

聂昌硕

1. 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弗洛伊德对人的意识进行分析,他认为意识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最高形式,像大家庭中的“家长”,统治着整个精神生活,使之协调正常运转。

意识的下面是前意识。这是曾一度属于意识的观念、思想,留在意识的近旁。它可以较快地、较容易地闯到意识领域中。在意识和前意识的下面是潜意识。这是人类精神心理中最原始的因素。潜意识压在最深处,最低层,但它又是最活泼,最不安分守己的分子。它们是生命力的原动力,千方百计地想冒出来。但是,在正常人那里,意识控制着潜意识的活动,使它们继续留在最低层。这样,人的意识、行为才能正常进行。

弗洛伊德对于“抑制能力”形象地比作一个检查员,随时监视潜意识的动静,制止潜意识的盲动。人的意识尤如一座三层楼住宅,在最高一层住着心理家庭中最高尚的分子;二层是一些比较安静守礼的前意识,它们可以随便上楼访问“意识先生”;楼梯上站着一位警察,他对前意识分子很和善,很少禁止其通行。住在最低层的“潜意识先生们”却是一群未受教化的爱骚动的分子。他们经常吵吵闹闹,想躲过那位警察的监视,通过那个楼梯闯入上层;而这位警察的主要职责就是制止潜意识不要扰乱楼上的“意识先生”。那些不老实的潜意识,有时为了溜上楼去,就千方百计地伪装自己,把自己打扮成前意识的样子,或者,乘着夜深人静,警察先生因操劳过渡而麻痹大意的时候,闯了过去,进入人的梦乡。

上面说的警察,就是压制作用或抑制能力的形象化解释。

潜意识为了达到意识领域, 往往借着某种与前意识相类似或有密切关联的观念形式,把自己的伪装后转移过去。

2.原我、自我和超我:

此后,弗洛伊德又提出了原我、自我、超我三个新概念:原我,是一种原始本能的冲动。它不问时机,不看条件,不顾后果,一味地要求自我满足。因此,在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中,它很自然地要被压抑着。事情很明显,如果不对它们压制,任其表现或泛滥,就会使人回归兽性,变得疯狂,不可收拾,以致最后破坏社会秩序,受到法制的惩罚。生活中,什么时候上班、下班,什么时候工作、学习,什么时候娱乐、社交,什么时候吃饭、睡觉过、性生活……这种文明秩序不容许原我为所欲为的。

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原我在婴幼儿身上可以见到,它的一部分随着成长、与父母的教化不断地被管制起来。由于在与外界实际接触中不断遭到打击而失败,它就得到了修改。这部分得到修改的原我便成为自我。自我限制、驾驭着原我。以便寻求适当的时机,在现实的原则基础上使原我的一部分要求得到满足。弗洛伊德说:“就全体而言,自我必须满足原我的意向,假如它能制造实现这些意向的条件,它便尽了它的责任。”

在人的一生中,“自我往往是在幼年时期慢慢形成的。婴儿和幼儿时期,孩子完全以我为中心,想哭就哭,想喊就喊,想吃就吃,想拉就拉,不顾时间,不管条件,一味地要求满足。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在父母的慈爱与威信的帮助与压制下渐渐形成。人的成长是从约束、管制原我开始的。

父母的权威在儿童看来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由于儿童经常受到父母权威的压制。在他的内心中形成了一种反映父母权威的精神因素,这就是超我的雏型。当儿童与社会接触的增多和上学接受学校与老师的教育,社会约制进一步充实了超我的内容。超我从儿童时代起就比自我更高一等,可以监视原我的冲动,并强迫自我去压制那些它所不容许的冲动。所以,超我的胚胎是父母权威在儿童心理的内部化。到了成人之后,超我随着社会经验的丰富和知识的完善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巩固,最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的理智。理智是人适应环境的产物,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规则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我们常说某人失去理智,就是指他没有巩固的超我心理,因而失去意识的控制,以致他胡作非为。

超我对意识的严格控制,使意识处于紧张和忧虑的状态。为了消除这种忧虑,自我必须有计划,有节制地采取行动。一方面抚慰超我,一方面给原我的要求以部分的或间接的满足,有时则给以适当的修改或改装。自我所起的调节作用,有时表现为对现实的退让,有时则表现为适当地缓和超我的苛刻要求。这样,经过自我调节得到修改调整的原我的要求就可以适当地表现出来。

为了描述自我的这种处境,弗洛伊德说:“有一句成语告诉我们,人不能同时侍候两个主人。但可怜的自我比这里所说的还要困难。它必须侍候三个严厉的主人,并且必得尽力和解这三个人的主张和要求……这三个暴君是外部世界、超我和原我……自我觉得它受到了三面包围和威胁,当它被压迫得太厉害的时候,它的忧虑便越来越厉害。因为它起源于知觉体系的经验,它命定要代表外部世界的要求;但它也愿意作原我的忠实仆人……在另一方面,它的每个动作都为严厉的超我所监视。这种超我坚持一定的行为标准,根本不关心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任何困难,假如这些标准未被遵守,它就用紧张的感情来责罚自我,使自我产生一种劣等的和犯罪的感觉。正是这样,为原我所激动,为超我所包围,又为现实所阻挠的自我努力担负起了调剂这种内外夹攻的任务。我们由此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时常抑制不住地喊出这种呼声:‘人生不容易’。”

4.“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文化中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建立在对本能的抑制上的。但是,抑制不等于能量的消失,“性动力”的存在深刻地影响人的各个方面。晚年,弗洛伊德又将“性动力”提高到“生的本能”及“死的本能”的高度,意在强调它们在生命和生活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繁衍以至衰老和死亡的动力。由此出发,才导出相应的心理和精神活动。在生理结构上,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性器官,具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和某些迄今为止尚未被人们彻底弄清的生理机制可以导致性冲动。性器官中的“性腺”可以产生某种化学反应,经神经系统传导到全身,促使人兴奋和快感,以及影响人的感知。弗洛伊德的学说尽管有“泛性论”的批评,但是他的贡献还是获得了世界性赞扬。

5.性感服装是反映了原我的需求: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人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所戴的“人格面具”,是社会对人的要求,也是人的超我的反映。服装是“人格面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超我外化为物质的表现。人的性炫耀,追求性感服装、追求薄、透、露的服装,都是原我的反映。人的服装不能全部满足原我的需求,也不可能全部满足超我的需求,服装的形式是自我从中调节的结果。其中有的服装更多地满足(超我)社会需求;有的服装更多的满足性本能(力比多)的需求。各种类型的服装恰好向人们展示了人的心理结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弗洛伊德学说概述与评价
心理百科 ?| 心理动力学派
精神分析理论及其解释症状应用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述评
论儿童精神的潜意识化
弗洛伊德丨看见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