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名医石恩骏治老年性痴呆之专用方

还少丹擅治老年性痴呆---贵州名医石恩骏治老年性痴呆之专用方

        还少丹见于《杨氏家藏方》,也见于明代朱橚所著《普济方》,主治肾、脾、心三脏虚损,精血不足,神志俱耗,体倦腰酸,羸弱无力,不思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牙齿浮痛等未老先衰之证。贵州名医石恩骏则以此方为治老年性痴呆之专用方。

  方药组成:熟地黄15克,山药45克,牛膝(酒浸)45克,枸杞子(酒浸)45克,山茱萸、茯苓、杜仲(姜汁炒)、远志、五味子、楮实(酒蒸)、小茴香(炒)、巴戟天(酒浸)、肉苁蓉(酒浸)各30克,石菖蒲15克。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加枣肉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2次,每次1丸,温开水或淡盐汤送下,会饮酒者也可用温黄酒送服。

  方中巴戟天、肉苁蓉补肾益精入肾经血分;小茴香疏肝理气,温肾散寒入肾经气分;杜仲强志健脑,牛膝活血壮腰膝;楮实助肾阳补虚劳;茯苓、山药渗湿补中;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五味子滋养肾水而固精,可使命门之火虽补益而不亢,同为益肾之品。其二,石菖蒲辛温而归心胃经,芳香化湿,除秽祛痰,开窍宁神,既用于湿浊阻滞中焦之胸脘痞闷,更常用于痰浊蒙蔽清窍之神志昏乱,健忘失语,耳鸣耳聋诸证。《本经》谓其“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不忘,不迷惑”。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本经》谓其“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本经》所谓石菖蒲、远志之诸般作用,石恩骏认为均源于其除痰阻之邪气也。二药均入心经,其通利九窍,实则主要通利痰浊阻滞之心窍,亦即元神之府也。而茯苓、山药亦能补脾肾而涤湿痰。故还少丹平调阴阳,补益肝肾,化痰开窍,以利元神。

  蜂蜜久服轻身强志,养脾气而除心烦,但若大便稀溏者,可改蜜丸为水滴丸。

  考人之记忆情志,皆在大脑之中,老年健忘痴呆者,脑髓渐空也;脑髓不足,肾精亏也。又脑为真气所聚,其清灵之性,为气血精髓所涵养,难容纤毫之浊邪,若髓海虚空,又为痰浊阻滞,致脑之气血与脏腑之气血阻滞不利,则肾本微之精气,脾胃本不足之元气,更不能充分上输于脑部,致脑络失养,必然清灵之性失却,一般技巧智力记忆等功能逐渐减退,且病情日益加重。

  观老年性痴呆,乃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疾病,其智能逐渐衰弱,兴趣逐渐狭窄,记忆力进行性衰减,继而丧失时间空间之定向力,以致糊涂不清,呆傻愚笨,或躁动不安,性格怪异,甚者妄想幻觉,更多者表现为精神抑郁,性情孤僻,语言少,行动缓,智能明显减退,临床多见其畏寒肢冷,性欲早失,夜尿频多,舌淡紫,苔白腻,脉沉弦滑,正属肾虚痰浊之辨证,故石恩骏以还少丹为治疗老年性痴呆之基本处方,长期服用,对改善病情有明显作用。

  若临床痰浊较重,可加法半夏、胆南星、炒枳实,也可增石菖蒲量;若脾胃虚寒者,恐痰气不利,可加焦白术、砂仁或荜澄茄。

  石恩骏也注意到脾胃清阳之气上升,是为脑髓生成之必要条件,所谓“上气不足,脑为之苦倾,目为之苦眩”。临床若兼见面白神疲,头晕眼花,舌淡脉弱者,加西洋参或生晒参,名为益气还少丹。

  血行瘀滞也是老年痴呆之重要因素之一,如有外伤病史,或有脑血管意外病史,或心血管病史,或虽无上述病史而见其脉细涩往来不利,或舌紫暗有瘀者,加活血化瘀之三七,名为活血还少丹。

  若有心烦不宁,睡眠不稳,多梦易醒者,加炒枣仁、延胡索,有较好之安神安眠效果,名为宁神还少丹。

  此外,对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性疾病病程日久,体质渐衰,辨证为肾虚痰浊者,石恩骏也常用还少丹取良效。

       若大便秘结,心烦易怒,血压高,舌红干,苔黄腻,脉弦滑者,此属心肝之火有余,此方不宜。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

《洪氏集验方》卷一:还少丹

【别名】还少丸(《杨氏家藏方》卷九)、滋阴大补丸(《医学正传》卷三)。

【处方】干山药 牛膝(酒浸一宿,焙干)各45克 山茱萸 白茯苓(去皮)五味子 肉苁蓉(酒浸一宿,焙干)石菖蒲 巴戟(去心)远志(去心)杜仲(去粗皮,用生姜汁并酒合和,涂炙令热)楮实 舶上茴香各30克 枸杞子 熟干地黄各1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补脾肾,养心安神。治虚损劳伤,脾肾虚寒,心血不足,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眩晕倦怠,小便混浊,遗精阳痿,来老先衰,疲乏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温酒、盐汤送下,空腹,日进三服。

【摘录】《集验方">洪氏集验方》卷一

页首《直指》卷九:还少丹

【处方】山药(炮)1两半,牛膝(酒浸,焙)1两半,白茯苓1两半,山茱萸1两半,舶上茴香(炒)1两半,续断1两,菟丝子(洗,酒浸,烂研,焙)1两,杜仲(去粗皮,姜汁涂炙,截,炒)1两,巴戟(去心)1两,苁蓉(酒浸,焙)1两,北五味子1两,枳实1两,远志(姜汁腌,取肉,焙)1两,熟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劳,益心肾,生精血。主心虚肾冷,漏精白浊,梦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盐汤送下。

【摘录】《直指》卷九

页首《扶寿精方》:还少丹

【处方】何首乌半斤(黑豆1碗,水3碗同煮,去豆),牛膝(酒浸,炒)6两,生地黄(酒浸,9蒸9晒)6两,肉苁蓉(酒浸,刮去浮甲心膜,酒拌蒸,酥炙)6两,黄柏(去皮,炒褐色,先用酒浸)4两,补骨脂(酒浸1宿,东流水洗,蒸半日)4两,车前子(微炒)4两,柏子仁(微炒)4两,麦门冬(水润,去心,微炒)4两,天门冬(去心,酒拌蒸)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煮熟红枣去皮核,同炼蜜共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发白返黑,益精补髓,壮元阳,却病延年。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午前酒送下。至100日,逢火日摘去白发,生出黑发。

【注意】忌莱菔、猪血、羊肉。

【摘录】《扶寿精方》

页首《叶氏女科》卷四:还少丹

【处方】熟地黄4两,山药2两,山茱萸2两,杜仲(姜汁制)2两,枸杞子2两,牛膝(酒浸)1两,远志(姜汁浸炒)1两,肉苁蓉(酒浸)1两,北五味1两,川续断1两,楮实子1两,舶茴香1两,菟丝子(制)1两,巴戟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男子虚寒艰嗣。脾肾虚寒,饮食少思,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真气亏损,肌体瘦弱。脾肾不足而足痿者,及一切亏损体弱之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叶氏女科》卷四

《本草纲目》卷二十七引《瑞竹堂方》:还少丹

【处方】蒲公英1斤(一名耩耨草,又名蒲公罂,生平泽中,3-4月甚有之,秋后亦有放花者,连根带叶取1斤洗净,勿令见天日,晾干,入斗子),解盐1两,

香附子5钱。

【功能主治】固齿牙,壮筋骨,生肾水。主

【用法用量】后2味为细末,入蒲公草内淹1宿,分为20团,用皮纸3-4层裹扎定,用六一泥(即蚯蚓粪)如法固济,入灶内焙干,乃以武火煅通红为度,冷定取出,去泥为末。早、晚擦牙漱之。吐、咽任便,久久方效。

【摘录】《本草纲目》卷二十七引《瑞竹堂方》

《摄生众妙方》卷二:还少丹

【处方】莲花蕊3两,生

地黄3两,熟地黄(怀庆者佳)3两,五加皮(海州者佳)3两,槐角子3两,没实子6个(三阴三阳,有孔阴,无孔阳)。

【制法】上药木杵、石臼捣碎,将绢缝袋一个,长8寸宽6寸装药,用无灰好酒10斤,入不津瓷坛同浸,春、冬一月,夏10日,秋20日,满日取药晒干,仍用木杵、石臼捣为细末,炼蜜为饼,又以薄荷为末,一层饼放一层末。

【功能主治】养血消痰,乌须黑发。主

【用法用量】每饭后取数饼噙化,其酒任意饮之,以醉为度,酒须连日饮尽,若久收恐味变也。酒药尽而须发黑矣,若欠黑,再照前制作2-3料可矣,多不过4料。若饼子难噙化,可作丸子,以酒咽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外科大成》卷二:还少丹

【处方】熟

地黄、山药(微炒)、山茱萸、白茯苓、枸杞、巴戟天(酒浸)、牛膝(酒浸)、五味子、肉苁蓉(酒浸,去鳞,焙干,酥炙)、杜仲(酒、姜拌炒)、远志(甘草水浸汤下)、楮实子(酒浸)、石菖蒲(去毛,忌铁)、小茴香(盐、酒炒)、续断(酒浸)、菟丝子(酒蒸)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煮红枣肉苁加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进饮食。主鹤膝风。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黄酒、盐汤任下,空心、食前各1次。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济阳纲目》卷六十四:还少丹

【处方】何首乌(黑豆蒸)半斤,

牛膝6两,生地黄(酒蒸)6两,肉苁蓉(酒蒸)6两,黄柏(酒浸,炒褐色)3两5钱,补骨脂(酒浸,水蒸)3两5钱,车前子(微炒)3两5钱,柏子仁(微炒)3两5钱,干山药(微炒)3两5钱,秦当归2两5钱(酒洗),菟丝子(水淘,去砂,酒煮,捣成饼,晒干)2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俱勿犯铁器,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精补髓,壮元阳,却病延年,发白返黑。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心盐汤、白汤、酒任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