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染性心内膜(下)

五、诊断要点

IE 的杜克( Duke )诊断标准是:满足2项主要标准,或1项主要标准+3项次要标准,或 5 项次要标准可确诊。

1、主要标准

(1)、血培养阳性(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标准):

①、两次不同时间的血培养检出同一典型IE致病微生物(如草绿色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多次血培养检出同一IE 致病微生物(2次至少间隔12小时以上的血培养阳性、3次血培养均阳性或4次及以上的血培养多数为阳性);

③、Q热病原体1次血培养阳性或其 IgG 抗体滴度>1:800。

(2)、心内膜受累证据(符合以下至少一项标准):

①、超声心动图异常(赘生物、脓肿人工瓣膜裂开);

②、新出现的瓣膜反流。

2、次要标准

(1)、易患因素:心脏本身存在易患因素,或静脉药物成瘾者;

(2)、发热,体温≥38℃;

(3)、血管征象:主要动脉栓塞、感染性肺梗死、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瘀点以及 Janeway 损害;

(4)、免疫性征象:肾小球肾炎、 Osler 结节、 Roth 斑及类风湿因子阳性;

(5)、致病微生物感染证据:不符合主要标准的血培养阳性,或与 IE 一致的活动性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六、治疗要点

1、抗微生物药物治疗

为最重要的治疗措施,用药原则为:

(1)、早期应用,在3~5 次血培养后即可开始治疗;

(2)、足量用药,大剂量和长疗程,旨在完全消灭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能起到快速的杀菌作用;

(3)、静脉用药为主;

(4)、病原微生物不明时,急性者选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效的广谱抗生素,亚急性者选用针对大多数链球菌(包括肠球菌)的抗生素;

(5)、已培养出病原微生物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用药。

2、药物选择

(1)、本病大多数致病菌对青霉素敏感,可作为首选药物;

(2)、联合用药以增加杀菌能力,如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真菌感染者选用两性霉素 B 。

3、手术治疗

有严重心脏并发症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人应及时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活动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手术适应证如下。

(1)、主要适应证:

①、由瓣膜功能衰竭所致的心力衰竭;

②、尽管积极抗生素治疗,仍有持续败血症;

③、再发栓塞。

(2)、次要适应证:

①、脓肿、假性动脉瘤以及1个(多个)瓣叶破裂或瘘引起异常交通的征象表明局部感染扩散时;

②、不容易治愈或对心脏结构破坏力大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③、抗生素治疗后仍病原不明;

④、伴有心衰的左侧急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I E ;

⑤、血培养阴性,足够抗生素治疗,持续发热10天以上。

七、常用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一)、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1、发热护理:

(1)、高热病人卧床休息,病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2)、可采用冰袋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动态监测体温变化情况,每4~6小时测量体温1次并准确绘制体温曲线,判断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3)、出汗较多时可在衣服与皮肤之间垫以柔软毛巾,便于潮湿后及时更换,增加舒适感,并防止因频繁更衣而导致病人受凉;

(4)、评估病人有无皮肤瘀点、指(趾)甲下线状出血、 Osler 结节和 Janeway 损害等及消退情况。

2、正确采集血标本:

(1)、对于未经治疗的亚急性病人,应在第1天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2)、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

(3)、急性病人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采血1次,共取3次血标本后,按医嘱开始治疗;

(4)、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须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5)、每次采血10~20ml,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

3、饮食护理:

(1)、给子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发热引起的机体消耗;

(2)、鼓励病人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

(3)、有心力衰竭征象的病人按心力衰竭病人饮食进行指导。

4、应用抗生素的护理:

(1)、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生;

(2)、告知病人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病原菌隐藏在赘生物内和内皮下,需坚持大剂量长疗程的抗生素治疗才能杀灭;

(3)、严格按时间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4)、注意保护静脉,可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多次穿刺增加病人痛苦。

(二)、潜在并发症:栓塞。

1、心脏超声可见巨大赘生物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脱落;

2、观察病人有无栓塞征象,重点观察瞳孔、神志、肢体活动及皮肤温度等;

3、当病人突然出现胸痛、气急、发绀和咯血等症状,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

4、出现腰痛、血尿等考虑肾栓塞的可能;

5、当病人出现神志和精神改变、失语、吞咽困难、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抽搐或昏迷征象时,警惕脑血管栓塞的可能;

6、当出现肢体突发剧烈疼痛、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要考虑外周动脉栓塞的可能;

7、突发剧烈腹痛,应警惕肠系动脉栓塞。

八、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食欲下降、长期发热导致机体消耗过多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九、健康指导

1、疾病预防指导

(1)、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致病菌侵入途径等;

(2)、嘱病人平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少去公共场所,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合理安排休息;

(3)、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牙科检查的习惯;

(4)、在施行口腔手术如拔牙、扁桃体摘除术,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泌尿、生殖、消化道侵入性诊治或其他外科手术治疗前,应说明自己患有心瓣膜病、心内膜炎等病史,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勿挤压痤疮、疖、痈等感染病灶,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

2、用药指导

告知病人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是治疗 IE 的关键,应遵医嘱用药,切勿擅自停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真菌感染,应及时告知医生。

3、病情监测指导 教会病人自我监测体温变化,有无栓塞表现,定期门诊随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科学】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10章感染性心内膜炎(九版循环内科学)
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临床教训每日一例—诊断“出彩”与知识更新
渔歌医疗|误诊病例分析(五)——值得警惕的病人
小儿及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分享与治疗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