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健康术语-大肠液亏
解读

本证多因素体阴亏,或久病伤阴,或热病后期,津伤末复,或妇女产后出血过多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口干咽燥,或伴见口臭、头晕等症,舌红少津,脉细涩。
可见于老年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等疾患。由于大肠燥热,耗伤津液,或胃阴不足,不能下及大肠,从而造成大肠液亏,濡润传导不行所致。于老年人、产后,或热病后期,尤为多见。治宜润肠通便。

应用领域

证候分析:本证以大便干燥,难于排出为辨证要点。大肠液亏,肠道失其濡润,传导不利,故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甚或数日一行。阴伤于内,口咽失润,故口干咽燥。大便日久不解,浊气不得下泄而上逆,导致口臭、头晕。阴伤则阳亢,故舌红少津。津亏脉道失充,故脉来细涩。
治法:润肠通便,滋阴降气。
方药:五仁汤加味。杏仁、郁李仁、瓜蒌仁、火麻仁、柏子仁(润肠通便);胖大海、肉苁蓉、枳壳、山楂(润肠通便)。
大肠液亏证和大肠燥结证,同为大便秘结的病变,伴不同程度的口咽干燥、心烦、舌红等津伤证。两者在临床上容易混淆而辨别不清。二者均有伤津症状,前者仅为口咽干燥,舌红少津,为阴虚内热所致;后者则为口唇干焦,口渴需饮水自救,苔黄而燥,显然重于前者,因热炽津伤所致。就病史病程而言,前者多在失血伤阴,或热病伤津之后出现,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后者多在外感温热病、伤寒入里化热的过程中出现,大便燥结出现在高热同时或高热之后,起病急,病程短,为新病。在临床上要注意鉴别要点。

参考文献

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2、魏睦新、王平.《中医诊断一本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5月
3、靳士英.《新编中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年
4、张明雪.大肠液亏证与大肠燥结证鉴别: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10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肠病三证鉴别
大肠液亏-肺与大肠病辨证
大肠液亏证
女人该如何呵护自己的肛肠2
更 衣 丸
便秘证治-----郝万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