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常大汗淋漓,是身体哪里出问题了?中医说出4类疾病,不妨对照

虽然已近中秋,但大多数地方受“秋老虎”高温影响,让人们置身于“秋的季节、夏的热度”,有一个现象:有的人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哪怕坐着也汗流浃背,头颈部汗津津的,前胸后背湿漉漉的,这是正常的,还是不好的?

出汗,很多人用中医理论理解是“排毒”,用现代医学知识理解是“降温”,认为汗多意味着身体代谢正常、排泄渠道通畅;也有人认为,出汗要分时机、分场合,如果动不动就出汗,半夜睡觉出汗,反而不是好事。中医来分析一下。

“汗”是中医研究比较久,分析比较透的人体健康问题之一,早期中医著作《黄帝内经》162篇,专门论“汗”或涉及“汗”的,超过60篇。张仲景巨著《伤寒杂病论》,第一个方子就与“汗”有关,桂枝汤、麻黄汤至今仍是经典方剂。历代中医名家陈言、李东垣、叶天士、吴鞠通、张锡纯等,都是辨汗、治汗的名医。

中医对“汗”有许多经典论述,如“阳加于阴为汗”、“汗为津液化生”、“汗为心之液”等,汗是心、肺和三焦的“信号灯”,气血的“晴雨表”,疾病的“提示器”,治病“八法”之首就是“汗法”。

中医认为,汗是津液的一种,乃阳气蒸化津液而成,汗与血同源,关系是:心——血——津液——汗,有“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的说法,核心思想是:

属阳的卫气和属阴的营血互动,当营血温度上升,血热传递至卫气,卫气带走多余的热能,人的汗液就从腠理出来,这种现象和现代研究的汗液冒出、神经反射动作机理是大体相同的。

但如果经常汗多,就是营血过热时,卫气却虚了,无法带走多余的热量,反而被蒸发了过多卫气,结果就汗如浆出,表现为大汗淋漓。

什么因素会引起气虚?

一是脾肺的气虚证,固摄无力,气短乏力,动则汗出,或肌表毛孔开合失常,收敛失效,也会使汗出,多见于前胸后背出汗。

二是湿气太重,湿气生于脾,运转于全身,会阻碍气血通行,肌表的汗就受影响。湿气多,意味着脾的升清运化弱,水湿逐渐滞留体内化热,形成湿热,迫使津液外泄,所以就表现为大汗淋漓,多见于头颈部出汗。

三是体内有淤堵,淤堵如同身体局部塌方,阻碍气血运行,在局部出现内里化热,津液就近泄出,所以也会动不动汗出,但会伴有局部麻、痛、胀等问题。

只要卫气虚,就会出现津液过度外泄问题。中医认为病机集中在肺卫不固——气虚型、心血不足——心悸型、阴虚火旺——手脚心热型、营卫不和——感冒型、邪热郁蒸——三焦湿热型等,从而出现:

时间上,经常白天自汗,夜间盗汗。

部位上,头颈汗、躯体汗、阴汗、手脚汗等。

性质上,冷汗热汗、油汗淡汗、黄汗黑汗。

如果人在正常运动、持续劳作、高温环境、吃肥甘辛辣、紧张惶恐时,大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并非这些情形,经常反复大汗、多汗,会带来4个不好的问题:

1、津液损耗过快,需及时补水,否则会出现小便不利、脱水乏力等表现,甚至中暑。

2、血气运行受影响,大汗频繁会伤血,多见于眩晕、麻木、疼痛、抽搐等问题。

3、阳气随汗液泄出,慢慢损失,逐渐阳气不足,反过来影响汗液运行。

4、阴津随汗出而散,汗的组成之一是属阴的营血,阴津长期亏损,可见五心烦热、腰膝无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

无论是津液、血气、阳气、阴津的损耗,归根结底是体虚,容易让邪气趁虚而入,再加上本身就有脾虚、心气虚、肺虚等问题,渐渐会出现一些疾病征兆,现代多见于:

1、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突出表现是伤“心”,多见于冠心病、心梗、心衰等。

2、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伴有潮热盗汗,多见于甲亢、低血糖、嗜铬细胞瘤等。

3、呼吸系统疾病,肺卫失固,气虚会引起肺炎、久咳、哮喘等问题。

4、身体其他问题,免疫力下降易感冒,莫名肿痛,肝硬化,关节疼痛等。

所以,动不动就大汗淋漓,汗液经常在不需要、不合适的时机出现,就要引起注意,不仅是中医不喜欢动不动就大汗淋漓,现代医学也同样警惕类似情况反复、频繁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汗淋漓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动不动就大汗淋漓,为什么你总比别人爱出汗?
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爱出汗的,爱健身的,快对照看看吧!
出什么汗,得什么病:臭汗源于肝,虚汗源于肺,冷汗源于肾……
致敬朋友圈夜跑、健身大汗淋漓的朋友,你们真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到了夏季,总是大汗淋漓,出汗越多,排毒越多?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