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相龙|闲话冬至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很有哲学思考,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在九州大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一些地方的人们还有“守夜”的传统,要比平时睡觉迟些,听着窗外北风呼啸,一家人围炉夜话,其乐融融。

冬至在古代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如今冬至虽然不再是个重要节日,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本图选自《年节习俗考全图》。

冬至,又称“冬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在古代,冬至可是个热闹的节日,其节日习俗传承已近三千年。冬至在周代是新年元旦,而清宫中最重要的三个节日,分别是冬至、春节、万寿节(皇帝诞辰之日)。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很有哲学思考,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在九州大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一些地方的人们还有“守夜”的传统,要比平时睡觉迟些,听着窗外北风呼啸,一家人围炉夜话,其乐融融。因为,从冬至起,就开始数九寒天,只待过了小寒、大寒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国古代对冬至这个节气是十分重视的,不仅被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对待,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周礼》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祭祀祈福,其目的是祈求消除瘟疫,减少荒年饥饿。《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乃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关键节点,当鼓瑟吹笙,以示庆贺。唐宋时期,冬至与岁首并重,《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官府放假,祭天祀祖,亲朋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好像今天的春节一般。

说起我国传统节日,总有美食相伴,冬至也不例外。北方有吃饺子、馄饨的风俗,南方则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从全国范围来看,饺子是冬至餐桌的“头号主角”。

常听老人们讲:“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关于饺子,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话说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从长沙返还南阳途中,正赶上寒风刺骨的冬天,他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耳朵都冻烂了,心中十分难受。张仲景经过反复琢磨,终于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起名为“祛寒娇耳汤”。他将大锅支起,将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用面皮包成耳朵模样,大火沸水煮熟,为穷人开始舍药治病,人们吃了“娇耳”,感到浑身发暖,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就这样,“娇耳”慢慢流传开来,演变成了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食物——饺子。据传,张仲景是冬至那天去世的,所以,每到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从文化内涵上看,原来是不忘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冬至是一年当中很寒冷的时节,但若去品读古人关于冬至的诗词,却发现一种不约而同的温暖。诗圣杜甫漂泊在夔州时,闲来无事,唤儿饮酒,写下“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的句子,虽然此时还冷风刺骨,但冻不翻诗人飞出的想象,“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随着天气的好转,希望家与国都能有新的气象。某一年冬至夜里,同样在异乡的白居易抱膝灯前,惟有孤影伴身,他很是想家,但他偏不说,只是淡淡一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样翻出一层,更显深沉感人。王安石写冬至,不改政治家本色,“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看到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良辰美景。

诗人笔端的冬至,每一个字都在呼吸新鲜空气,是细腻又敏感的。晚唐诗人韩偓诗中有这样四句,“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一个“绿”字,一个“开”字,仿佛替天地舒展了眉眼,阳气潜萌,一切都在为万物复苏做着铺垫。明代诗人张炜心中的冬至,更显玄思,“阴逢剥处自阳复,否到极时须泰来。霜剪草茸寒欲断,日烘梅粉暖全开。”一个“剪”字,一个“烘”字,让人觉得晴光普照,花色分明,美好的日子值得期待。

是啊,冬至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至大如年!从这一天起进入到一年最寒冷的时期
冬至|冬至大如年
大冬大似年——和孩子聊聊冬至
冬至大如年!最长的夜渴望文化和家的温暖,陪孩子做这4件小事吧!
冬至的文化和习俗
冬至: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