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高考作文阅读一体化训练: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大师

高考作文阅读一体化训练: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大师

【领域阐释】

“建筑师的职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十分地繁难,你们的责任十分地重大。”(梁思成)

50年前,作为一个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为保留古都北京奔走呼号,旧城保护不成,退而求其末——保留旧城的城墙和城楼。走在今日的北京城,也许你会在某一处的雕梁画栋前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因为你能够感受到历史的脚步曾在这里驻足。当历史的风烟散尽,人们再回忆起这位中国建筑史上真正的建筑大师文化大师时,仿佛看见了人间四月天。

【生平简介】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传记内容】

杰出的建筑家——梁思成

历史上,中国建筑、村镇和城市在技术、艺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封建社会,匠人的社会地位很低,限于文化程度,难以将经验总结为可世代相传的文字,从而束缚了建筑的发展。差不多到了20世纪初期,从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留学生陆续回国、西方建筑师涌入沿海商埠开始,近代建筑才有所发展。此时,建筑界的先进人物如梁思成先生等继往开来,披荆斩棘,功不可没。

梁先生毕生为近代中国建筑学术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梁先生是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直到1923年苏州工专设立建筑专科学校,1927年并入中央大学,成立我国第一个建筑系结束,建筑的传授都只靠师徒相袭。梁先生是近代教育事业的一位开拓者,  1928年,他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九一八事变后学校南迁,在校学士毕业后停办;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为了迎接战后复兴的需要,梁先生致书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建议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通过建筑教育,梁先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祖国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梁先生常说君子爱人以德,他以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因此受到了普遍的爱戴。梁思成很早就将西方建筑教育观念介绍到中国,其教育思想也不断随时代而发展,《梁思成全集》中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梁先生比较系统地阐述建筑思想的文章。1947年梁先生自美讲学归国,将一般建筑概念扩展到体形环境(即物质环境),并于建国前夕将建筑系改名为营建系,设建筑组与市镇规划组,将城市设计首次引入中国,并成立园林组、工艺美术组、清华文物馆等,以拓展建筑之外延。今天看来,当时这些主张与举措都是超前的,虽然梁的观点仍然较偏重美学,但已明确强调整体环境,透露出卓越的人文主义眼光,而在西方一般建筑教育中,环境设计与观念之树立则是60年代末的事了。

他是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梁先生接受的是西方建筑教育,在东北大学授课过程中,深感建筑史不能只讲西方的,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建筑史。从沈阳清东陵调查开始,梁先生以毕生的精力,对中国古建筑研究做开拓性的工作。梁先生的贡献在于,坚持调查研究,从总结匠人抄本经验起步,用现代的建筑表现方法,纪录整理古代建筑遗产。他首先调查现存的清代古建筑,整理清代《清工部工程作法》,以不长的时间总结归纳成《清式营造则例》;继之顺藤摸瓜,逐步上溯,调查辽、金古建筑,对宋代《营造法式》进行研究注释,并发现当时中国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等;在基本弄清了中国建筑结构演变后,梁先生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与《图像中国建筑史》,堪称当时第一部高水平的中国建筑史。在致力于建筑史研究的同时,梁先生还旁及中国雕塑史。基于其博古通今的学术素养和对造型艺术特有的敏感,对此梁先生有独到的心得与见解。在对一些文物建筑的调查报告中,他能对寺庙、岩洞中的古代雕塑娓娓道来,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他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推动者。早在1930年代,梁先生就与张锐合作完成《天津特别市物质规划方案》。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梁先生不顾牙齿全部拔除的苦痛,孜孜不倦地阅读沙里宁新著《城市:它的产生、发展与衰败》,有感而发,写成市镇的体系秩序,发表于《大公报》上,呼吁社会重视城市规划。在清华建筑学院图书室梁先生的赠书中,有亨利·邱吉尔的《都市即人民》等书,页边都写满了梁注的中文提要,足见其用功之勤。解放后,梁又与夫人林徽因写成《城市计划大纲》序,继续提倡现代规划理论。1940年,他与陈占祥合作,积极为首都未来发展献计献策。“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主张发展新区,保护旧城;“保护城墙议”提出保护北京城墙,可惜这些卓越见解未被采纳。如今,不但旧城与行政中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继续存在,而且新形势下大体量的、与日俱增的商贸办公楼等充斥旧城,这势必要带来更为严重的破坏,“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将更为严峻。相反,如果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再立足于以旧城为中心的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则可以宽广得多。

(选自吴良镛《纪念梁思成先生》,有删改,题目为编者所加)

【相关链接】 ——大师名言

1.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2.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

3.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

  【思考训练】

1. 梁公有一首诗:“登山一马当先,岂敢冒充少年,只因恐怕落后,所以拼命上前!”事实证明梁先生是具有“超前”意识的,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梁公超前意识的选项是(      )(    

A将一般建筑概念扩展到体形环境(即物质环境),并于建国前夕将建筑系改名为营建系,设建筑组与市镇规划组,将城市设计首次引入中国,并成立园林组、工艺美术组、清华文物馆等,以拓展建筑之外延。

B.“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主张发展新区,保护旧城;“保护城墙议” 提出保护北京城墙。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都是超前的。

C.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致书建议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D. “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主张发展新区,保护旧城;“保护城墙议” 提出保护北京城墙。

E.梁先生常说君子爱人以德,他以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因此受到了普遍的爱戴。

2.从全文看,梁思成为近代中国建筑学术发展建立了哪些不可磨灭的功勋?请分条概括。

答:                                                               

3.为什么说梁思成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请结合文章分条回答。

答:                                                               

4. 结合全文分析梁思成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                                                               

【阅读推荐】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节选自柳已青的《传奇女子——林徽因》)

【读写一体】

人物传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句话,文采还是必须讲究的。

虽说史志中的人物传记与文学中的人物传记有区别,前者完全是根据历史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后者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但是,在需要生动因而需要文采这一点上是共同的。因为传者,传也。立人物传记就是为了传于后世,为了“记一方之言,激千秋之爱憎”为了“鉴人明事”。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讲究文采,也是史志中编写人物传记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马克思要求人物传记应当写得有“强烈色彩”、“栩栩如生”。恩格斯认为人物形象应当“光芒夺目”。《史通》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返,百遍无致”。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史志崇尚文彩,文史并茂,引人入胜,还是必要的。因此,在写人物传记时,应当重视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

 写作运用一:知识分子应有良知。5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为保护北京古城,如杜鹃啼血,奔走呼号,结果是无可奈何城毁去。梁思成在国人盲目热情中,在与“当权势力”顶撞中,一句“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断喝,凸显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现实中不随流俗,始终保持公正的学术立场,保持对历史、社会的人道关怀的操守和自觉。

 写作运用二:拳拳赤子之心。1948年,对正在美国讲学的梁思成来说,面临着后半生两种迥然不同的抉择:一边是美国极为优裕的生活,一边是贫穷落后的百废待兴的故土。而梁思成异常自信地说:“我还是回去为中国的建设出力吧!”当绿叶离开根后,感情就变做对根的思念;游子远离故国时,赤子之心总为故国魂牵梦绕。“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作运用三:实现精神的超越。梁思成一生71个春秋经历了太多的波折,以至最后抱憾而终。是他人生中的弯道,行走在弯道中,我们不曾感觉到,他在后半生的失意和迫害中怨天尤人或者刻薄厌世,坎坷的遭遇反而使他的人性更加温暖而充满关怀。如果没有他坚决而睿智地拨开积沉千年的历史迷雾,中国建筑学还不知要在黑暗中等待多少岁月:如果没有他竭尽全力呼吁对文物古建筑加以重视和保护,还不知有多少珍贵的人类遗产毁于一旦。梁思成出以维护全人类文化遗产的博大胸怀完成了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超越。

【参考答案】

1.CE。(答案详解:本题考点指向“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做题时应抓住“超前意识”这四个字,阅读文章的三四小节知道ABD三项均表现其“超前意识”,所以答案应为“CE”)

2.(1)梁思成先生等继往开来,披荆斩棘,功不可没;(2)梁先生是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3)他是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4)他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事业的推动者。(答案详解:本题考点指向为“分析综合”,解题时要把握住“从全文看”和“功绩”这两个重点词,首先把握文章思路,第一小节为总起,2、3、4三小节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梁思成的功绩,其次画出每小节的中心句,最后加以概括)

3.(1)他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2)建议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3)梁先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4)梁先生着手撰写《中国建筑史》与《图像中国建筑史》,堪称当时第一部高水平的中国建筑史(撰写建筑史的教材)。(答案详解:本题考点指向为概括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题时首先抓住关键词“近代建筑教育事业”,其次要找准对应的答题区间,第2小节。最后要分条概括,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4.(1)学识渊博;(2)不辞辛劳的田野调查;(3)耐心细致的文献考据;(4)跨越国界的开阔视野;(5)爱国情怀。(答案解析:本题考点指向为“分析综合”。人物的精神风貌往往要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所以分析主成功的原因,应该依据文本,细读全文,从作者的行文思路中找寻信息并加以概括,)

【作者  江苏 秦葆  吴晓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我们该纪念这个人,可是99﹪的北京人都忘了!
在这里遇见梁思成
吴良镛:筑梦人生
“诗意地居住”为何这么难
【人物春秋】中国城市规划改造先驱朱启钤
梁思成先生的建筑手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