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吉林市的桥文化(42) 九站大桥篇 下1 三道岭子山城

吉林市的桥文化(42)  九站大桥篇 下1  三道岭子山城

(2010-02-09 20:38:43)
   三道岭子山城,也称九站南山山城、大砬子山城。位于吉林市主城区哈龙大桥南侧桥头西北方向8公里、沿松花江走向的哈大公路西侧。这里距九站松花江特大桥不足2公里。这是一座突出于松花江左岸的山峰。在这座山峰的西侧,还有连绵的高山成为它的“靠山”。

   同东团山扼松花江右岸一样,三道岭子则扼松花江于左岸。从军事意义上来说,两者都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也正是因为如此,三道岭子,才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它的印迹。

   吉林省集安市的“好太王碑”记载:“廿年庚戌......王躬率往讨,军到余城......”。这段碑文的意思是说,好太王二十年(公元410年),为了讨伐夫余国,好太王亲自率军占领了夫余城。这个时期,是高句丽在历史上的强盛时期。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高句丽占领夫余城后,并没有继续向北推进。其原因在于北方的夫余势力仍然不可小觑,且其依然时不时地有夺回夫余城的举动,这使高句丽的首领很伤脑筋。与此同时,在高句丽所占领的夫余城的东北方向,勿吉国粟末靺鞨部的势力日渐强盛,他们也在觊觎着夫余城及其周边这块肥美的土地。

   在这种情势下,高句丽为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防范夫余和勿吉的进攻,在它的北部边际修筑了三个军事要塞即龙潭山山城、东团山山城和三道岭子山城。这三个山城呈犄角之势,再加上松花江(其时称为“弱水”)的天然阻挡作用,使高句丽具有了一条阻断外族袭扰的屏障,并能够长期统治这块土地。直到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朝军队攻破夫余城。期间,高句丽占据夫余城250余年之久。

   利用山的险要修筑城池,是高句丽山城的一个特点。《辽宁高句丽山城初探》作者陈大为认为:“山城选建在山险可用和便于防守之用。”

   在这三个山城中,龙潭山山城的地位最高,而东团山山城和三道岭子山城则是龙潭山山城的卫城。

   吉林市龙潭山高句丽山城及其附近卫城的调查报告》(载于《北方文物》1986年第6期。作者董雪增)对龙潭山山城及其卫城东团山山城、三道岭子山城有详细记载和描述。有时间的话,过几天准备到市图书馆查找一下这方面更多的资料。

 

图片1

   右侧陡峭的山峰就是三道岭子。

   远处起伏的大山是锅顶山。



图片2

   三道岭子与哈大公路紧相邻。



图片3

   在三道岭子的公路旁看九站松花江特大桥。



 

图片4

   在去往九站松花江大桥的路上,回头看三道岭子。

   左侧是大江流水(路灯柱即是松花江的江岸),右侧是大山,中间是通行的公路。这样一个地形,它的军事意义、尤其在古代是显而易见的。

 

图片5

  来到九站松花江大桥下面,再看三道岭子,是这一番模样儿。



图片6

    在九站松花江特大桥上看三道岭子。

   近处是大桥人行道护栏,桥下是大江右岸的树木和高压输电塔;左侧就是一直陪伴我们的松花江,江边那座隆起的山峰是三道岭子,也就是曾经的三道岭子山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城吉林
从帽儿山到东团山遗址,这里将吉林市的建城史再提前1800年
吉林市四大名山之一的龙潭山历史由来是什么?
龙潭山之一始居龙潭山 | 吉林地理 | 吉林山川地理文化
吉林龙潭山城(晋.国六)(一)
吉林要改名了,你可能还不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