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道至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融媒体一淄川发布 2015-03-10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积善之家 必有余庆

《大道至简——中华传世经典选粹》是由中共淄川区委编辑出版的一部中华传统文化普及读物。该书涵盖了《道德经》等哲学典籍,《论语》《大学》《中庸》《孝经》等经学子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氏家训》等家教读本,《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读物以及《菜根谭》等格言语录。每个篇目包括导读、原文、译文三部分。“导读”对著作的作者、内容、价值及意义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有一概貌的了解。编辑审校均参考中华书局、上海及江苏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等出版的典籍,力求精到准确,便于诵读。为惠及更多读者,还把几年来搜集摘抄的1200余则哲言妙语收录其中。编辑力求简化,可谓“简”出价值,“简”出意义。

“新淄川”公众号每工作日推出一课,衷心期望广大读者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从书中获得营养,点亮心灵,成就人生!

-----------------------------

【道德经】

《道德经》是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学说的实录和发挥,也是我国道家学派最著名的一部经典,作者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德经》全书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三十七章,中心是论“道”,为《道经》;下篇四十四章,中心是论“德”,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德经》一书,首次着力探究世界的本源和本质,提出了作为哲学范畴的“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第一部作为哲学意义出现的著作。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xiàn〕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

杜绝和抛弃聪明巧智,百姓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杜绝和抛弃仁义,百姓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杜绝和抛弃巧诈私利,盗贼就不会存在。这三者,以为文饰,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让百姓有归属之地:显现并坚守朴素,减少私欲,杜绝世俗之学,就不会有忧患。

第二十章

唯之与啊,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lěi〕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mèn mèn〕。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唯声与阿声,相差多少?美丽与丑陋,相差几何?人们所畏惧的,我不能不害怕。宇宙是如此宽阔啊,从古到今,世风流转,好像没有尽头!然而,众人都在纵欲狂欢,如同享用太牢的盛筵,如同春天登上高台极目远望;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啊,无动于衷。浑浑沌沌的样子啊,好像婴儿不知嘻笑;疲劳困顿的样子啊,好像无所归依。众人都有剩余,而唯独我好像不足,我真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世俗的人都活得明白鲜亮,而我却过得糊涂暗昧;世俗的人活得洁净精明,而我却过得浑浊质朴。大家都有作为,我却顽愚而鄙陋。我独与世人不同,而是重视取法于道。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

大德的模样,唯有跟随着道而变化。道作为事物,似有似无。如此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形象;如此惚惚恍恍,其中却有实物。遥远幽深啊,其中却有精神;这精神非常真切,可以得到验证。从今到古,它的名字永远不会消失,可以用来视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知道万物的情状呢?由道而知。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弯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直,低洼才能盈满,破旧才能更新,少取才能多得,贪多反而惑乱。因此,圣人坚守大道为天下的楷模。不自我表现,因此聪明;不自以为是,因此彰显;不自我炫耀,因此有功;不自我骄傲,因此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天下的人没有谁能与他争。古代所谓“弯曲才能保全”的话,难道是空话吗?确实能够让他保全。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译文】

不言教令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此,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个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天地。天地尚且不能让狂风暴雨持久,何况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行为就与道相同;从事于德的人,行为就与德相同;从事于失道失德的人,行为就与失道失德相同。行为与道相同的人,道也乐意得到他;行为与德相同的人,德也乐意得到他;行为与失道失德相同的人,失道失德也乐意得到他。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的人难以久立,跨越走路的人难以远行。自我表现的人,不聪明;自以为是的人,不彰显;自我炫耀的人,没有功;自我骄傲的人,不长久。从道的观点来看,可以说:“多余的饮食和行为,鬼神都会厌恶。”因此,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沌而成,先于天地而存在。寂静啊,空虚啊,独自生存而永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懈怠,可以成为天地的本原。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地称它为“道”,勉强地称它为“大”。大又称为“逝”,逝又称为“远”,远又称为“反”。因此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居于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zī〕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

稳重是轻率的根本,沉静是浮躁的主宰。因此,君子整天外出不离开四面屏蔽的车辆。虽然有华美之居和观览之乐,却能安处其中而超然物外。身为万乘之君怎么能自身轻浮地面对天下呢?轻率就会丧失根本,浮躁就会丧失主宰。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zhé〕迹;善言,无瑕谪〔zhé〕;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善于行车的人,不留下车痕;善于言谈的人,没有瑕疵;善于计算的人,不用筹码;善于关门的人,没有门闩却不可开;善于捆绑的人,没有绳索却不可解。因此,圣人善于经常救助他人,所以没有被抛弃的人;善于经常拯救万物,所以没有被抛弃的物。这就叫做“袭明”。因此,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学生。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爱护他的学生,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最大的糊涂。这就是精微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道法自然,明心知道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夫唯道,善货且成。 道隐无名,强字之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道经1-37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与赏析
黄信阳书道德经?智慧精髓选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