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去滓再煎方剂煎煮方法与临床应用分析
      清代医家徐灵胎曰 : “煎药之法,最宜讲究, 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 ” 《伤寒杂病论》融理、 法、方、药于一体,详述了汤剂煎煮的溶媒、煎 法、火候、服法、用量、禁忌等。中药煎煮方法 与服用方法是 《伤寒论》方剂临床使用的重要内 容,在其 113 首方剂中,运用去滓再煎方法的有 7 首,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半 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 去滓再煎是一种浓缩煎煮法。张锡纯 《医学衷 中参西录》指出 : “去滓再煎,此中犹有他义。盖 柴胡有升提之力,兼有发表之力,去滓再煎,所 以减其发汗之力也。 ”其法可使药性趋于协调和 合,利于发挥调和脏腑功能、和解少阳枢机作用, 也可使药液浓缩,减少每次服药量,增加患者服 药依从性 [1 ] 。

1 去滓再煎 7 首方剂对比分析

1. 1 药味

7 首方剂的药味组成见表 1。7 首方剂中,生 姜泻心汤中干姜和生姜按 2 味药计算,故有 8 味 药; 甘草泻心汤中有 6 味药; 其余 5 首方剂均有 7 味药。7 首方剂中均含生( 干) 姜,生( 干) 姜在 《伤寒论》中应用广泛,姜归脾胃经,用于治疗中 焦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呕吐及泄泻等症。生姜 辛、微温,解表散邪、降逆止呕、辛通卫气; 干 姜辛热,在 《伤寒论》中主要用于阳虚阴盛、寒 热错杂等证,有温中祛寒之功 [2- 3 ] 。由此推断去滓 再煎方剂药味数量较少,且均含干姜或生姜,这 可能是治疗脾胃消化系统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 证方剂组成与应用的一个特点,也可能是临床使 用去滓再煎方法的原因之一。

表 1 《伤寒论》7 首去滓再煎方剂药味组成与煎煮方法

方剂  名称  药味组成  煎煮方法

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 洗,甘草三 两,生姜三两 切,大枣十二枚 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枳实四枚 炙,生姜五两 切,黄芩三两,芍药三 两,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 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 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 三两,牡蛎二两 熬,甘草二两 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斤 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 炙,各三两,黄连 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生姜泻心汤 生姜四两 切,甘草三两 炙,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 两,半夏半升 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擘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甘草泻心汤 甘草四两 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 洗,黄连一 两,大枣十二枚 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 炙,半夏半升 洗,大枣十二枚 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1. 2 配伍

7 首方剂均属和解类方剂,和解方剂临床治疗 属 “和法” ,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肠胃等作 用,其组方配伍独特,一般无大寒大热、大泻大 补之药。组方既祛邪又扶正,既透表又清里,既 疏肝又治脾,无明显寒热之偏,性质平和,作用 和缓,照顾全面 [4 ] 。小柴胡汤治半表半里之邪, 方剂中包括透表药柴胡,清里热药黄芩,散寒消 痞药生姜、半夏,兼顾正气的人参、甘草、大枣。 大柴胡汤证病情加剧,出现心下痞满、呕吐等症, 大柴胡汤可清少阳邪热、通腑缓急,方剂组成包 括透表疏肝之柴胡,调理脾胃之枳实,散寒消痞 药生姜、半夏,清热药黄芩,兼顾正气之芍药、 大枣。同理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方寒热并用、攻补 兼施,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组方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扶正祛邪。旋覆代赭 汤组方寒热并用,调理脾胃气机,升清降浊。半 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与旋覆代赭 汤均属和胃之剂,和少阳、阳明,异病而同法, 和法在方剂学上多寒热药并用,以调其阴阳、寒 热错杂症状 [5 ] 。可见 7 首去滓再煎方剂配伍基本 原则为寒热并用、扶正祛邪,组方功效缓和而 全面。

1. 3 气味

《汤液本草》曰 :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浓者为阴,薄为阴中之阳,浓则泄,薄则通; 气浓者为阳,薄为阳中之阴,薄则发泄,浓则发 热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 “清阳为天,浊 阴为地……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 腠理,浊阴走五脏。 ”药物气味厚薄对疾病治疗有 重要作用,气味浓有助于 “发热 ” 。《伤寒论类方》 曰 : “去渣再煎者,此方乃和解之剂,再煎则药性 和合,能使经气相融,不复往来出入,古圣不但 用药之妙,共煎法俱有精义。 ”7 首方剂均为和解 之剂,去滓再煎是缓和药物气味重要的煎煮方法, 调和药物寒热、阴阳等,增强药物和解作用。王 凯等 [6 ] 认为,去滓再煎主要为缓气厚味,当正气 亏虚不明显,正邪搏结不显著,没有明显的胸胁 苦满和寒热交争时,使用小柴胡汤就不需去滓 再煎。

1. 4 加水量与煎煮时间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 3 首方 剂煎煮时加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 取三升。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和旋覆代赭汤 4 首方剂煎煮时加水一斗,煮取六 升,去滓再煎,取三升。7 首方剂加水量稍有差 别,去滓再煎的煎取量( 可推测煎煮时间) 均为取 六升,煎取三升。见表 1。去滓再煎方法是一种煎 煮时间较长的制备方法,煎取量与加水量之比一 定程度上反映出煎煮时间长短。由此推测,大柴 胡汤、小柴胡汤加水量偏多,同样煎取三升,煎 煮时间较长,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 心汤和旋覆代赭汤煎煮时间相对较短。7 首方剂具 体煎煮时间标准尚无明确研究结论,但有研究 [7 ] 表明,小柴胡汤煎煮 50 min 相比煎煮 30 min,除 具有解热、抗炎、抗菌作用外,还有抗肿瘤、抗 病毒、抗溃疡、抗自由基、增强免疫力及利胆保 肝作用,可见煎煮时间长短对于方剂发挥药效有 重要作用,因此去滓再煎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汤剂 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与应用。

1. 5 服药方法

在 《伤寒论》中 7 首方剂服用方法均为 “温 服一升,日三服” ,可能与其治疗寒热错杂、虚实 夹杂证和主要用于脾胃消化系统疾病有关。柴胡 桂枝干姜汤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和解类方 剂主要通过和解、调和作用,调节表里寒热虚实 的复杂证候,宜遵循应用缓剂或峻剂小量分服用 药原则 [8 ] 。

2 7 首方剂临床应用分析

2. 1 小柴胡汤

《伤寒论》曰 :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 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小柴胡汤主之。 ” 小柴胡汤重在枢转少阳,扶正驱邪,主治伤寒少 阳病证。组方黄芩、柴胡寒热并用,升发与通泄 相宜,半夏辛散开结、降胃中浊气、燥湿化痰, 人参、大枣益气健脾,生姜辛散开结、调畅气机, 炙甘草调和诸药。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肠道气滞 型功能性便秘 [9 ] ,及感冒、疟疾、肝胆疾病、急 性胰腺炎等属胆胃不和类疾病。

2. 2 大柴胡汤

《伤寒论》曰 :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 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 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 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伤寒发热,汗 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 之” 。大柴胡汤主治少阳阳明合病,此证为邪传少 阳,枢机不利,是小柴胡汤的变证,症状加重。 柴胡配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配枳实以 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 [10 ] 。临床常用于急性胰 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胆系疾病,也用于胆汁 反流性胃炎,风热感冒、高热等,糖尿病、肝癌 及术后腹痛等病证 [11- 12 ] 。

2. 3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论》曰 :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 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 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 干姜汤主之。 ”柴胡、甘草、黄芩清解内郁胆火, 干姜、桂枝温化太阴虚寒,牡蛎、瓜蒌根止渴以 治标。组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主要治邪入少 阳、太阴虚寒、阴津不足之证 [13- 14 ] 。临床常用于 治疗胃肠型感冒、咳嗽变异性哮喘、溃疡性结肠 炎、肠激惹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15 ] 。

2. 4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曰 :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 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 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 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 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组方辛 开苦降、寒热并用,具有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之 功,还能清热化湿、燥湿,调和寒热、和胃补虚。 临床用于寒热中阻、湿热壅滞、脾胃虚弱、寒热 交错所致的各种病证 [16 ] 。临床用于治疗食管炎、 胃炎、胃溃疡及肠激惹综合症等消化性疾病并减 少复发 [17 ] 。

2. 5 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曰 :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 心下痞硬,干噫食嗅,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 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刘渡 舟 [18 ] 认为其以生姜为君,健胃消水饮以散痞气, 全方配伍有通阳涤饮、消痞止痢、扶正祛邪、标 本同治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心下痞、呕吐、泄泻 等症 [19 ] 。临床用于急性肠炎、老年性便秘、肠梗 阻及寒热错杂型消化不良等病症 [20- 21 ] 。《孙真人海上方》

2. 6 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曰 :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医 见心下痞,谓病不尽……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 伤寒误治而致脾胃不和、寒热错杂之痞证的代表 方之一,是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的用量而成。半 夏、干姜、黄芩、黄连,四药同用,辛开苦降, 寒热并用,可治疗寒热互结之痞证。甘草、大枣 有助于恢复脾胃升降功能 [22 ] 。组方寒热并用以和 其阴阳,辛苦合用以复其升降,补泻兼施以调其 虚实,主要治疗胃虚,合并干呕、心烦、肠鸣等 夹邪症状 [23 ] ,具有调节胃黏液分泌、抗反流性食 管炎、抗溃疡性结肠炎、护肝及增强免疫等药理 作用,广 泛 用 于 治 疗 消 化 系 统、免 疫 等 相 关 疾病 [24 ] 。

2. 7 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曰 :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 赭汤主治汗、吐、下后表已解而中气受伤,痰湿 不化,胃气因虚而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 除之证,多用于胃虚气逆之证。组方以旋覆花宣 气涤饮,消软痞而治噫气,代赭石止反胃、除五 脏血脉中热以健脾; 佐生姜以开结; 法半夏逐饮 消痰软痞而治噫气; 甘草、大枣益胃气,扶正祛 邪,升清降浊 [25 ] 。临床用于溃疡、神经性胃痛、 胃神经官能症、胃扩张、幽门痉挛等胃肠道疾病, 以及梅核气、呃逆呕吐及眩晕等疾病 [26 ] 。

3 小结

综上分析,得出 7 首方剂在药味、配伍、气 味、煎煮方法及服药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去滓再 煎方剂组成倾向于 “和法”原则,治疗寒热错杂、 虚实夹杂病证,多用于治疗涉及胸膈、肝脾、胃 肠等部位的消化系统疾病。煎煮及服用一般遵循 “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则。对于药味少、需 “缓气厚味” 、和解类方 剂,或治疗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复杂性及消化 系统疾病时,去滓再煎方是否能够达到更好的临 床疗效,尚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来源:北京中医药 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临床必备的十大名方—小柴胡汤
(6)伤寒论中的柴胡类方剂
跟着医圣张仲景学习“煎药法”
半夏泻心汤对痞证治疗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的去滓再煎法
命令自己:学好伤寒,用好经方!(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