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杀的吴起·····傅剑仁
 认识吴起,是他那个替士兵吸吮脓血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南方,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吴起征战的地方。那地方雨多潮湿,每到夏季,有的人头上身上长疽疮,大的似鸡蛋那么大,红红的,拿它没治,等到化脓以后,把脓血挤出来,再抹点药,才能好。但也常听人说起奶奶为孙子、母亲为儿子
吸吮脓血的事。据说脓包有个根子,不用嘴吸不出来;还据说嘴能消毒,用嘴吸了脓包,很快能好。吴起为士兵吸脓血的故事,因为老家如今还延续着那么一种古老的做法,所以,小时候听的那个故事,至今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从书本上读到吴起为士兵吸吮脓血的故事后,觉得这已不只是一个故事了,而是一尊能穿透人的心灵的古老雕塑,远远地看它一眼,便肃然起敬。
    司马迁是这么记述吴起和他的那尊雕塑的。
    吴起身为大将,却跟最低微的士兵同甘共苦,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食物,睡觉时不架床,和士兵一样睡在地上,行军时徒步,绝不骑马。公元前四百多年的中国,士兵和将军是有天壤之别的,一个横刀立马的将军,与最低微的士兵一样同甘共苦,仅此一句描写,就足以看出吴起与众不同的个性、品性。
    更撼人心魄的,是司马迁写吴起的那个故事,吴起行军途中,看到一个士兵肩上长着疽疮,已经化脓了。吴起即亲口为那个士兵吸吮脓血。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失声痛哭,说“吾儿必死”。这位母亲当然不会记恨吴起用嘴为他儿子吸吮脓血,但她非常清楚,从此以后,他的儿子就会为吴起卖命,战死沙场。因为这位母亲有过这样的体验。她的丈夫也曾是吴起手下的一个士兵,也在身上长过化脓的疽疮,也是吴起为他吸的脓血,之后便冲锋陷阵,战死在沙场。人是有感情的,一位统率数十万雄兵的战将,一位在兵勇群中威风八面的将军,为一个如草芥般的士兵吸吮脓血,其爱兵之浓情,深深使人感动!
    就是这么一位爱兵如子的战将,最后被乱箭射杀,而并非死于战场。
是谁杀害了吴起?是谁毁掉了人们心中的那尊雕塑?
    我们不妨听听司马迁的诉说吧!
    吴起,卫国人,少年家贫,但志向宏大,四处求学,以图在官职上施展才华。离家与母亲诀别时,吴起咬破手指,向母亲起誓:如不当上公卿将相,绝不踏回卫国一步。吴起先是投奔到曾子门下,潜心学习。不久他母亲去世,吴起信守誓言,没有回家奔丧。为此,专事儒学的曾子与吴起断绝师生关系。吴起没辙,学业不成,只好改道赴鲁,还是不踏回卫国一步。
吴起到鲁国后,改习兵法,谋略大增,得到鲁国国君赏识,想拜他为将,但遭到一些小人的阻挠,挑唆说:吴起的妻子不是鲁国人,将来齐鲁一旦发生战争,吴起不会效忠鲁国。那意思很明确,除非他吴起想办法断了自己后路,才不会成为鲁国的后患。吴起为了实现自己对母亲发过的誓言,把妻子杀了,以表达自己对鲁国的忠心。于是,鲁国国君拜吴起为将。吴起不负重托,在与齐国作战中,一战而胜,威名大震。
    本来就有小人捣吴起的乱,吴起的名气大了以后,遭小人的算计就更多。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挑唆,不仅搬出吴起杀妻的残忍问题,而且搬出他母亲去世后不奔丧的不孝问题,还搬出一种“小小鲁国能破强敌,必将招致各国联合进攻”的歪理,动摇国君再用吴起的决心。鲁国国君经不起小人总在耳边叨叨,一时糊涂,罢了吴起的将。吴起一看不妙,深知再不逃跑就有杀身之祸,便逃之夭夭。
    逃到哪里去呢?魏国国君魏斯贤明,就到魏国吧。
魏斯的确贤明,不仅听得进臣僚说得难听的劝谏,而且信守诺言。一次,魏斯与臣僚喝酒,兴致很高。突然,天降大雨,魏斯想起已经约了朋友打猎,因下雨必须改期而应通知人家,便备马出发。臣僚们劝他不要去了,魏斯却说:“我已经约了人家打猎,打算改期而不去通知他,这怎么行呢!”他谢绝臣僚们的挽留,冒雨去履行自己的诺言。吴起投奔到魏斯麾下后,被任命为大将,与秦国作战,一次就占秦五座城邑,再次用赫赫战功,显示了他的统军作战能力。
    魏斯死后,儿子魏击继位,吴起继续为将。一次魏击与吴起在黄河乘船观光,魏击坐在飞流而下的船上,望着两岸的峭壁悬崖,不禁感叹:多么美丽的锦绣山河啊!固若金汤,这是我们魏国的至宝!吴起接着魏击这番话,从历代王朝的变更人手,阐述了关于治国安邦的政治观点,显示出他作为政治家的素质。吴起说,从前的三苗部落,左有洞庭湖,右有鄱阳湖,地理形势可谓万无一失,但因君王堕落颓废,被夏王朝消灭;夏王朝末代在安邑,东临黄河、济水,西有华山阻隔,南有龙门拒道,北有山西壶关的羊肠小道,形成了天然的地理屏障,可君王昏聩,朝政腐败,而被商王朝取代。商朝国都的东边是孟门,西边是太行,南有黄河,北有恒山,可纣王暴虐无道,涂炭生灵,最终被周朝所取代。在讲了这样一番君王不修德爱民,虽然居于险阻重重的地理形势之中,但最终被推翻的事实后,吴起提出了一个极其鲜明的政治观点:国家的安危,不在于关隘的险阻,而在于君王的品德!
    军事上的百战百胜,加上政治上的成熟老道,使得吴起壮大了胆子,也张扬起了要在公卿将相的交椅上施展宏才大略的雄心壮志。于是在魏击任命田文担任丞相之后,他极其坦诚地找田文理论,问:指挥军队,官兵们愿意牺牲性命,使敌国惊惧,不敢来冒犯,在这方面你比我如何?使政府功能充分发挥,使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库充实,社会富庶,在这方面你比我如何?防卫黄河两岸,秦国不敢向东进犯,而韩、赵两国不敢不对我们惟命是听,在这方面你比我如何?田文倒也实在,承认自己不如吴起,但他挺能狡辩,搬出“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的假设危机,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丞相这个官自己当比吴起当更合适。
    就是这种坦诚,就是这种实事求是,就是这种有话说在当面,使得吴起一脚踏进了一个令他始料不及的政治阴谋之中。
    没过多久,魏国丞相的交椅被一个叫公叔的人坐上了,他的妻子是魏国公主。自己是当朝宰相,老婆是当朝公主,地位之高,权势之大,可想而知。公叔这家伙可能也是底气不足,一天到晚担心吴起抢他的交椅。于是设下一串圈套,暗算吴起。
    公叔先是对国君魏击说,吴起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是一个难得的治国安邦的将才,只是魏国是个小国,恐怕留不住他,而留住他的惟一办法,是许配给他一个公主,使他成为魏国的女婿。待魏击一同意,第二个阴谋又出笼了。公叔邀吴起到家里作客,同时请公主作陪。酒食桌上,公主按公叔的授意,对吴起百般侮辱,历数他出身贫贱,母亲死了不回去奔丧,为做官杀死妻子等罪过。公叔在一旁帮腔,择要害处对吴起进行侮辱。吴起始料不及,经受不住,气喘吁吁地跑到魏击那里,明确表示无法消受公主这个金枝玉叶。魏击一听愣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堂堂一国之主的女儿,想叫谁做女婿不成,挑上谁是谁的福分。可吴起竟当面加以拒绝,能使魏击相信自己的耳朵吗?望着魏击那惊愕的眼睛,吴起才发现这是一个阴谋,发现自己已经上当。从国君那里一出来,吴起就跑了,一口气跑到了楚国。
    楚国是个古老而又正处于衰败状态的弱国。国君芈疑早就敬慕吴起的才华,吴起一到,便任命为丞相,帮他实现了当公卿将相的梦想。
    吴起得到芈疑的信任,放开手脚,施展才华,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整套改革措施。他以立法的形式,罢黜所有只领薪水而不干实事的闲散官员,撤销了世隔好几代还打着皇族血统旗号而享受俸禄的遗老遗少的爵位;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整顿军队,加强训练,提高战斗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参与大国无缘无故践踏小国的侵略行动。时间不长,楚国便产生了巨大的改革效应。史载:在吴起剧烈的革新运动下,楚国陡地强大了。数年之间,疆土扩张到百越,北面有效地阻击了赵、韩、魏三国的南侵,西面数度击溃秦国的进犯。天下各国对楚国的迅速复兴大为忧虑。
    直到这时,出身贫寒,靠自身才华而顶天立地站起来的吴起,才真正靠才华把当公卿将相的梦想变为现实。
    但现实太残酷了!
    公元前三八一年,楚国国君芈疑去世。尸骨未寒之际,因吴起推行改革而丧失地位、丧失利益的皇亲国戚,卷土重来,乘丧暴乱,追杀吴起。吴起深知已无法逃脱,逃进灵堂,趴在芈疑的尸体旁边。他以为如此能躲过乱箭的射杀,不成想,为夺回既得利益早就憋红了眼的那帮芈疑的堂哥堂弟、表叔表舅们,把仇恨集中在弯弓的箭矢上,齐齐射向吴起,射向芈疑的僵尸。
吴起被杀死了。一代文武双全的将才,一个身为鲁国大将,能使鲁国不再受列强凌辱;身为魏国大将,能使魏国迅速强大;身为楚国丞相,能使衰败的楚国焕发勃勃生机的改革先驱,终因改革而站起来,终因改革而倒下。
    其实,吴起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杀了。他母死不奔丧,杀妻以效忠,虽然遵循的是忠孝不能两全的古训,虽然用行动实践了孔老夫子儒学的精义,但他至死没有看清儒学的虚伪,至死也没有看透人们在遵从儒学上的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因而结局只能是:他遵从儒学要被杀,不遵从儒学也要被杀。
    谁杀的吴起?谁毁掉了那尊俯下身子,趴在士兵的肩头,用嘴吸吮脓血的慑人心魄的雕塑?
不是他人,是吴起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十五 吴起:得其时而不得其主
天蚨园之吴子——一个比孙武还历害的军政两界超级天才战神
与孙武相比,吴起才是真正的军事天才-潘洗尘
资治通鉴 周纪吴起才识
吴起,军事才能与孙武齐名,变法改革不逊商鞅,却不得善终
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之魏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