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原生家庭的伤,在这本书中寻找疗愈

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作者:每晚·围裙书香

来源:每晚一卷书原创

生活中,你是否常常陷入情绪的泥沼:

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自己就会反复内耗,一整天不开心;

某件事稍微有一点不顺心,就会变得异常焦虑、暴躁,始终静不下心来;

明明自己很优秀,很多事情做得很好,可总觉得耳畔有个声音不停地干扰,不断否定自己……

心里似乎有个东西在左右拉扯,让自己一遍又一遍地陷入自我怀疑、自我攻击。

其实这是我们的内在小孩,不停地从中作梗,搅乱了我们的心绪。

心理治疗师施琪嘉说:“很多人的消极自我实际来自童年,我们称这种消极自我为有创伤的内在小孩。”

施琪嘉从事创伤治疗研究20多年,帮助近万人走出心理阴影,是无数来访者心中的“心理治疗大师”。

后来,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他将治疗方法汇集出版,写成了《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一书。

在书中,他以心理医生的独特视角,带我们走回童年,寻找到受伤的内在小孩。

如果你常常困于负面情绪而难以自拔,这本书可以帮你找到答案,让你获得治愈。

1

过得不开心的成年人

心里都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

书里提到,作者曾接诊过这样一名女人。

女人的婚姻很不幸,常常受到丈夫的家暴和虐待。

可即便这样,她从未想过离开,反倒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则是女人不幸的童年。

由于原生家庭重男轻女,她的出生,给母亲带来了无数苦难。

祖母常常虐待母亲,甚至逼迫母亲与父亲离婚。

委屈到无力承载的母亲,只好把所有负能量倾倒在她的身上。

在责骂声中长大的她,渐渐形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

她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明明长得楚楚动人,她却觉得自己很丑,连走路都不敢抬头。

青春靓丽的她不乏优秀的追求者,可她都拒绝了。

在她看来,她根本不敢仰望幸福,于是找了个条件最差的人匆匆嫁了。

却不料,对方看她懦弱可欺,想尽办法虐待她,折磨她。

虽然痛苦不堪,但这种拧巴的关系,反倒让她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这种奇怪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不稳定的稳定”

指的就是从小受惯了虐待的人,反而会把虐待关系当成亲密关系。

一旦离开虐待的环境,便会手足无措,没有了安全感。

从小没有得到父母善待的人,最终找到的往往还是不被善待的伴侣关系;

童年缺少夸奖鼓励的人,即便后来努力成功了,也总有一种不安全感;

在暴力中长大的人,他们憎恨拳头与辱骂,可成年后也学会了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

作者施琪嘉在书中总结说:

童年时备受关爱与满足,内在小孩就会变成阳光温暖的“上帝”小孩;

可如果得不到公正对待,内在小孩则会转变成一个失控的“恶魔”小孩,操控着人的一生……

现实中,很多人看起来功成名就,但内在都有一个脆弱的小孩。

太宰治从小不被家人待见,他只能与孤独沮丧为伍,一生迈不出抑郁的阴云;

张国荣的原生家庭冷酷无情,让他过早患上了忧郁症;

张爱玲的童年充满悲伤不幸,导致她后来一生颠沛流离,最终客死他乡。

书里提到:
一个人一生困扰的问题来源于早年创伤留下的阴影,他总是带着一个创伤的内在孩子在生活,如果内在孩子得不到疗愈,他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陷入重复怪圈。
不被满足的内在小孩,会在我们长大后,变成我们的人生短板,阻碍了我们成长。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

2

内在小孩不被看见

才是成年人痛苦的根源

在书中,作者还讲述了一则国外咨询案例。

男人是一位银行行长,事业有成,按理说过得应该十分幸福,然而他却患有严重的忧郁症。

原来,他在童年时,先是被父母抛弃,被别人领养,然后再被抛弃再被领养。

数次被抛弃的经历,将他抛入巨大的不安与惊恐之中。

除了担惊受怕,他还常常受到领养者的施暴和虐待。

9岁时,由于疏于教养,他变成了街头混混;直到13岁,他开始决定用读书改变自己命运。

几年后,男人考上大学,有了不错的事业。

表面上他脱离了颠沛流离的命运,实则从未逃脱自己内在小孩的困扰。

他有过一段婚姻,却过得提心吊胆。

因为总是害怕妻子也会弃他而去,于是处处防备,神经绷到了极致。

为了解除恐惧,解脱自己,他只好提出了离婚。

离婚后不久,他结识了新的女友,可问题又开始出现了。

每当女友想要亲近时,他都频频后退,表现得十分紧张害怕。

经过深入了解,咨询师看到男人心里住着一个惊恐的内在小孩。

他渴望爱又怕被抛弃,所以只能一次次疏远逃离。

书中分析道:“被抛弃过的内在小孩,渴望更亲密的关系,可在表面上却要把关系破坏掉。”

童年被抛弃的伤痛,时刻拉紧他的神经。

一旦危机出现,他便会立刻退缩,或者果断结束关系。

这些怪诞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他不得不采取的防御机制。

对此,咨询师一步步为他疏导,帮助他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并尝试与之对话。

就这样,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他这才逐步走出了童年阴影。

弗洛伊德说:“成人在从压抑的现实逃向神经症和梦的时候,是在退回自己的童年。”

负面情绪背后,是内在小孩应激后的连锁本能反应。

欲而不得时,内在小孩会变成愤怒、悲伤、恐慌等失控的情绪,紧紧缠绕着我们;

缺乏安全感时,内在小孩会变成敏感的神经,让我们变得妒忌、自卑、拖延,甚至不断地自我否定。

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忽略了内在原因,治标容易治本难。

只有寻根溯源,看到那个内在小孩,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开启自我疗愈。

3

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

才是成年人治愈的开始

书中有句话说:

原来,那些负面情绪都是帮助我们走进内心探索之门的钥匙,能够很好地帮我们理解自己的内在创伤,与对方共情,最终让我们能够彼此看见,真正实现疗愈。

网络上曾有一个《幸存者》的短片,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作者Hannah Grace曾饱受焦虑抑郁的困扰,最后通过自我鼓励和积极暗示,最终走出人生低谷。

她将这段经历融入短片,娓娓道来,鼓舞人心,令人振作。

短片中,即将过生日的女孩,孤零零地坐着。

她脑海里全是自我否定的话:“你做得还不够好!”“你永远都不会那么棒!”

翻看朋友的合照时,她听到的也都是嫌弃的声音:“他们不会想到你!”“没有人在意你!”

怅然若失的她跌入无底的空洞,在一个角落里,她发现一个困在铁链中的小孩。

无数否定的声音,幻化为一条条铁链纠缠着他:“你是个失败者!”“没人爱你!”

小孩被层层拴住,无法动弹,眼看着即将埋没在铁链之中。

突然,她恍然大悟,被铁链锁住的小孩,不正是频频受伤的自己吗?

她走到小孩身边,对小孩无比怜爱地说:“你是重要的!”

接着,她紧紧地抱住了小孩,也和受伤多年的内在小孩相拥和解。

最后,女孩从灰暗的空洞中走了出来,看到了阳光,遇见了花开。

她如获新生一般,大声对自己说:“你终于做到了!”

短片中小孩的治愈经历,也给无数人以启示。

拥抱并喜爱你的内在小孩,才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方。

那具体又如何做呢?

书中写道:“真正的疗愈,是重新孵化自我的过程。”

不妨先安静下来,回到自己的内心,用现在的力量去安慰过去的自己。

找到角落里那个受伤小孩,听他敞开心扉,诉说委屈与不甘,宣泄积蓄已久的压力。

用陪伴去治愈孤独,用夸奖治愈自卑,用共情治愈委屈......

打破“我不行”、“我不配”、“我不好”的心理枷锁,学会自我认同,自我理解,自我释放。

当你重新寻回赤子之心,内在小孩就会获得新生。

内在小孩最终完成疗愈后,那些曾经的累累伤痕,终将长成坚硬的壳,成为生命中最结实的铠甲。

书的结尾有句话很扎心:
有好的父母,当然就是有一个好的关系的延续,有坏的父母,这种关系就会以创伤的方式传递下去,我们叫作“创伤的代际传递”
给我们造成伤害的父母,他们心里或许也有一个被伤的内在孩子。

在养育过程中,无意间将自己的伤痛,转化到子女身上。

抱怨他们无济于事,我们只有接受现实,自我疗愈,才能阻断创伤的代际传递。

网络上曾流行一句话:“一个家族真正的英雄,并不是指挥别人应该做什么,而是将原生家庭重复的有毒认知、信念、习惯等,及时止损,让不断循环的轮子停下来。”

点个在看,以积极心念代替负面认知,用阳光心态接受和转化所有不幸。

你终将陪伴你的内在小孩,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踏上更美好的人生之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在小孩”疗愈之旅 | 真实的“信任”是怎样的?
一个内心满是缺失和创伤的人,总是感觉内心很茫然,很空虚,很想抓住
抑郁真正的本质就是儿童的心智,成年的欲望,能力和欲望不匹配
亲子关系是一切关系的源头,所有的关系都是亲子关系的延伸
人是叫不醒的,人都是痛醒的,没有痛哪来的大彻大悟
身心 | 所谓自爱,就是内在父母爱上内在小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