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江总督刘坤一

    


▲刘坤一

  刘坤一(1830-1902),字岘庄,湖南新宁人氏,廪生出身,湘军宿将,晚清重臣。早年随族侄刘长佑率乡勇与太平军战,因战功累升广西布政使。同治四年,擢赣抚,后迁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要职。尤其是他第三次出任两江总督,时间竟长达12年之久(中途因甲午战争奉诏北上主持军务达15个月,两江事务暂由张之洞署理),清末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力主对日作战、反对废黜光绪帝、策划并参与“东南互保”、“江楚三折”建言变革等,无不与之密切相关。


生逢乱世,军功造就封疆大吏


  刘坤一本为一介秀才,因洪杨起事而投笔从戎。清咸丰五年(1855),受族侄刘长佑之邀,刘坤一率乡团助其与太平军作战。越明年,二刘所率之楚勇并入湘军,驰援江西,转战湖南、广西等地,他遂以战功卓著而颇受清廷赏识,故屡为升迁,终成一品封疆大吏。

  大抵“时势造英雄”,本不算有名的湖南新宁县,在咸丰年间仿佛成了湘军的“摇篮”,一时间,竟涌现出刘长佑、刘坤一、刘光才和江忠源四位“中兴名将”。由于刘长佑曾任直隶总督,刘坤一曾任两江总督,二刘府邸相为毗邻;江忠源曾任安徽巡抚,刘光才曾任浙江提督,江刘两宅隔水相望,于是,“隔墙两制台,对岸两提台”便成为新宁人的美谈。


对日主战,反对签署《马关条约》


  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中日甲午之战爆发,清军惨败。翌年,日本国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赔款的媾和条件,并指定由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和谈”。是时,刘坤一正受命驻扎山海关一带,节制关内外陆军,以图挽回败局。光绪廿一年(1895)三月二十二日,在《马关条约》即将签字的前夕,刘坤一获悉除巨额赔款外,还将割让辽东和台湾,便决然电奏,反对媾和。他说:“既经赔款,又须割地,且割完富未扰之地,无此办法。辽、台并失,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如畏倭攻京城,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则关、津、畿辅均宿重兵,讵不可以一战?”当光绪将问题交与他和直隶总督王文韶“各抒所见,据实直陈”时,刘坤一态度很坚决。他奏称:“坤于新定条约,虽未尽悉,要之让地、赔款多节,目前固难允行,后患更不堪设想。宜战不宜和,利害重轻,事理显然……”不过,懦弱的光绪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指令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为此,对割让台湾心存不甘的刘坤一,曾致函台湾巡抚唐景崧,鼓动其保住台湾,并表示:“愿振臂一呼,远为同声之应。”与此同时,他还密遣幕僚易顺鼎前往台南游说刘永福抗战,允以援助,但该计划终遭清廷阻挠而夭折。


诤言上疏,凛然力阻废黜光绪


  光绪廿五年末(1900年初),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立端王之子溥儁为“大阿哥”,意在废黜光绪帝。刘坤一很不以为然,凛然抗争。《清史稿》说:其时“朝野汹汹,谓将有废立事。坤一致书大学士荣禄曰:‘君臣之分久定,中外之口宜防,坤一所以报国在此,报公亦在此。’”可见,刘坤一诤言请命,对废立问题的态度十分鲜明。胡思敬《国闻备乘》还曾描述了这样一个细节:“江督刘坤一得电,约张之洞合争。之洞始诺而中悔,折已发矣,中途追折弁回,削其名勿与。坤一曰:‘香涛(张之洞)见小事勇,见大事怯,姑留其身,以俟后图。吾老朽,何惮!’遂一人挺身独任。”据说,军机大臣荣禄将刘的电奏呈上后,慈禧竟只能“嘿然”以对。另据张謇《啬翁自订年谱》载,此前,风闻光绪被囚,废弑谣传甚盛,刘坤一便已上疏慈禧,请曲赦康、梁,以示宫廷一心无二,并说:“伏愿皇太后皇上慈孝相孚,以慰天下臣民尊亲共戴之忱。”张謇认为,若换以张之洞,他是绝不敢如此对慈禧直抒己见的。


砥柱两江,参与策划“东南互保”


  光绪廿六年(1900)春夏之际,以“扶清灭洋”为旗帜的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呈燎原之势。是年5月末,各国公使以“保护使馆”为由派兵入京。慈禧认为,列强此举实为借武力逼她还政光绪,遂利用义和团与之抗衡。6月21日,清廷下诏对各国宣战,北方随之大乱。此前,当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时,刘坤一已感觉北方战事凶多吉少,为此,他赞同李鸿章的“不从乱命”,电告张之洞及苏、皖、赣三省巡抚:“为今计唯有力任保护,稳住各国”,“时至危机,未可拘泥”。6月26日,刘、张接受盛宣怀的主张,委派上海道台余联沅与驻沪各国领事商定《东南互保章程》。该章程主旨为:“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陆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虽说,史学界对“东南互保”屡有诟病,但客观地说,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它毕竟还是有效地防止了列强趁火打劫,保全了东南局势的稳定。


“江楚三折”,建言清廷改良变法


  刘坤一早年思想趋于保守,对洋务运动颇有微词,自光绪元年出任两广总督后,西风欧雨的催化,终使之“睁眼看世界”,待第三次调署两江,他已由一名守旧的封疆大吏,衍变成晚清政坛的改革者和变法者。光绪廿七年(1901)五六月间,刘坤一会同鄂督张之洞连续三次上疏朝廷,请求“变通政治”,建言朝廷以兴学为首务,整顿中国旧法,兼采西方法律等,这就是影响一时的“江楚三折”。

  其实,刘坤一再任江督时,他的“洋务”已初见成效,如设江宁电报局、建火药厂、按西式修建炮台及添设后膛大炮、组织译书局大量翻译西方著作等。俟三任,他更是大力推动工商业发展,尤其是加快苏沪地区机器纺织业的进程。甲午前后,苏沪地区共兴办十四家机器纺织企业,其中著名的如南通大生、无锡业勤、苏州苏纶纱厂等,至庚子前,该地区纱锭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强,这显然与他的重视、提倡和支持密切相关。


佑文劝学,创议筹办三江师范


  未由科举入仕,是刘坤一的终身憾事,因此,他曾对友人说:“弟自惭起于异途,绝口不谈文教。”不过,随着观念改变,刘不仅屡屡谈起文教,且还身体力行而大办之:在任粤督期间,他曾捐银15万两作为基金,拟建“西学馆”;再任江督后,又筹款重建江宁钟山书院,其奏折称,此举乃期“国家佑文劝学,嘉惠儒林”。光绪廿八年(1902)四月,为进一步实践“兴学”主张,刘坤一广邀社会名流张謇、缪荃孙等商量办学事宜。是月23日,他上奏《筹办学堂折》,呈请督署江宁(南京)办师范学堂。当年9月,不料刘坤一病逝,好在他的后任张之洞、魏光焘终能踵其志而成。光绪廿九年七月(1903),南京历史上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府——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改名两江师范学堂)暂借总督署挂牌开学,同时,在北极阁下兴建校舍,这正是如今南大、东大等名校的雏形。作为初始创议者,刘坤一虽办学未捷身先死,但他无疑已成为南京历史上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


勋望孚众,赢得身后哀荣备至


  “居官廉静宽厚,不求赫赫之名,而身际艰危,维持大局,从不推诿,能断大事,有古名臣风度。”这是刘坤一病逝后,张之洞对他所做的评价。确实,刘坤一官高位显,宦海生涯四五十年,一生出入其手公帑数千万计,但他个人并无田产积蓄,死时家财也不过中产人家。史料表明,他总把居官廉洁清静、重义轻利奉为信条。譬如,督粤期间,他曾解私囊以济国急,卸任时所余20万银两,自己不取分毫,而是奏明朝廷,捐15万两作储养洋务人才之需,余下作为赈灾、修堤及各项善养之用,以致有人大为不满,斥为“骄廉”,他一笑置之;在三署两江时,他虽与张謇等早期工商界巨子过从甚密,并竭力提倡发展民族产业以求富做强,但他却从未“顺便”参股以求分羹之利。以致一向自视甚高的张之洞,在惊悉刘坤一病逝后,不仅上疏称颂他的品行,且电唁其后人,说:“他日碑铭墓志,愿任其一。”据《清史稿》记载:清廷为“嘉其秉性公忠,才猷宏远,保障东南,厥功尤著,追封一等男爵,赠太傅,赐金治丧,命江宁将军致祭,特谥‘忠诚’,祀贤良祠,原籍立功省建专祠。”如此哀荣,在晚清政坛实属罕见。

  文章来源:《文史天地》第152期
  作者:曹福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慈禧向十一国宣战后,李鸿章与张之洞等人,却狠狠扇出几巴掌
百战之将不糊涂
邵阳人杰刘坤一:清末唯一敢怼慈禧的男人,升官快过曾国藩
穷小子吃酒席担心人太多吃不饱,想到了一条妙计,结果成两江总督
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危急时刻
慈禧欲除掉手握重兵的曾国藩,谁知曾国藩更狠,直接杀一两江总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